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弔死時,身邊唯有一太監,這個太監是誰,結局又怎樣呢

崇禎弔死時,身邊唯有一太監,這個太監是誰,結局又怎樣呢

大家都知道,崇禎弔死在煤山之上。死的時候,朝中大臣文武百官都逃走了,只有一個太監在他身邊。那麼,這個太監是誰呢?崇禎死後,這個太監的結局怎樣呢?

崇禎弔死時,身邊唯有一太監,這個太監是誰,結局又怎樣呢

(影視中的王承恩)

這位忠心耿耿的太監,名叫王承恩。

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在他年少時,母親又遭強人欺凌而死。自此他便成了孤兒,又無處寄養,就被送入宮中做了太監。

王承恩非常聰明,又很能察言觀色,因此很快就被大太監曹化淳收在名下。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11歲的朱由檢被其兄明熹宗朱由校封為信王,王承恩被派到朱由檢身邊。

失意的人總喜歡尋找相似的不幸,王承恩便是如此。他來到信王府後,對身為皇室宗親的朱由檢,生出了許多同情和憐憫。

原來,朱由檢雖貴為皇族,卻實在是悲催,他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不被祖父明神宗朱翊鈞喜愛。而他的生母又是明光宗所薄的婢妾劉氏。因此,他也遭明光宗所厭,自幼沒有得到過父愛。在他五歲那年,生母劉氏又因罪遭杖殺。

看到朱由檢的命運,王承恩如同看到了自己命運的複製,自然對這個孤苦無依的少年多了些長者的疼愛和關懷。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溺水受驚後得了重病,他深感時日不多,又因膝下無子,便下詔立朱由檢為繼承人。不久,明熹宗崩於乾清宮。

崇禎弔死時,身邊唯有一太監,這個太監是誰,結局又怎樣呢

(崇禎帝像)

16歲的朱由檢自此成為大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也就是為崇禎皇帝。素來被他信賴的王承恩,則被封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秉筆太監可謂朝中內相,是重中之重的職位。惡名昭著的劉瑾、王振等人,都曾在這個職位上翻雲覆雨過。可是王承恩從沒有想要把這些人當做他的榜樣,他想得更多的是,要以皇帝為中心,為皇帝排憂解難。

此時的大明王朝早就千瘡百孔。在岌岌可危的大環境下,朱由檢咬著牙,擔當起一國重任,拚命往前走。他勤於國政,常常看奏章至凌晨;又憂於國家安危,節衣縮食,以充軍資。

朱由檢的作為,讓王承恩既心疼,又高興。因此,傾注全部力量輔佐朱由檢,不斷為他處理朝中數不盡的麻煩事。

朱由檢即位時,權勢熏天的魏忠賢也想控制他,為了恭賀他登基上位,進獻了四個國色天香的美人。

王承恩對魏忠賢非常了解,勸朱由檢小心這四個美人。後經過搜查,果然在四個美人的肚臍中搜出「迷魂香」四粒。

所謂「迷魂香」,是一種春藥。其中含有大量具有麻醉作用的莨菪胺,久聞之可以讓人神志不清,喪失理智。甚至會神秘死亡,而查不出死因。

緊接著,王承恩又幫助朱由檢除掉魏忠賢,並將盤踞朝政多年的魏忠賢黨羽一網打盡。

崇禎弔死時,身邊唯有一太監,這個太監是誰,結局又怎樣呢

(忠心護主)

魏忠賢死後,王承恩成為司禮監總管。

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外有後金騷擾入侵,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已是江河日下的樣子。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農民軍的長驅直入,文臣武將四散而逃。眾多的太監,更是主動開城投降。

王承恩面對洶湧而來的起義軍,力勸朱由檢效法朱允炆,逃離北京城。可是起義軍將皇宮圍得如銅牆鐵壁一般,縱是飛鳥也難逃。

萬念俱灰的朱由檢,在國破之時,擔心家眷受辱,於是命嬪妃們自盡殉國,又親手砍殺公主們。後宮之中,頓時血流成河,哭號連天,而眼睜睜在旁邊看著的只有王承恩。

最後,朱由檢將劍交給王承恩,讓他幫助自己死亡。王承恩不舍,長跪慟哭。

朱由檢見之長嘆一聲,扶起王承恩,兩人相攜跌跌撞撞登上煤山,放眼遠望北京城中,烽火連天,哀哭陣陣。

崇禎弔死時,身邊唯有一太監,這個太監是誰,結局又怎樣呢

(李自成進京)

朱由檢萬分悲憤,咬破手指,在衣袍上奮力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隨後,朱由檢自縊於歪脖槐樹上。

王承恩目睹了朱由檢之死,又無能為力,只能對著朱由檢的遺體,以頭撞地,血流如注。三跪九拜之後,他毅然在歪脖老槐樹旁邊的海棠樹上,也自盡而死。

當時,情況混亂,王承恩又非一國之君,若是趁亂出逃,生存的機會肯定是有的。然而,在他看來,國破了,君王也沒有了,苟且偷生,又有何意義!

王承恩死後,後人對其以身殉國的情懷非常感動,於是將他葬在朱由檢墓的旁邊,讓他死後,繼續守護朱由檢。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順治帝為王承恩的氣節感動,下旨為他樹碑立傳。還親自為他題寫了祭文,並在碑上刻下了「御制旌忠」來評價他的人生。

(參考資料:《明亡述略》《聖安皇帝本紀》《明史·王承恩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第一個採用「父傳子」方式傳位的王,為何在第二代就傳不下去了
這個皇帝過年窮得揭不開鍋,只好用這個辦法,招待大臣吃年飯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