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守祥:臨朐八岐山—神奇的傳說

李守祥:臨朐八岐山—神奇的傳說

臨朐八岐山—神奇的傳說

八岐山的傳說猶如野花那般美麗,八岐山的故事又如小河那樣源遠流長。

在講述八岐山的故事前,先加上個楔子。上古時候,周的先輩叫后稷,名「棄」。他的母親叫姜原,是帝嚳的元妃,有一次到野外去,見有巨大的腳印,很高興,便踏著腳印去走路,一踏便懷孕了,後來生下了個兒子,以為不祥,打算把他扔掉。起先扔在小衚衕里,牛馬從衚衕里走,沒有踐踏孩子的,後來又扔在山林中,見山林中很多人,又扔在小河裡的冰上,看見飛鳥用翅膀給他遮著擋寒風,他的母親以為這個孩子很神奇,就把他抱回家。孩子長大後「好耕農」,有美德,堯帝拜他為農師,他的後代周文王積德行義,有天下。

世間之事有時候總是很巧合。古時候,八岐山下住著一戶人家,不知其姓名,但是很善良。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很聽話,也很懂事。五歲那年的一個夏天,媽媽上山打柴,突然下起雨來,媽媽急匆匆背起柴草往家走。小孩自己在家很想媽媽,天氣又不好,就上山去接媽媽。上山小路有好幾條,母子走的不是一條路,結果孩子沒有接到母親。

回家後,母親放下柴禾,立即去尋找孩子,家裡找了個遍,連個人影子也沒有見到,母親急了,顧不上颳風下雨,就到山上找,一邊找,一邊叫,這時聽到不遠處的葛家廟裡有聲音,就徑直去廟裡。一到廟裡嚇呆了,原來小孩被雨淋濕了,坐在地上,旁邊趴著一隻狼,狼用身子給小孩取暖,母親來了,狼離去,孩子被領回家。

後來這個孩子事業有成。葛家廟子狼看護小孩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

八岐山有靈氣,連濰北王家八大戶都沾了「光」。

據說陽光透過明光峰可以射到很遠處,至春分、秋分時節,光線可射到濰縣。有一年春天,人們在濰河邊放風箏,突然從西南方向射來一束光線,明亮,轉瞬即逝,光射入水中,銀光閃閃,好多人都看到了,第二天來放風箏時,又看到了這個景象。於是有人提議:去探尋這道奇異的光。人們相約而去,帶上飯食,踏上了尋光之路。一開始還能堅持住,第二天就有人埋怨起來,說:「誰知道光在哪裡,這樣找下去,也許一輩子也找不到」,有些人怕受累,返回去了,到了第三天,有一半人返回去了,到了第七天,只剩下八個人了。這八個人說:「不管路途多麼遙遠,道路多麼崎嶇,我們一定要找到這束光,它是瑞氣,能給我們帶來好處」。第二天一早,也就是第八天,這八個人匆匆上路,到了中午,找到了八岐山,尋到了光源,他們的高興的舒了一口深深的氣。

巧合的是,這八個人都姓王,後來都成了當地大戶,人稱「濰北八大戶」。

八岐山是一座寶山,山上到處是奇石——龜紋石。沿著平整的盤山公路,攀登花園河北山,到處可見「龜紋石」。這種石頭質地黑色,主要成分是大理石,石頭的表面有花紋,如龜甲,故名。又名「長壽石」、「文化石」,「倉頡石」。仔細觀看,能看到許多象形字或者圖畫,妙不可言。據說先聖倉頡造字時,周遊各地,見山川草木乃造象形字。他在八岐山之北的壽光閉門造字,把字寫在樹葉上。有一天忽然颳了大風,樹葉被颳起,直刮到雲端,飄飄搖搖,有些落於八岐山上,後來樹葉腐爛,字跡印於石頭。「倉頡造字,字落八岐」的說法一直在民間流傳著。

當地村民對這種石頭見怪不怪,無心打理,但是外地人卻視若珍寶,總是帶回幾塊,做上底座,放到古董架上,慢慢品味。濰北王家八大戶建造宅院,造假山所用奇石有些是采自這裡,他們挑選形狀好,質量上乘的龜紋石,用馬車運回。

青州宦官人家建府邸所用過門石、窗戶石、壓檐石以及加工牛槽、馬槽、碑碣,造橋等所用料石,有些也采自這裡。據記載:深秋時節,風輕雲淡,青州的石匠來到山上,憑經驗尋找好石窩,用鐵鎬、釺子、鐵楔等工具土法開採,然後劈成料石,運下山坡。那些大型石料須等到地面結冰時運往青州。當時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全靠人抬肩抗。遠途運輸需要用木架,選用筆直光滑堅硬的圓木,綁成架子,把巨石放在上面,有人在前面拉,有人在後面用槓桿撬,居然很省力。如果地面結了冰就更省力了。運一塊大型料石,需要七八個人折騰上一日。

大戶人家建造一座府邸,不知會讓多少人去流汗呢?現在,八岐山下還留有很多被開鑿過的石窩。

八岐山不僅石頭奇,山上的狐狸也神奇。靠近閣老崮有一山嵧,叫西嵧,後取名聶家嵧子,過去人煙稀少時,經常有狐狸出沒。據說西嵧中,早年住著一隻狐仙,化作白須老翁,經常助人。有一年,山下一青年上山打柴,沒帶午飯,打的柴又多,餓壞了。這時一個白鬍子老漢走到他跟前說:「小夥子,我請你吃午飯吧。」小夥子以為是拿他開涮,心裡想:「在這荒山野嶺,哪有什麼飯吃?」沒有回話。老漢看透了他的心思,不再多言,只是從腰裡取下一個葫蘆,搖了搖,對著山頭振振有詞,最後說:「五碗一盤梅花席」。這時,在小夥子面前突然擺上了六個菜。小夥子非常驚訝,幾乎要趔趄倒。老漢說:「你不要害怕,我的祖先是安徽塗山九尾狐。我在八岐山上住了一百多年,專門幫助好心人。你是個孝順孩子,堪比古代的二十四孝,今天得讓你飽餐一頓才行。」老漢又說:「過幾天我要去黃山修鍊了,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我在這裡,總共幫助了一百個好人,有時幫點糧食,有時幫一頓飯菜,都是些尋常小事。」打柴的青年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飯菜,一邊說,我要是有這樣的寶葫蘆就好了。老漢說:「那不成。凡人靠讀書耕田,勤儉持家過日子;仙人不勞而獲,才能配有這樣的寶物。」

這樣的故事很美好,一直在山中講述著。之後若干年,從外地搬來一戶聶姓人家住在這裡。鄰居勸他說:「居深山僻壤,要防備陌生人出入」。聶家一開始還很謹慎,後來就淡忘了。他們在西山開地種田,在家前打了一口小井,造了一個石臼舂米,在那個不太平的年代,總算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可是有一天,聶家的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這一天上午,忽然來了個的漂亮姑娘,長得很妖冶,說是口渴了,找點水喝。聶家人開始感到疑惑:她長得不像村姑,如果是大戶家的姑娘來這裡幹什麼?但轉念一想,翻越家門口的南嶺就是天井村,也許是走路的,快去屋裡倒水,到了滿滿一碗。主人很客氣,給姑娘拿來座位,讓她坐下喝。姑娘接過碗好不客氣,就吸著喝,主人感到奇怪,在旁邊仔細觀察,發現她每吸一口水,裙子就一動,透過薄薄的衣服,隱約發現那是一條尾巴。主人明白了,這個姑娘不是人,是一個狐狸精,已經化作人形了。姑娘喝完了水,走出門口就不見了。聶家越想越怕,害怕狐狸精來傷害人畜,只好搬走,去向不明。搬走時一再說:「不聽善鄰言,吃虧在眼前。」

現在,西山腳下還有那個聶家人沒有帶走的石臼。

在八岐山的傳說中,王府地的故事由來已久。王府地系指八岐山東麓的大片肥沃土地,是五井的小平原,傳說下面有一堆烏黑的金子。

早年五井出了個風水大師,常年在外看風水,他有三個兒子,有一天,他的大兒子對他說:「爹爹,你給人家看風水,好地都讓人家佔了,你給自己也看下一塊吧!」,爹爹沒有做聲,接著小兒子也隨和著說,最後爹爹嘆息著對孩子們說:「不是我沒有給你們看上好寶地,只怕你們兄弟三人沒有膽量,如果有,我給你們看了一個地方,那可是百世富貴的寶地」,「哪裡?在哪裡?」經不住孩子們的追問,風水大師說出實情。

原來,風水大師到各地去看,他發現八岐山一帶是寶地,周圍群山環抱,地勢西高東低,東南方開闊,靈氣所聚,東邊彌河環繞,西邊大山連綿,育將相之地。他對三個孩子說:「到中秋節子時,你們三個埋伏在八岐山下,會有三隊人馬從山上走下,晚上你們看不清顏色,我告訴你們,第一隊是金人騎金馬,穿黃色衣服,第二隊是白人騎白馬,穿白色衣服,第三隊是黑人騎黑馬,穿黑色衣服。它們不是人馬,是八岐山的靈氣。你們只要攔截住第一隊人馬,地下就會挖出金子,攔住第二隊人馬,就會挖出銀子,攔住第三隊人馬,你們就會挖出石炭。兄弟三人按照父親的安排埋伏好。果然夜深人靜時第一隊人馬出現了,從八岐山上走下,每個人都拿著大刀,不用說攔截,就是這種氣勢也讓兄弟三人嚇得魂飛魄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隊伍過去了,兄弟三人無話可說,只好互相鼓勁,準備攔截第二隊,一會兒隊伍出現了,非常威武,士兵拿著大刀,寒光閃閃,兄弟三人嚇得兩股顫顫,不敢吱聲,只好放他們過去。失去了兩次機會,剩下一次機會了,只能背水一戰。大兒子發話了:「一定要攔住他們!」說話間,一隊黑色人馬出現了,從八岐山上走下。這一次不容分說,大兒子第一個站出來,高喊一聲:「弟兄們,跟我上。」粗獷的聲音在空中回蕩。緊接著二兒子、小兒子來了膽子,高喊著:「你們這些隊伍,給我站住」!奮力衝上去攔截,一邊攔截,一邊搏鬥,大約持續了一個時辰,把所有人馬全部打到,一個也沒有跑。累的兄弟三人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抬頭一望,東山已經泛出白光,天亮了。這時他的父親從家裡趕來了,聽了兒子們的講述說:「你們攔截的黑色人馬是些石炭,你們打到一個人,他們就落入地下化作一堆炭,只可惜你們沒有把他們全截住,就是這些「黑色的金子」也夠你們享用百世了」。風水先生就選擇了這個地方當塋地,其位置在今五井煤礦一帶。

這個地方,在五井小盆地的最底端,素有「金盆地」之美譽。

在金盆地一帶,當地一大戶購置了120畝良田,呈正方形,後闢為祖塋地。早年廣植松柏,解放後樹木被砍伐殆盡。大戶先輩看風水的事相傳至今。有一年秋天,大戶家找人看風水,家裡有個六七歲的孫子也跟著去玩。主人領著風水先生到野外去看山向、水勢,正巧路過自己的家田,忽然聽到地里有掰玉米的聲音,小孩也聽到了,爺爺正想去喊,小孩說:「爺爺,我們回家吧?」「為什麼?」,爺爺問。小孩說:「地里有人掰玉米,我們現在過去會驚動了他,他偷玉米,說明他家沒有糧食吃,要是沒有糧食,他們會挨餓的」。風水先生聽了小孩的這番話說:「心田是世間最好的風水寶地,不用看了。其實所謂的風水寶地都是一些江湖人士為了養家糊口,信口杜撰而已,不能信以為真。你們家有這麼善良的孩子,無論選擇哪裡都好。忠厚傳家遠,善良繼世長。」直到今天,「心田是最好的風水寶地」一直在當地流傳著。這句話教育了一代代八岐山人把崇善尚德作為做人的基本準則。

八岐山的形狀似一段長城,山上碧草青青,滿目蔥蘢,山頭崮石裸露,狀如烽火台,孤立雲端,間或幾抹綠色,扎眼又養眼。西面最高的山峰名閣老崮,之左太平崮如點將台,之右八士肅立,左右相對,恰似受檢閱的士兵。山勢如一張背西面東的太師椅子,東面地勢開闊,一覽無餘。民間有諺:「何知人家富了富,圓峰磊落皆朝戶,何知人家貴了貴,文筆秀峰當案起」,好地方博得了帝王的垂青。

元朝末年,朱元璋、劉伯溫、徐達等攻打大都時,一度在青州城南安置家眷,臨朐成為戰爭後防。期間,朱元璋、劉伯溫等人到青州各地堪輿地形,他們驚奇的發現八岐山前是個好地方,是齊國通往魯國的咽喉地段,可退可守,是絕好的用兵之地。

明朝開國後,朱皇帝一度想在這裡建造皇陵,但是一夜之間八岐山的名字全被改了,且帶著血腥味,如殺豬台、接血盆、薄皮山、支鍋山......後來朱元璋定在鐘山造皇陵,封地青州的衡王爺又覬覦這片土地,最終也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歷朝歷代,皇家把看風水當做國家大事,風水與家天下的皇位休戚相關。衡王爺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濱,莫非王臣」,他想獨佔有這方寶地。

建造王陵,那可是大事,前面剛走了朱皇帝,後面又來了個衡王爺,讓百姓心裡不得安寧,消息傳出後,鄉人聞之失色。因為百姓覺得,建皇陵也好,建王陵也罷,都會勞民傷財,可能還有殉葬等悲慘事情發生,此地一旦為王室徵用,鄉人必受背井離鄉之苦,即使就近搬遷,也為供養陵園看護軍隊繳納很多苛捐雜稅,不能承受。於是村裡的長者們暗暗計議,還是以前的「對策」。

有一個長者帶著對策去拜見衡王說,王府地確實是一片好地,站在那裡遠望,會看到南山一層層的,猶如梯子。當地小兒言:「梯子崖,萬丈高,下面就是滾龍橋,很不吉利。我們祖輩生長在八岐山下,這裡的地名很古怪,有闊落崮(闊落,方言,正在成長的豬)、剝皮山(文狀山有石層如書卷,稱剝皮山)、殺豬台(天花瓶山頂平坦,猶如殺豬台)、支鍋山、廷杖嶺(廷杖,殺豬工具,郭老崮南筆直山脊稱為廷杖嶺)、天不平(天花瓶,諧音天不平)、接血盆……」沒等長者說完,王爺大怒,說:「你明明知道本王姓朱(豬),凈說些殺豬的事情,是不是想加害我。別的我可以相信,山叫「接血盆」是誰也不會相信的,給我綁起來問罪。」長者說:「小人冤枉,你去看一看就明白了。」衡王爺與長者們來到八岐山下,眾人指著一座山說:「那座山山頂全是紅土,冬天一過,山上的土就風化一層,到了夏天,山洪暴發,水呈紅色,猶如豬血」。正巧天上出現了一片黑雲,下起了大雨,紅色的山水瀉下,王爺一看無話可說了。最後衡王爺說:「這是天意,天意啊!天意不可違」,終於放棄這裡另擇墓地,選了了八歧山西北方的王墳鎮,王墳鎮因此而得名。

八岐山人是勇敢的,智慧的,用那一連串宰豬烹煮吃肉的山名嚇跑了王爺,也昭示了朱家那開百世基業的黃粱美夢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管是文人杜撰還是史有此事,先輩們不攀附權貴的骨氣和鄉風傳承了下來,這是八岐山賦予山民的秉性和品格。只要身臨其境,還會找到與這些山名幾分真實的依據,別的山似又非似,與豬相連難免牽強,但接血盆名字取得非常傳神。每遇傾盆大雨,山上的紅土沿懸崖流淌,艷如鮮血。其實,我們更相信,古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或遇上大喜事才殺豬宰羊,鄉人為山賦予如此親切的名字,或許寄託著對衣食無憂這個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的美好嚮往。

封面圖來源於高學棟老師的朋友圈

李守祥,男,大學文化。臨朐縣嵩山小學教師,副高級職務。縣學科帶頭人、全國百佳創新名師,3次榮獲縣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全國班主任管理成果一等獎,在《中國教育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多次被山東教育報、濰坊電視台等媒體專版或專題報道。被濰坊市教育局評選為「學生最敬佩的好老師」。2015年被評為「最美臨朐好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朐 的精彩文章:

安樹芝:梅燈共舞寫春意
安樹芝:年集尋「年味」

TAG:臨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