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看洋務運動,它為何破產?為何不能自救?

重看洋務運動,它為何破產?為何不能自救?

原標題:重看洋務運動,它為何破產?為何不能自救?


鴉片戰爭的炮火,終於強行叩開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大門,割地賠款、關稅自主權喪失、司法主權受到侵害等條款的簽訂,似乎並沒有令沉醉在天朝大國美夢中的大清皇帝和官僚士大夫清醒過來,《南京條約》簽完,做夢的繼續做夢、弄權的繼續弄權、貪污的繼續貪污,似乎一切照舊。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儘管朝野上下仍然是「萬馬齊喑」,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指出大清王朝的腐敗與落後,愚昧與無知,但鴉片戰爭的落敗,所帶來的震撼還是影響到了一些人,比如堅決禁煙的林則徐,就已經明白到「夷人」的高明之處,只是懼怕士大夫的清議而不願意站出來。

於是,可用於自負自強自救的寶貴二十年時間,就這樣被浪費掉。直到英法聯軍打進了北京城,高高在上的皇帝倉皇出逃,耗費百年時間、無數人力物力財力的圓明園被一把火燒毀,這時候才終於有人站了出來——這就是洋務派。在洋務派的開展之下,一場清王朝自救的運動轟轟烈烈開展了起來。



提起這場運動,有幾個人一定要提到。首先的就是咸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訴,和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品格的文祥。然後是李鴻章,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最後一個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大功臣、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為什麼要提到這幾個人?因為他們有的啟洋務運動之先,有的左右著進程,而有的影響著運動最終的結果。

李鴻章與左宗棠,只要學過近代史的人想必都不會不知道。相較而言,奕訴和文祥這兩個人就沒什麼知名度,像在教科書當中出現得並不多,甚至就沒有被提及,但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就沒有洋務運動,也就沒有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這四個人,絕對就是洋務運動的中堅力量、引領者和實踐者,可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場運動的命運就已經被註定。而決定命運的,就包括兩個因素和三件事情。



第一個因素,便是官僚士大夫的清議。所謂的清議,是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依據,臧否人物。清議的力量是強大而可怕的,無論是誰,一旦觸犯清議,便會丟官免職,被禁錮鄉里,不許再入仕;但更重要的是,是聲譽的丟失,這對於重視聲譽的士大夫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林則徐便是最好的例子,雖然早已經知道了中西的差異,可畏懼清議的指摘而選擇沉默不語,選擇了保全聲譽。


毫無意外,洋務運動一開始就遭到了「清議」的強烈阻礙。身為士大夫群中的一份子,洋務派的代表們又如何不因此心生畏懼?這就造成了不徹底的運動不徹底地實施,想要取得成功自然就難了。

第二個因素,便是這些領袖們本身對於西方的認識極其缺乏,甚至是毫不了解。他們只知道「師夷長技」,但對於這背後的一切毫不熟悉,正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一群未見過老虎的人又如何能夠「畫出老虎」?


三件事情則對應這場運動的三個階段,連在一起就決定了最後的命運。


首先的就是「重修頤和園」。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洋務運動要開展,無處不需要用錢,而且一用就是大錢,器械、軍艦、留學等等諸多事宜,無錢如何辦事?然而,清廷為了重修頤和園,竟將海軍經費挪用,致使北洋水師7年之內再無添加任何一件新裝備,這就為最後的一件事埋下了禍根。


然後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此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在當時也直接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那就是「海防」的落後,李鴻章在戰爭打響前反對開戰、主張放棄新疆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在此。他認為真正的禍患不在新疆,而在於日本,要與日本相對抗就必須要發展海軍,而當時的清朝已經無力支持兩線同時支出經費,必定是只能取一舍一。也就是說,取新疆則保證眼前而捨棄未來,取海防則捨棄眼前而專註未來,無論如何選擇都不可能有圓滿的結果。


但當時選擇的眼前,因而就造就了在海防建設上的進一步資金短缺。這同樣為最後一件事的發生和洋務運動的破產埋下了種子。


最後一件事,自然就是中日甲午戰爭。當時海軍排在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沒有做出什麼抵抗就慘敗於排在世界第十一的日本,近三十年來的洋務運動所取得的成就剎那之間就化為了泡影,這直接就宣告了運動的破產。


「不徹底的人在不恰當的時候,領導一場不徹底的運動」,洋務運動不能自救的原因,大概就是這一句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館閑聊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悲心更微」?什麼是「哀婦不忘故」?

TAG:茶館閑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