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喝水才是正確的呢?
水毒病與如何正確喝水
養生界有個說法流行了很多年,到現在都還被很多人堅定不移的執行著,那就是「每天8杯水」,不光如此,還規定了從早到晚的具體喝水時間。
但是,喝水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一天喝8杯水。
臨床問診發現一些病人從早到晚不口渴也喝水,沒事就喝水,這些病人里,有的有水腫和腰酸痛,有的一伸舌頭水就往下滴,有的舌頭齒痕,有的舌頭特別胖大(就是舌頭水腫了),有的舌苔厚膩或者舌苔水滑。這些都是喝水過多引起的水中毒。
現在很多人都有囊腫,腎囊腫、肝囊腫、卵巢囊腫、各種臟器都有囊腫,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喝水過多或者輸液過多導致的水毒病。
特別是一些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時間往往不怎麼動彈,汗也不怎麼出,非常相信每天八杯水能有效排毒,於是一味大量地喝水,不僅使體內水液代謝不了,損傷了脾陽,形成了水濕痰飲,而且不停的上廁所,增加腎臟負擔,導致了腎虛。
很多糖尿病病人,美尼爾氏綜合征病人,一些過敏性疾病病人,如(過敏性結膜炎--流眼淚;過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噴嚏;哮喘--排出水樣或清白痰;皮膚濕疹--皮膚流水),問診多發現這些人以前就愛喝水,不渴也天天喝好多水,天天沒事兒就喝水。
口不渴,卻喝水,就會導致水中毒,特別是那些坐辦公室的,還有那些相信每天需要八杯水的最容易出現水毒病。
水毒的病人多表現舌苔水滑。治療要用一些有利水葯的處方,如當歸芍藥散,五苓散,豬苓湯,真武湯,理中湯,栝樓瞿麥丸等等。
《金匱要略》里消渴病篇,有三個處方,腎氣丸,五苓散和文蛤散。其中五苓散還出現了兩次。現在很多糖尿病病人不只黃連證,石膏證,和黃芪證。還經常表現為水毒的五苓散證。
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里也談到了不正確喝水,飲水過多引起的疾病。
75條: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這裡發汗以後,喝水過多導致喘。
127條: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這裡講喝水過多導致心下悸。
226條: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這裡講到胃中虛冷的病人更不應該多喝水。多喝水就會脾胃更加虛冷導致呃逆。(這一條,清代名醫黃元御也提到過類似說法:「水谷入胃,消於脾陽。水之消化,較難於谷。緣脾土磨化,全賴於火,火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陽蒸動,水谷精華,化為霧氣,游溢而上,歸於肺家,肺金清肅,霧氣降灑,化而為水,如釜水沸騰,氣蒸為霧也。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氣上騰,爰與谷滓併入二腸,而為泄利。」意思是,水和糧食到了胃裡,靠脾胃陽氣來消化。水的消化,較糧食為難。因為消化要靠陽氣,陽氣是火,脾胃是土,火能生土,火旺了才能治理水,也就是在脾陽的熏蒸作用下,水谷精微像霧氣一樣上升,又在肺的作用下,降灑滋潤全身,就像在鍋底有火,鍋里的水就會蒸汽沸騰。但若脾胃有寒,只可消化部分糧食,但不能消化水,此時的水不能進入正常途徑代謝,只能是進入大腸和糞一起排出,而出現泄利。可見,脾陽不足的人,多飲水,會對身體損害更大。)
那麼如何正確喝水呢?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里也講到了。
71條:太陽病,發汗後,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244條: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
329條: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仲景明確指出口渴了才要喝水。並且要「少少與飲之」,也就是要慢慢喝。
TAG: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