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開啟方式
GIF
閱讀
前天我寫了《年味的憂傷》,因為現在的年越過味越淡,但我至少回憶起小時候的年,還是心旌搖曳的。可是,我的心旌搖曳,僅限於穿新衣(尤其喜歡紅色),吃零食,拿紅包和放鞭炮。
若要問我「過年」為何會收紅包?又為何要放鞭炮?我的父母沒有告訴過我,我不知道。
所以現在我筆下的年,是狹隘的,膚淺的。
都說孩子,是家長最好的老師。為了和孩子一起成長,讓她對於年有一個更為完整的概念,我開始接觸中國傳統節日故事。
我想,至少等她長大了,20年後或是30年後,她能把她記憶中兒時的年告訴給她的孩子。
也許,這就是最為簡單的傳承。
在新年的時候,我給孩子選了一套關於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的書。為了讓自己明白,也讓孩子有關於年豐富的認識,我和孩子一起開始閱讀這本書。
《年獸阿儺》講得是子虛先生在一個冰天雪地的寒冬里趕回家的路上,遇上一頭小年獸阿儺的故事。
其實人類對年獸都有誤解,以為它們吃肉,其實它們只吃草。但是子虛先生不能把這個實際情況告訴大家,因為人類除了吃雞、鴨、魚、肉之外,還吃魚翅、熊掌等等。萬一把人類把年獸也抓起來,吃掉怎麼辦呢?
於是,子虛先生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年獸害怕火光,巨大的響聲和鮮艷的紅色,那樣他就告訴人類,只要點火把、穿紅衣、放鞭炮,年獸就不會來了。大家也可以平安「過年」啦。
所以除夕那天,大家都要燈火通明的「守歲」。紅包,壓歲錢(歲,通祟)。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還記得以前老宅子的門上,會貼門神,可是不知道這兩位門神,是誰?
《將軍站門》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位是秦瓊將軍,一位是尉遲敬德將軍。
元宵節是怎樣來的?為何元宵節要鬧花燈呢?《元宵姑娘》告訴我們答案。
從前,有個宮女叫元宵,她很喜歡做湯圓,也很想念自己的父母,可是一進宮門深似海,哪能出宮啊!有一天,東方朔吃到了她做的湯圓,因為飽含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所以這個湯圓特別美味。為了幫助元宵姑娘,他想了一個妙計。
他告訴皇帝正月十六的晚上,全長安城的百姓都要在自家門口掛上紅紅的燈籠,再滿城點放焰火,這樣就是「宵紅焰烈」,火神君就可以高抬貴手不要「火焚帝闕」。於是,從那以後每年正月十五做湯圓供奉火神君;正月十六放焰火,鬧花燈。
電影
2017年底,給母親一張《芳華》的電影票,看完後她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只是說好看,好看,講得就是他們那時候的故事。回家後,她仍念念不忘,打開唱吧,開始哼唱《絨花》。
母親,年輕的時候差點成為文工團的一員,只因姥爺思想封閉,覺得女子不應當站在台上拋頭露面,行為不雅。所以即使錄取了,也強迫母親放棄,文藝界就此少了一名歌唱家。
2018年大年初二,我帶著母親,一起去看《紅海行動》。起初,還擔心母親不愛看這類戰爭片。
沒想到母親在觀影過程中,由於太投入,看到蛟龍隊員的手指被炸掉,她在一旁發出「哎呀,我的乖啊!」當她又看到愛吃糖的隊員,臉被炸變形,嘴裡放塊糖便犧牲後,她抹掉了眼角留下的眼淚。
記憶中,唯一一次母親帶我進電影院看的是《媽媽再愛我一次》。
某天,我看到母親,一個特別愛乾淨的人,在鼻尖上有個閃亮的東西,而不自知。那一刻,我被歲月的劍,深深地刺痛了。
這種痛,是你在庸碌生活中所不可及的,是張愛玲所說的燼餘的感覺。
少時的我,含著憂愁的眼睛,羨慕小鳥的飛翔,羨慕它且飛翔且唱歌。
現在的我,有著近視眼,戴上眼鏡,走在母親身後,看著她萎縮的身體,我的腳不知怎麼的輕了,我的心卻沉重了。
我就像一塊小石頭,順著坡滾下來,就到達了今天的日子。
去年搬進新家,我住大房,母親住小房。
母親曾經春雪似的玉手,如今卻因長期勞作損毀而不能讀取指紋,無法使用指紋鎖。
母親是前面為我鋪路的石頭,但不知何時起,這塊石頭被春天的草給埋沒了。
TAG:新生佩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