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管理者的加減法

管理者的加減法

在最近對管理者的訪談中,一個普遍的反映是,管理越來越難了。難點體現有二,人才流動加劇;員工主動性下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反而是歷練管理能力最好的時候。畢竟,拉平了看,同樣的背景與形勢,有的管理者卻能應對自如,甚至如魚得水。萃取這些人的工作方法,發現他們其實是做好了管理的「加減乘除」。

思考要做加法

有研究者提出,我們每個人每天腦海中冒出來的想法是6500個左右。但想法多,不意味著思考就多。其實和行動一樣,真正的思考是個辛苦活兒,需要專註於某個方向,集中精力,運用各種方法不斷精進,從而為表達或行動做好準備。這是一項能力,可以通過鍛煉來加強,而不僅僅是意願的問題。

舉個例子吧。某支行葛行長是這樣來思考的。

他新到任某個支行,隨後結合之前了解到的員工個性特點,與員工進行交流,聽取員工心聲。平時注意觀察,知道每個員工的家庭情況,工作喜好。是人際導向還是任務導向?是更注重和諧的工作環境還是更高的薪資?是習慣於直接布置給其挑戰性任務,還是需要不斷的過程管理?有何愛好,閑暇時做什麼……有些信息是可以直接獲取的,僅僅是留心就可以做到。但更多的信息是需要他進行琢磨,站在員工的位置去想才能夠知道的,這是加法的一種。

在業務拓展上也是這樣。當然每一位行長上任之後,都會分析國家形式政策,當地客戶結構。而葛行長不止於此,他還會搜集到所有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繫,因果關係。用系統思考的方法找到其中自己能做的,而且性價比最高的舉措,集中力量進行推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過程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簡直就像是巨蟒的捕食——不輕易行動,特別有耐心,進行充分的判斷分析,隨後一擊制敵。

行動要做減法

當前,員工的自主性越來越強,對於民主和人文關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可以說,管理者與其在「管理」員工,不如說是在與員工「合作「,僅僅是分工不同而已。那麼,作為合作者的一方,管理者務必要放下角色,以及角色背後所代表的權力與面子。耐心的去傾聽,而不是試圖干預和用自己的判斷來影響他人,後者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這是由當前的大背景決定的。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根據承諾一致性的原則,通常會更加有積極性;另一方面,的確現在不是靠經驗取勝的時代了,每個人都有很多途徑獲取工作方法,而不是僅僅靠上級或老員工的指導。

因此,所謂表達要做減法,其實是一種「信任「的表現,同時也是弱化自己角色的表現。這對於一個形式上的管理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很久以來的習慣都是要」有為「,要去對周圍世界施加作用。而現在是要」不為「,並通過自己的「不為」來為更多同事創造「有為」的環境。

當然,為與不為也要有度。這個度就是「對結果的影響」。比如,某支行新提拔一支行副行長,可能難免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短期結果來看的確不太好,但若是從鍛煉他的角度來說,還是需要他去碰釘子,然後反思,進而記得更加清楚。再比如,某團隊有成員有自己獨立觀點,尤其對於某項產品的設計,與團隊主管的意見不一致,而且堅決不妥協。那麼,這時候作為管理者就要想,究竟這個矛盾或者說衝突,是來自於工作質量的把控,還是來自於自己面子上受到了衝擊?如果能夠這樣思考的話,很多舉措往往就好開展了。

寫在後面

以上,是訪談優秀管理者的一些新的思考。突然想起來狄更斯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意思的是,這句話在任何時刻都適用。關鍵在於,你對於一件事情採取怎樣的看法。《端粒效應》這本書中說到,壓力並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對壓力的看法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如果你因為壓力而抑鬱或者有挫敗感,身體健康指數會下降;而如果你把它看做是挑戰,反而會提升健康指數。所以,你看,對於自己也是有套路可用的。一念之間,就決定了是在上坡還是下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色玻璃 的精彩文章:

TAG:藍色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