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若說做菜也有「君臣輔佐」,那蔥姜蒜就是「三公」了,至少在北方是這樣。北方都有蔥,只山東的最好,據說是引種日本良種,這種蔥抗旱抗寒,種得又多又好,儼然已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山東濟南章丘的蔥,最長可以長到兩米五,山東大漢譏諷外地人,常說「你還沒有我家蔥高」,當然姚明也沒有。切下一截,蘸甜麵醬,卷煎餅吃,就是一餐。這樣的蔥,口味發甜,辣味稍減,不嗆,有人吐槽終不似古時那般醇厚。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我只好奇,像奧爾良雞腿堡里的青椒絲一樣的蔥,究竟算是葷,還是素?佛教徒不吃葷,葷指氣味濃烈的植物,常見的五種,興渠、蔥、韭、薤、蒜。這其中興渠產自印度,薤產於南方,都是地域性食材,不若蔥蒜韭用得廣泛。

肉多騷而魚多腥,就需要氣味濃烈的食材來搭配中和,《隨園食單》里說到食材配搭,有幾項原則,其中頂重要的就是分清楚食材的葷素搭配。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有些菜只能素著吃,比如芹菜、百合、刀豆;有些菜葷素都可以,比如蘑菇、鮮筍、冬瓜,入味;有些就只能葷著來,容不得一點素的,就是蔥、韭、薤和茴香。不知道純茴香餡的餃子,袁枚吃不吃。

袁枚說的可葷不可素的蔥,和如今可以生吃的山東大蔥沒什麼關係,但的確是從山東發揚光大的。據《管子》記載,齊桓公使民以時、以均、以寬而有德,表現之一,就是北伐山戎得到「冬蔥」。冬蔥和大蔥不一樣,類似洋蔥,常用來腌制別的蔬菜。再往前推,蔥據說是在蔥嶺被發現的,也就是帕米爾高原,《西河舊事》里記有:「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曰蔥嶺。」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這怕是望文生義,帕米爾高原上滿是大蔥,無法想像。或者說的是沙蔥?或稱蒙古韭,細弱、深綠的一條,在西北常腌來吃,下重鹽。新鮮的有點嗆,用來炒雞蛋、給大煮羊肉解膩,都是葷吃。再不濟配麵條,也能吃出肉味。

在先秦,蔥最重要的用途大概是做肉醬。《莊子》寫到,有兩個人窮到蔥都吃不起,一個是顏回,孔子的學生,另一個是徐無鬼,隱士,食芧栗,因為不吃肉,所以厭蔥韭。山戎好冷食,真的生啃冬蔥也不一定,不知道齊國人是不是從山戎那裡學到了大蔥刺身的美妙。又不像,我反覆確認過,自詡齊國人的山東人是不這麼吃的。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歷史上齊國人也不這麼吃。《漢書》里寫到龔遂,曾經侍奉海昏侯劉賀的郎中令,在齊地時身體力行,推廣農桑,規定每家要種植一棵榆樹、一百本薤、五十本蔥、一畦韭,不是因為當地農產品種植結構有問題,而是齊地風俗奢侈,喜歡工商業,根本就不種地。

更奇怪的是,到近代,山東人也不是最能吃蔥的。《清稗類鈔》里提到北方人的愛吃蔥,這是長久以來的習慣,大約是自北宋滅亡以來,飲食胡化的結果,每日吃手把肉、乳酪,喝馬奶子,不嚼兩口蔥解膩怕是不行。趙翼對此深惡痛絕,說北人的汗里都是蔥蒜汁,和牛馬糞一樣臭。但據徐珂講,這不包括山東人,而是直隸、甘肅、河南、山西、陝西人,到了不論貧窮還是富貴,每家每飯必備的程度。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那魯西和魯南的嗜蔥,大概不會很早。還得問品種是哪裡來的。我總懷疑這種吃法,和日本人在山東的行動有關係。日本的蔥的確是甜而不辣,常拿來單獨做菜的,甚至有「全蔥宴」,其中包括蔥八燒、燒玉蔥、串炸蔥段、全蔥沙拉、蔥天婦羅等全蔥菜肴。不是這種蔥,生吃是很難想像的。如今山東的大蔥,也有不少是日本品種,元藏和天光一本,據說是蔥白比本地大蔥要多,更受歡迎。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一戰時開始有山東人生吃大蔥的記載,《東方雜誌》這樣描述山東勞工:「遇食時,則憩息路旁有井水之地,汲井水而食饅頭。其僅有好菜,則以銅板一枚,購生蔥伴饅頭而食之。」

梁實秋的《憶青島》寫於三十年代,「……再就是附近濰縣的大蔥,粗壯如甘蔗,細嫩多汁……切成段段,如甘蔗狀,堆滿大大一盤。客食之盡,謂乃平生未有之滿足。」老舍先生在《到了濟南》一文中讚美章丘大蔥的蔥白,像摺疊的油酥餅,似美麗的白絹,甜津津的。這則觀察也是三十年代的事,大約此時日本品種的大蔥已經栽種成功了。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不是這樣的蔥,而是干而嗆的蔥,配饅頭和煎餅來生吃,是不可想像的,非噎死不可。這樣的甜津津而蔥白很長的卻可以。日本人遇到荒年也是這樣干,用大蔥配醬油和白飯。也有道理,蔥富含鈣、磷和維C,相當於水手的檸檬,要出門在外的魯南、魯西人選,這樣多汁、有營養而便宜的菜,當然是上選。

拿來就蔥的煎餅,也不是清朝時的煎餅了。在蒲松齡的筆下,煎餅是要加鵝脂和豬油的,大概不會像現在的山東煎餅那樣,要狠努著腮幫子才撕的下。所以這樣的煎餅,和不配葷而素吃的蔥,大概都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可以一竿子捅到先秦去。

春日說蔥,傳統菜肴文化的君臣輔佐之道

出了西北,沒進山東,北方的蔥就都很嗆了,拿來熗鍋、燉肉、烙餅、拌餡兒,也都是葷吃。小蔥,北方又叫羊角蔥,其實就是南方常吃的小香蔥,拿來拌豆腐,也是撞葷的做法,兩者同吃,就多了鮮香味,絕無豆腥,北京的皮蛋豆腐也是一個邏輯,更「熟肉鋪子」一點。只山東的蔥,端出來就是一盤菜,大概還是上好的素菜。

有人說這是古風,在上古,蔥也是一道菜,如《禮記·內則》中有關於「蔥」的菜譜:「膾,春用蔥,秋用芥。脂用蔥,膏用薤。」怕是不識字,這明明還是配了生肉和動物油來吃,蔡瀾看見肯定高興,我就說蔥必須配豬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