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珍寶,「歧黃」坐而論道

看珍寶,「歧黃」坐而論道

誠謝:御生堂博物館公眾號微信2月7日《真美!民國的美女老廣告》一文,截止到今日,閱讀點擊已達七萬兩千多人。藉此,感謝微信觀眾對御生堂博物館的關注支持。

北京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珍藏一件陶制綠釉《坐而論道》雕塑,兩個古人相對而坐,中間擺有簡牘樣物,如同兩人在討論事務。經專家鑒定,此為漢代物品,黃帝和岐伯正在論醫道,為2000多年前漢代人對《黃帝內經》的形象塑造,十分珍貴,目前正在展出。御生堂博物館珍藏

坐而論道,原指坐著議論政事,後來才被泛指空談大道理。其出自《抱朴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碰壁後,在冉求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他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撰寫《春秋》,同時又開壇講學,與弟子們坐而論道。黃帝也常與岐伯、雷公等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對疾病的病因,診斷以及治療等原理設問作答,後人成為岐黃之術,整理為《黃帝內經》。

宋刻版《新刊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一》

歧黃為中醫之祖,其中「黃」指的是軒轅黃帝,「岐」是指皇帝的臣子岐伯。據傳說,黃帝和岐伯都會治病,黃帝常與岐伯、雷公等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對疾病的病因,診斷以及治療等原理設問作答,予以闡明。中國歷代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崇,遂將歧黃之術指代中醫醫術,岐黃也被視為醫家之祖。

軒轅黃帝畫像

黃指的是軒轅黃帝。黃帝是中國遠古時期的民族部落首領,是原始社會父系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以其文治武功統一了當時的各個氏族部落,成為中華民族最早的一位領袖人物,開創了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一系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先河,因此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相傳黃帝常與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

岐伯畫像

岐伯是黃帝的臣子岐伯。岐伯是中國上古時代最著名的醫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關於他的籍貫有不同的說法,除了陝西岐山說,還有甘肅慶陽說,四川鹽亭說。一般認為,岐伯是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岐伯從小善於思考,有遠大的志向,喜歡觀察日月星辰、風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還懂音樂,會做樂器,測量日影,多才多藝,才智過人。後見許多百姓死於疾病,便立志學醫,四處尋訪良師益友,精於醫術脈理,遂成為名震一時的醫生。岐伯為黃帝之臣,後世卻稱「岐黃之術」,將其名列黃帝之前,而這種稱法居然能一直沿用數千年,顯然不合常規。以此理推論,《內經》基本理論和

方法,最初構建者是岐伯,《難經註疏》、《皇漢醫學》均言,《內經》乃「昔者岐伯以授黃帝」,肯定岐伯的創立之功。

明代古籍《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三

《黃帝內經》是一部古典醫籍,之所以稱之為「經」,是因為古人往往把具有一定法則,又必須學習和掌握的書籍,稱作「經」。如:儒家《六經》、老子的《道德經》,及啟蒙教育的《三字經》等。據傳說,古人做事有內必有外,其為相對稱,古時也有《黃帝外經》,後來失傳了。《內經》加上黃帝的名字,本意是在說明我國的醫學文化淵源於黃帝時代,不完全指黃帝的著作,或者說是黃帝時代創作的著作。資料記載,《黃帝內經》為戰國後期出現的作品,成書於秦漢時期,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很可能是集體或歷代醫學的集合成果。

清代太醫院藏版《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編》御生堂博物館珍藏

古人將很多對人體和醫學的理解和經驗,都記載於《黃帝內經》這部醫學著作中,後來的人出於對黃帝和岐伯的尊崇,遂將「岐黃之術」特指中醫醫術。

明代《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御生堂博物館珍藏

中醫認為《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淵源、最權威的中醫經典著作,數千年來,從事中醫工作的人言必稱引《黃帝內經》之理論。《黃帝內經》是秦漢時期的古體文章,相當於賦的文體體裁,它在中國歷史上對於漢學文化有巨大影響,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因此,歷代醫人在閱讀時都遇有很大困難,因此歷代醫家都曾做過注釋。

明代《黃帝內經素問》御生堂博物館珍藏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每部分都有引篇。素作物質解釋,問為問題,《素問》就是研究人這一「物質體」的生理病理問題的意思。《靈樞》的內容是研究針刺法,也稱為「針經」。「靈」是靈驗之意,「樞」是樞紐之意,合起來就是必須掌握針刺法的要領才能靈驗。

清代《黃帝內經》御生堂博物館珍藏

《黃帝內經》除醫學方面的內容外,還涉及哲學、曆法、天文等諸多領域,並以多方面的理論論證中醫的醫理,古人稱《黃帝內經》為「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就是是說:結合天地間的事物,討論人體的生理、病理等醫學問題。這就是「天人合一」「整體恆動」的思想。

就世界醫學而言,黃帝內經的理論對世界醫學發展產生過積極影響。例如,它對人體表面解剖的論述,特別是有關消化道長度的測量,與西醫學的數據很相近;它最早提出了血液循環的概念,並認識到了體循環和小循環的不同。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因此,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黃帝內經》,尊之為"醫家之宗",成為學習中醫必讀的古典醫籍。

宋刻版《新刊黃帝內經靈樞卷第一》

《黃帝內經》的文字屬於秦漢時期的古文,在文體上相當於賦的體裁,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對於漢學文化亦有巨大影響,構成了中國中醫藥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在閱讀這部醫籍時,在文字上也有很大的困難,因此歷代醫家都曾做過各種詳略不同的注釋。目前初學醫者,一般都先選擇《內經通俗選讀》之類的教材,然後再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閱讀深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御生堂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尚女性」的演變。民國電影明星的寵物「狗」

TAG:御生堂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