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下包袱,你將不再是外地人

放下包袱,你將不再是外地人

第二波返京高峰今天開始

坐穩了沒?要開車了哦

早上蒙蒙亮就看到一條新聞:第二波北京高峰期今天開始,務工潮、學生潮、訪親潮伴隨假期結束正式開始,而你又變成了北京的外地人。

春節長假如同手中的泥鰍,說溜走就溜走了。當你背起行囊,回到工作學習的城市,再一次成為外地人,繼續被捲入瑣碎、重複的日常:或者躊躇滿志、或者尷尬困惑、或者惆悵彷徨、或者虛以委蛇。

新一年的未知,從你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正式揭曉。

或許既定的生活、工作、學習、愛情不會驚心動魄,或者年齡的增長依舊在城市中循規蹈矩,但是一定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很喜歡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銘:我從未長大,但我從未停止生長!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01

張峰

張峰,北漂一族,過年期間在家中對於北京的經歷侃侃而談,如何燈紅酒綠,如何細膩妖嬈,但是他依舊覺得自己是一個外地人,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既不屬於早已陌生的故鄉,在這裡又居無定所。

畢業8年,因為工作搬家,因為黑中介搬家,因為房間小搬家,住過城中村、公租房、自建房、老小區。在老家光鮮亮麗,卻又難以掩飾心中的那份傷感。「北京的生活太都市化了,而自己的生活卻又太糙了」。

十幾平米的房間,是下班後周旋的地方,堆積著衣服、紙箱紙盒、書籍、行李,如果能換一個大點的房子就好了,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櫃、屬於自己的衣服間、屬於自己的物品間。無數次想離開這座城市,但又不清楚自己到底去哪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心裡安慰自己:既來之,則安之。

只因為心中的包袱,讓北漂一族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異鄉人、外地人,失去了家的感覺。而這包袱就是:我是一個外地人,這裡只是一個打拚的地方。

02

劉昊

劉昊,地地道道的北京人,35歲了,和妻子與父母蝸居在70平米的房子內,因為高昂的房價,因為寸土寸金的地段,始終讓他與妻子止步於買房階段。父母也曾提議分家,老兩口出去租房住,但是租房的價格依然很高。每每想到如此,全家一片黯然,而2018年,劉昊的願望是自己在北京周邊買一套房子,或者父母住,或者自己住,畢竟現在的房子太擠了。

「你說外地人在北京打拚不行還可以回老家,而北京本地人呢,現在卻像個外地人,沒錢買房甚至租房的價格都高出一個等級,娶妻生子難、買房更是難上加難」。

GIF

本地人生活的卻像外地人,外地人一直把自己當作外地人,那生活在城市的本地人是什麼樣的呢?

他們有的依舊沒有大房子,依舊在租房,依舊在買房而奮鬥,但是他們生活中有烘焙、品茶、旅遊,有踏青、晨練、跑步,有閱讀、訪友、遠行。因為他們覺得,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把生活當成家。

「每當周六日,自己在空閑的地方,切切菜、做做飯,這是家的感覺」;

「給自己一個每天收拾房間的時間,讓家看起來整潔、整齊」;

「隨時將生活物品以及換季的衣服寄存到優立倉迷你倉,讓家裡的物品少到極簡」。

是的,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生活本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不能因為外界的購房、買房的枷鎖,影響生活的初衷,讓笑聲重新充滿房間,尋找家的味道,幸福的感覺。

放下包袱,你就找到了故鄉,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

現在,張峰和劉昊已經是優立倉大家庭的一員,他們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寄存了生活的包袱,生活物品、換季衣服、行李、運動器具,甚至,劉昊將優立倉2個中型的迷你倉作為禮物送給了父母,作為物品儲物間以及收藏間。

物品少了,空間大了,心中的包袱沒有了,家的感覺終於又回來了。

重新規劃自己2018年的生活規劃,讓奮鬥的頻率快些,讓生活的節奏慢一點,因為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需要慢慢品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立倉迷你自助倉 的精彩文章:

TAG:優立倉迷你自助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