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紐約私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抱負與站位

紐約私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抱負與站位

紐約:第五大道博物館街區的特色文化區位與魅力

紐約:私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藝術文化區位與魅力彰顯

城市的主題街區或特色街區,是彰顯一個城市形象和構建文化標識的重要的空間場域。城市人文區位的構建,往往都離不開對城市街區的主題化設計與營造。主題街區的構建應該遵循幾個基本的原則,一是產業或文化設施的集聚性。首先街區要有特別鮮明的產業或設施的集聚性,能夠讓一些高品級的產業或文化設施能夠在街區中佔據非常凸顯的比例關係。二是街區主題產業或設施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要非常強。主題街區的產業內容或文化設施一定能夠在集聚性的基礎上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比如可以輻射全球,或全國,或全省、全市,都是一種輻射力光譜。三是主題街區一定要充滿高流量的人口,形成強大的街區活力。一個街區之所以稱之主題街區,一定是依託密集的活動和人口以彰顯其街區活力,有活力才有增長潛力和街區經濟文化活躍度。四是主題街區一般在空間意象上要有較為鮮明的標識度。要麼是單體建築的地標效應,要麼是街道規劃或設計的鮮明特色,這樣通過物質形態的特色標識來夯實街區的主題,成為表現街區的外在意象。

紐約有一個特別典型的文化現象,就是有多個世界級的主題街區。如曼哈頓的Wall Street,麥迪遜大街是廣告產業主題街,百老匯大街被稱之為是歌劇戲劇文化大街。還有第五大街這個博物館大街,也是蜚聲世界的主題大街。第五大街擁有眾多的頂級的博物館,各種民族文化的博物館都在紐約有獨立主題的博物館,所以在紐約第五大街the 5 Ave上因聚集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市博物館、紐約猶太博物館、非洲文化歷史博物館、紐約博物館學會總部等大量的博物館機構,在又被譽為博物館街(the Museum Mile)。紐約博物館街區面朝紐約中央公園,幾乎與紐約中央公園融為一體,成為紐約的中央文化區的組成街區。

在第五大街,有一座地標性的古根漢姆博物館,因其建築風格和現當代藝術展覽,享譽世界藝術界。第五大街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全稱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the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是古根海姆美術館群的總部。其實古根海姆博物館更應該叫做古根海姆美術館,蓋因美術館Gallery這個詞,在美國文化中更傾向於描繪美術工藝品商店。所以博物館更精準地詮釋了收藏與展覽的內涵。第五大街1280號這所白色建築是紐約著名的地標建築。它是由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Wright)設計,建築坐落在紐約市東88街與89街之間,與周圍其他較為方正的幾何形態建築迥然不同的是,古根海姆博物館就像一個後現代的建築。

該建築為賴特晚年的傑作。博物館於1947年設計,1959年建成。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長方形的3層輔助性建築,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館再次增建了一個矩形的附屬建築,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建築空間格局。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為美國最有創意的建築師之一,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建築設計,一直工作到1959年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建成之時。很遺憾,他卻在這一年去世了。賴特生前作品超過了600件。賴特以設計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職業生涯有兩段時期至為重要,一段為1900~1910年為其獲得聲譽的草原住宅的設計;一段為20世紀30年代他設計了久負盛名的流水別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國風住宅。作為世界頂級的建築設計師,其最後的作品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成為了經典絕唱。

古根海姆博物館建成之後,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建築藝術的精品。建築外觀簡潔,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結構,與傳統博物館的建築風格迥然不同。其外觀級像一隻茶杯,又像一條巨大的白色彈簧,還因為其螺旋線結構,也有人說像海螺。以至於近四十年來博物館中的任何展品都無法與之比美。把博物館本身設計並建設成為了一個精美的建築景觀展示品,引領了後來絕大多數博物館、美術館或圖書館的設計理念。其實博物館的內部空間設計,更具優勢。包括首創的無樓梯型的旋轉式走廊直接從一樓旋轉連接到6樓。衛生間隱藏在各處的內部圓形立柱建築空間內,以及垃圾桶的設計都與牆體融為一體等細節,都讓參觀變得更有趣。

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建立者是所羅門·R·古根漢姆(Solomon R. Guggenheim)。他生於19世紀的美國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靠煤礦工業積累財富的瑞士血統家族。從小就接受了精英教育,對文化藝術審美有很好的熏陶。後來,古根漢姆和他的妻子Irene Rothschild,成為了熱心的藝術贊助人,並積累起很多古代大師的作品。受到一些朋友的鼓勵,決定建造一座藝術博物館,並聘請了賴特捉刀設計。在自己豐厚的藝術品收藏基礎上,博物館在1963年接受了Justin K. Thannhauser塞尚收藏的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現代法國傑作作為永久借展作品,這些繪畫和雕塑在Thannhauser去世兩年之後,1978年正式進入博物館的收藏。古根海姆依託塞尚的藝術品遺產而極大地豐富了其大師級作品的館藏量,比如凡·高的《聖雷米的群山》(Mountains at Saint-Remy)和畢加索的《熨衣服的女子》(Woman Ironing)是Thannhauser捐贈中的兩件傑作。後來在新的館長的經營下,又增加了畢加索和巴黎畫派藝術家的收藏。1981年,Justin的遺孀HildeThannhauser,宣布追加捐贈增加三幅重要作品:布拉克(Georges Braques)、畢加索和凡·高的作品。在Hilde於1991年去世後,其遺屬中又捐贈了十幅重要作品,分別為塞尚、克利、馬奈、帕斯金(Jules Pascin)、畢加索、莫奈等名家繪畫。古根海姆博物館為了更好展示Thannhauser共計1963件贈送的繪畫以及雕塑作品,特地在展覽空間上作了必要擴展,於1989年在Monitor大樓的二層中特地開闢一間Justin. K. Thannhauser的展廳。塞尚家族與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這種緣分,開啟了古根海姆這家私人博物館的輝煌歷史。

中國文化的藝術展,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中亦有多次隆重展示。1998年在中國文化部和中國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與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曾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中華5000年文明藝術展」。據稱,當時共有在紐約的45萬觀眾觀看展覽,共同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2017年12月,我們訪問紐約時,恰巧遇見一場關於「Art and China after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的主題展,呈現了大量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們的各類題材的藝術作品,展出了79位中國藝術家的各類作品。同時,二樓的塞尚廳,一直有多副畢加索的作品在展覽。另外,三樓還一個墨西哥的藝術展廳的作品在展示。古根海姆博物館裡有兩處藝術文創品的商店,從帽子到筆記簿等約摸有五六十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紀念性或功能性文創商品出售。我們參訪的當天是星期五的上午,發現有數百上千以上的觀眾到現場參觀。其中不少來紐約旅遊的外國遊客包括中國遊客,兩批紐約的小學生集體參觀。可見,熱度不減,不愧是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博物館。

一座博物館,成就了一個城市的文化高度。一座高品質的博物館,亦是一個城市的藝術學校,能夠熏陶市民的藝術審美情趣。一個地標性的博物館,更會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吸引全世界的遊客趨之若鶩。所以,偉大的城市,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魅力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尚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金陵尚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