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這句話害死了多少中國人
大家若有關注各類新聞網站或APP,不知道是否有注意到,最近手機會常常接收到喝酒致死的新聞報道,尤其是在春節前後這幾天,喝酒致死的事件更是頻頻而出。
我隨意打開百度一搜,就可以看到近期不少的相關報道:
2月8日凌晨1點多,浙江金華一家酒店大堂內躺著一名40餘歲的男子,系飲酒過量死亡,已經沒有了呼吸。
2月3日晚上,陝西寶雞一男子與12名同事參加周末聚餐, 男子喝了大量的酒,緊急搶救也未能挽回性命。
2月20日晨,17歲的男子叢某某在當地道台橋鎮郵局對面被發現裸卧地面、疑似醉酒凍死。
福州一名33歲的壯男在參加婚宴之後直接住進了急診。據悉壯男在婚宴上喝得大醉,準備坐車回家的時候癱倒在地,昏迷不醒。送醫之後發現男子已經休克。
......
除了男性之外,春節不久前,還發生一起女性喝酒致死的悲劇:廣東梅州一位17歲女孩作為伴娘在喜宴上敬酒,飲酒過度後準備離席時,已醉得無法站穩,頻頻摔倒,到酒店客房休息後不久就被發現異常,待報警後醫護人員趕到時,女孩已沒有了生命體征。
這些報道里,大多都是青壯年,甚至還有未成年,這些年輕生命都因酒而毀了,導致的卻是整個家族的悲劇。
-這是「酒桌文化」
並不是「酒文化」-
「喝死咋也比槍斃強」,在不少中國人的心裡,餐桌上就是得往死里喝,這就是最醜陋的中國酒桌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勸酒的習慣來自於貧窮。近代中國史上出現過若干次挨餓的時期,那時候吃飯時想要配一口酒是不容易的事情,而到了家中迎客的時候,酒太少,自己捨不得喝,就只能給客人喝,擔心客人放不開,那就陪喝兩杯。所以,在古代酒桌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喝!滿杯,一口盡!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然而,這句話演變成現在,變成了「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我是從事移民行業的,在接觸的客戶里,曾聊到他們在國內所不適應的事情,其中就提及過中國的酒桌文化。
這些客戶曾被自己的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乾杯?他們答不上來,只好勉為其難地說:因為中國人熱情好客。
此言一出,滿臉通紅。對這個答案,連他們都是質疑的。
在中國,稍微涉世的都能感受到,敬酒、勸酒都是具有強制性的行為,多發生在官場、商場。現在意義上的敬酒與罰酒,政治強制性弱了,但卻內化為中國人的價值、習俗與習慣。
-中國人劣根性
在酒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前有魯迅,後有柏楊,中國人的劣根性與醜陋讓不少人想要狠狠批判一番:
1、強權思想。敬酒不成便罰酒。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如果不回敬則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既然成了習俗,人們也就習慣了,習慣了就成為社會規則。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礙於所謂的習俗、習慣,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整個社會風氣因為這種敬酒、勸酒的習俗,搞得烏煙瘴氣。
2、以喝得多為榮。在酒桌上,你不喝就是不給面子,你喝得不夠多也是不給面子,所以你只有往死里喝了,才算夠意思。對方不會考慮你的酒量,更不會考慮你的身體狀況。都說中國人的身體不如歐美,想想看也是,那大大的啤酒肚還怎麼和別人比?
3、虛榮與勢力。對於下屬來說,與領導喝酒當成是博取他好感的機會,而對於上級來說,被敬酒越多,就說明自己身份越高,而上級也在下屬諂媚的祝福中獲取一份優越感。
4、複雜的動機。為了防止被騙,所以必須大家都要一醉方休,大家都醉也就不裝了,你真誠我也真誠大家都真誠,有什麼話擺在桌子上明說,這樣才能摘掉面具看清對方的真面目。
-提升自我價值
遠離酒桌陋習-
其實,境界高的人,從來不需要在酒桌上尋求自己的價值。
一個知乎網友就曾描述過這樣一件往事:她的爸爸常常被朋友和領導叫出去吃飯喝酒,礙於面子問題實在不好拒絕,而她的媽媽常常在深夜不敢睡覺,也不敢打電話催他回家,直到刺耳的門鈴響起,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扶著爛醉的爸爸進門。最嚴重的一次,是她的爸爸被灌到大小便失禁,直至住院休養近一個月。
珍貴的東西在面臨災難的那一刻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很可惜,但也很現實。從那之後,他們一家人真的怕了,那些說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友和同事都不在了,只剩至親。
此後,她的爸爸在酒桌上也變得相當自律,點到為止,不貪杯。而他也逐漸認識到:要為家人遮風擋雨,首先要有個好身體。而煙酒沒有節制的人,通常都對家庭不太負責任。經過一場病痛之災,他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貴,愈加把那些無聊的聚餐撇開,相反地是用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我,讀書亦或是陪伴家人。
有些東西,不必用生老病死來證明,而是在於我們的選擇。下一次推杯換盞的時候,請銘記:做一個境界高的人,你的價值就不只在酒桌上體現。
- - - END - - -
※加拿大當地華人會怎麼過春節?
※vol.06對比美國,移民加拿大有哪些優勢?
TAG:美移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