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我很平庸,不會像你和爸那樣……」

「媽,我很平庸,不會像你和爸那樣……」

-----

Feb .

25

圈圈叨叨叨:

「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作者:笨死挺好

寫在前面

在高大上的教育之路上,父母已經找不到更多的誘餌來激勵下一代。

相信我的同齡人今後很多都會遇到這一幕。孩子們長大後倔強地要表達的其實不是反叛,而是對人生的放棄。

這一點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我們無力改變社會性的自然現實,卻又執意在內部空間內把孩子們往這個方向推,最終這些強勢聰明的父母們,可能更多地要面臨高才生們帶來的窘境:找不到老婆,呆家裡啃老,吸毒……甚至無厘頭的自殺。

所以核心應該是:保持孩子承擔的最大壓力僅來自他自己,父親的任務是發現他的優點,欣賞他的個性,運用成人的思維和資源幫助其放大並促進應用。

要對自己的孩子無比自信: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我的孩子就不可能平庸。

關於學習,父母應多陪伴而非逼迫

老婆最近一直在抱怨我陪兒子時間太少,導致兒子現在還不會騎自行車,不會背三字經,不會玩直升飛機……而別人家的孩子,早都會了。連爹媽也來插兩刀,說弟弟的兒子,都會背十首唐詩了。

還有我小時候據說4歲就認識好幾百漢字,可以加減乘除。再加上我們周圍生活的很多人,下一代基本都是牛津耶魯此類,作為家庭教育總管的爹,鴨梨山大。

父母到底應該在小孩教育中起什麼樣的作用?

正方一派通常人數眾多,認為小孩自己什麼都不懂,你不逼他陪他提供條件給他,他自然是放任自流玩物喪志,所以雖然知道孩子辛苦,但是世道艱難,為了將來,父母必須殫精竭慮頂著頭皮推他上軌道,這是責任。

反方一派人不多,但是理念很超前:快樂就好,父母的作用應該是在發現而不是挖掘,多陪伴而不是逼迫。

我的立場和反方非常接近,但是通常會被正方認為是不作為的借口,因此我最近也在反思,究竟應該如何包裝一下觀點。

學習更多的是拼天分

我一直認為,一個小孩愛不愛學習,學習成績好不好,幾乎是天註定的。學習這件事情,如果不是以考上清華北大來論的話,那拼得就是天分……

真正聰明的人,他根本不需要學習——李尋歡的理論絕對成立,這一點只有真正見過高手的人才會明白。

這聽上去非常讓人不服氣,但真的就是事實。很多人這輩子聽一下波意爾馬略特定律就頭疼,至死都不明白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的區別。對於這樣的人你當然也可以使用家教,上加強班,進國際學校等等辦法,最終也許依然可以保證他們進入名校甚至拿到博士後——但也僅此而已,他們的人生可以成功,但是很難精彩。

大環境下的教育現狀

聽到這裡,我的很多朋友都會說,是的,道理是這個,但是你不知道國內現在的競爭有多激烈……

如果我告訴你,20年之後常春藤畢業的都必須先進監獄掃垃圾三年,而動物園給河馬刷牙的年輕人可以直選衛生部長,你還會堅持現今的做法嗎?

也許這個假設很荒謬,但更荒謬的是:這麼多人用假定的宏大敘述作為目標,不過是為了逃避人生出現過多的變數。

很多人並非試圖追求穩定、常規、傳統,他們只是害怕凋零——對於很多家長而言,他們不願意承認的,是自己的眼界狹小而導致的失敗。

其實新的一代人,他們面臨的環境和競爭已經遠遠超出上一代人可以理解的範疇。

對於50後60後來講,能讀書就很了不起了,考上大學當然是改變人生振奮家鄉的大事件。

而到了70後80後,名校外企公務員,所有的獨木橋上都是人,不爭第一就只能回家做縮頭烏龜,因此好好讀書奮力向上,幾乎是每個普通人最深刻的生活選擇——對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改革開放的正能量。

可是到了90後甚至00後,這個邏輯很難follow。首先獨木橋早就被人擠垮了。

我周圍的很多年輕人,從小就是新東方直奔牛津去的,高中就跑遍歐美澳的大把,創業大賽商模PK獎狀早就拿厭了。

可是斯坦福麻省理工就那麼幾家,你是局長處長那邊一堆CEO高級總監也不是吃素的,何況現在大家都吃進口奶粉,智商差異很容易集中在小數點後幾位——如果入口只有幾百人的容量,能擠進地鐵站的已經是英雄。況且買完票上車坐到站,小朋友們還要辛苦再擠一遍出站……

怎麼,你還想開車去那邊接不成?

對於像我這樣出生於小城市、至今沒有上市企業掛牌、一生與諾貝爾獎無緣的人而言,慫恿兒子去走最好的小學—中學—大學—博士這條路,幾乎是逼良為娼。除非我確定他在智商上勝我一籌,不行,至少還要三籌。

對這條路不死心的人,要麼是對自己的基因太過樂觀,要麼就是多半沒見過真正聰明的人。

接受平庸也是一種智慧

我小時候據說算是智商高的,所以5歲被父母丟進小學,後來還去了火箭班少年班各種。

這種拔苗助長果然以失敗而告終,除了成績上的天外有天外,很少有人能體會到那種和一堆比自己大幾歲的同學在一起的孤獨:隨便一個男生都可以一腳踹倒你,隨便一個女生都可以把你寫的情書交給老師......

所以帶給我和我年少的小夥伴們共同的體會就是:決不逼孩子做任何試圖超越正常孩子的事情,不然的話世界會一下變得很兇險。

所以差異化和多樣化的競爭,才是00後們要面對的主流挑戰。

當上個大學根本就是basic,去個紐約也毫不special的時代來臨。70後80後父母們在2030年這個節點很可能被現實擊潰:在高大上的奮鬥鏈條上他們已經找不到更多的誘餌來激勵下一代。

龍應台的兒子會叼著煙跟她講:媽媽,你要接受一個事實,我很平庸,不可能像你和爸爸一樣都拿到博士學位的。

相信我的同齡人今後很多都會遇到這一幕:孩子們長大後倔強地要表達的其實不是反叛,而是對人生的放棄。

這一點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回身四顧一下,在你的朋友圈裡,有多少人可以完成父母通常希望的標準軌跡:名牌大學畢業,工作優越穩定,30歲結婚生子,花園洋房定期旅遊,到現在沒離婚沒當過小三沒未老先衰,對未來和生活充滿希望。

所謂穩定的中產階級生活,它根本不可能在一個競爭太過激烈、社會配套環境堪憂的大背景下出現。

如果我們無力改變社會性的自然現實,卻又執意在內部空間內把孩子們往這個方向推,最終出現的結果很可能是我們要面臨更多的心靈崩潰: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強勢聰明的父母們,可能更多地要面臨高才生們帶來的窘境:找不到老婆,呆家裡啃老,吸毒……甚至無厘頭的自殺。

我曾經和一個馬上要去帝國理工的90後聊了一晚,整個晚上她沒有提到任何關於學習關於就業關於父母的話題,全部精力都只集中在讓叔叔幫她留住一份不般配的微弱的愛情上面——我想說的重點是,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00後銷售,你的客戶類型都是這種哈佛回來的小龍女,那麼你是否還會把取得成功的前提定義為你也要有金閃閃的畢業證?

2030年左右人類要面臨的世界,很可能是一個高度關聯、無孔不入的智能世界。這意味著大多數依靠智商和經驗去完成的行業會面臨巨大挑戰,比如投資、審計、諮詢、工程,甚至管理。

大數據建模完畢按圖索驥就是,再高的學歷和智商甚至外語水平面對大電腦都是白扯——很多職業會黯然失色,就像上海一百那抓一把剛好是1斤水果糖的售貨員,郵電局快准狠的接線員。

人們對職業的追求更多將依賴天分,而且很可能還是不入流的天分。比如現在的手游設計師,將來的金魚花紋養成師。

一個會開小型挖掘機的園丁,很可能比很多名校畢業生收入更高,生活更優越,老婆更漂亮,所謂人生贏家。

所以現代人很難理解為什麼踢毽子的高俅能當宰相,其實你看看宋代的GDP就知道,一個社會發展成熟完備了,奇淫技巧必定完敗格物致知。

這才是真正的社會進步:我們這一代學習工程和經濟,是為了讓下一代去學習歷史和藝術。

假設這一理論在2030年能被大部分人接受,那麼我們現在倒推回來就必須問:爹媽們在2018該如何拼呢?

遺憾的是以我淺薄的身家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人們大可以看看教育專家或虎爸牛媽哈佛女孩們的自傳。

但是我想作為一個號稱新派的父親,我會努力做到的是:每天都陪兒子吃晚飯,每周帶他出去看花花世界,去最近的地方上學,到最遠的地方旅遊,永遠不指責他說人家都會背千字文會畫雞蛋了。愛的時候親他屁屁,錯的時候也要打其屁屁,給他正常的生活。

核心是:保持兒子承擔的最大壓力僅來自他自己,父親的任務是發現他的優點,欣賞他的個性,運用成人的思維和資源幫助其放大並促進應用。要對自己的兒子無比自信: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我的兒子就不可能平庸。

當然,基礎是愛媽媽,健康,賺錢,不缺失生活的基本格局和水準。

父母實際上除了基因,最能夠給孩子們傳遞的應該是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還有:信念。

- 圈圈熱詞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甜甜圈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哺乳期一年都要忌口嗎?
懷孕中的媽媽都有哪些變化?

TAG:甜甜圈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