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製造業的數字化變革?
看看你周圍的一切。
也許你是通過手機或者電腦閱讀這篇文章,此刻正坐在椅子上,站在桌子旁或是躋身於交通之中。你或許正用自己喜愛的杯子喝著咖啡,撕開喜愛的中午快餐的包裝袋。
不管何時,你總置身於成百上千的製造業產品之中。因此,相比其他行業,製造業的影響和威力可見一斑。
上周,首屆製造業指數會議在波士頓召開。會上,50位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就製造業的最新技術和戰略發表了意見。
在眾多信息之中,揮之不去的共同話題包括「它們如何而來?」「意味著什麼?」。
以下將此次會議分為了四個主題。
但正如Aristotle說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四個方面只有匯聚在一起才是最有效的。這種融合正在塑造製造領域的新一代產業、公司和技術。
1、個人工廠
正如數字技術已經擊垮了進入技術與數字媒體的障礙,製造業廠商也正受益於此。人們使用新的低成本數字驅動製造服務進行作業,完成那些以往只能靠昂貴的設備和工廠才能完成的任務。
眾籌平台助長低成本設備的出現。例如首次實現將數字化製造手臂安裝到桌面上的Makerarm,在Kickstarter上籌得近50萬美元的資金。
配備上台式數控銑床、3D印表機、激光切割機和聯合路由器,一個「家庭式」工廠就誕生了,它能夠生產相當質量的產品。
Other Machine Co的執行總裁Danielle Applestone在他的講話中說到:
「過去,你需要到工廠去生產高精準的金屬材質產品;而這已經成為過去時。如今,你不用去工廠就能做出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產品。我們也可以在車庫裡打造電子產品。我們可以讓阿里巴巴將最前沿的晶元組送上門,用它們製作產品,無需徵得許可就可直接發送給客戶。」
2.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關係
未來企業成功的秘訣,應該是將人工智慧與新型業務流程與模型結合起來。
幾十年來,生產過程中的員工與機器總是獨立運作。僅僅因為機器容易傷害人類。現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取得進展,這為實現工作車間智能高效的人機合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Rethink Robotics公司的機器人Baxter。這是一款為工廠生產打造的機器人,用屏幕告知合作員工它在做什麼,下一步要做什麼。實際上,Baxter可以只被設定為能夠移動手臂的機器人,所以你得友好地接受它。
身為機器人專家的哥倫比亞創新機器實驗室主任Hod Lipson預測,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的進步會促使雲連接工廠的產生。
3.革新翻天覆地,企業間相互學習
製造領域的初創公司不僅獲得了前沿的新型技術,還掀起了一場產品生產方式的革新浪潮——縮短了產品從概念到市場的時間間隔。
初創公司正在摒棄傳統的製造原則。例如,它們讓顧客在產品實際生產初期發揮關鍵作用,而不是耗費上百萬的資金做市場調查,打造所謂的「完美產品」。
大型公司如何吸收初創企業的原則來開發新產品?關於這一點,通用電氣的首席技術官凱文·諾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通用電氣新的產品革新團隊First Build正是例證。
大型公司可以先對設想進行驗證,在產品開發期間盡量保持精簡,進而降低風險。諾蘭表示:「想要實現零資本投入,精簡是最好的出路。沒有收到訂單或是確定生產目標,我們就不進行生產。」
Maker Media的創始人兼執行總裁Dale Doughtry提醒到,不應該只是企業向初創公司學,初創公司也可以從大型製造商現有的知識中獲得經驗,特別是在產品的推銷上。
4.提升企業敏捷度是當務之急
1.如果你覺得變革太快,那你還沒有見識真正的變革。
2.你可在這變革的浪潮中馳騁或是被毀滅。
3.是破壞性壓力還是分配機會,這都取決於你。
這種新型的快速而敏捷的生態系統一定會受到製造業巨頭們的歡迎。
然而,實現企業的敏捷度相當困難。再者,經濟的某些部分正在分裂,這些領域的公司漸漸站不住腳。
Deloitte』s Center for the Edge的聯合主席John Hagel就長達幾十年的經濟趨勢發表講話,也就是他的團隊所稱的「大轉變」。Hagel指出經濟正分為兩部分——產品和服務分裂得越來越小,而將它們編織在一起的平台卻越來越大。
企業敏捷性的要求促使大型企業不斷實現運營、管理和策略上的創新。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人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Sandy Pentland,展示了大數據如何幫助大型企業了解員工行為和交流,幫助其淘汰落後的企業行為。
Pentland指出:「員工表現如何影響企業運營,我們缺乏這一方面的數據。在沒有看到數據前,老闆和統計專家無法相信這一事實。所以,我們提供了數據。」
TAG:科技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