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鄧艾沒有偷渡陰平,姜維「斂兵聚谷」成功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錯守諸圍與斂兵聚谷分別指什麼?
「錯守諸圍」指的是在漢中各圍戍內留重兵抵抗、禦敵於漢中之外。漢中形成了以秦嶺的外圍為一線,以漢城樂城為二線,以南鄭為三線的完整防禦體系。蜀漢依靠這個防禦策略成功抵禦了曹真,曹爽的攻擊。
然而姜維提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漢中防禦新策略。姜維說:「漢中現在外圍有很多咱們的據點屯守著重兵,雖能自保沒有問題,但也無法對魏軍造成大的殺傷。如果我們放棄這些據點,把敵人引入漢中平原,依靠漢城、樂城堅守,再把陽安關關住,敵人攻關不克,糧草跟不上必然要退軍,這時候我們派機動兵力,可以一舉消滅敵人。」姜維這套防禦體系史稱「斂兵聚谷」。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人。及興勢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三國志】
蜀漢滅亡是否歸咎於漢中防禦體系的改變?
現在很多人認為蜀漢滅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姜維改變漢中防禦體系。認為姜維改變改變漢中防禦體系直接導致漢中失守,蜀漢經營數十年的漢中防線土崩瓦解。然而實際上漢中並未真正失守。漢中是一個地區不是一座具體的城池,讓魏軍深入漢中平原以「誘敵深入」本身就在姜維的計劃之中,而魏軍至始至終沒有攻克漢中境內的漢城、樂城。怎麼能說在姜維手上漢中失守了呢?唯一出現問題的是姜維沒想到的是作為「漢中門戶」的陽平關的迅速失守。陽平關守將傅僉想開門迎敵,可是部將蔣舒卻建議堅守陽平關,傅僉不聽。蔣舒因而投降,傅僉憤而戰死。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三國志】
即使陽平關失守,姜維還是立刻做出了補救措施。姜維擺脫鄧艾封鎖,晃過諸葛緒渡過陰平橋頭,死守劍閣。「劍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姜維把這裡當成陽平關的替代。而實際上斂兵聚谷戰略差一點就成功了,鍾會15萬魏軍居然攻破不了漢,樂二城,劍閣也久攻不克。姜維又不接受鍾會的勸降,而10多萬大軍糧草消耗巨大,鍾會都準備撤退了。眼看魏國的征西計劃都被姜維毀了大半。
【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三國志】
而實際上直接讓蜀漢滅亡的原因,是鄧艾的偷渡陰平: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穀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三國志】
不管是錯守諸圍還是斂兵聚谷,顯然都無法阻止鄧艾的偷渡奇謀。實際上鄧艾本來是不可能偷渡成功的: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故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國志】
姜維早就提醒後主設置陰平防線,這本來也是漢中防禦戰略的一部分。可是後主被黃皓迷惑,沒有聽從,才讓鄧艾得以長驅直入。這並不能歸咎於姜維。所以說蜀漢滅亡歸咎於漢中防禦體系的改變是毫無道理的。
假設鄧艾沒有偷渡陰平,斂兵聚谷成功會出現什麼結果?
假設鄧艾沒有偷渡陰平,斂兵聚谷成功,鍾會只能選擇撤退。而在鍾會撤退途中,姜維乘機主動出擊,而漢城,樂城守軍也出擊堵截魏軍後方,互為犄角下,魏軍極有可能潰敗。即姜維設想的: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蜀漢輕則延續國祚,重則動搖魏國國本!
所以說姜維的漢中防禦戰略並沒有錯,甚至比之前的防禦戰略更好。蜀漢滅亡非姜維之過也!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才高八斗」比不過「機巧之術」,曹丕上位理所應當
※周瑜輔佐劉備,諸葛亮輔佐孫權,哪一個組合更可能統一天下?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