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寫意人物畫筆墨傳神生動,乍看其貌不揚,細看意趣盎然
北宋蘇軾曾有詩道:「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他的意思是說,如果畫畫只能畫得像,這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如果作詩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那不是一個好詩人。畫要畫出神,詩要有言外之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十三歲時,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當時照相技術還不普及,富裕人家給老人畫留影,祖先神像也靠畫家手繪。十五歲時,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脫離木工生活,專習繪畫,為人作肖像養家,而且收入豐厚。可見他的寫生功夫還是很好的,沒有畫人栩栩如生的功夫,別人會給銀子嗎?請看圖:
沁園夫子五十歲小像 1896年作
沁園師母五十歲小像 水墨設色紙本 1901年
黎夫人像 紙本設色 1895年作 遼寧省博物館藏
款識:受降後二年丙戌冬初,兒輩良琨來金陵見予,出此像,謂為誰,問於予。予曰:「尊像乃乃翁少年時所畫,為可共患難黎丹之母胡老夫人也。」聞丹(字雨民)有後人,他日相逢可歸之。亂離時遺失可感也。八十六歲齊璜白石記。鈴印:「阿芝」朱文方印、「白石老人」白文方印、「借山翁」白文方印
中國畫主流理念,歷來崇尚寫意,崇尚神似,崇尚氣韻,崇尚內在之美,崇尚不似之似。齊白石老人被人傳誦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論畫語錄是最為人樂道的。
寫意人物畫追求筆墨精鍊的對象神態,看似信手拈來之筆,卻能捕捉到對象的主要特徵,寥寥數筆,形神兼備。寫意人物畫遺貌取神的繪畫技法,推動了中國畫以「神似」審美取代僅有「形似」審美的轉折。
寫意畫追求的是線條的藝術,這與我們的書法一脈相承,線條的跌宕起伏、粗細強弱能帶來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與表現的主題和形象聯繫在一起,交織出了一幅畫的筆墨氣質。
齊白石的寫意人物畫筆墨精湛簡約, 傳神生動, 乍看其貌不揚, 細看功力深厚、意趣盎然。至於形似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王羲之的楷書一帖一個面目,這才是楷書書法的寫法
※看看書法史上風格不同的、相同的父子書法家的歷史地位有什麼不同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