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愈發火爆,可能是你忽視了這一點
當爭執發生,當情緒爆發,當孩子不能自己,大哭大鬧……我們要怎樣調試自己的內心,才能跟他們同一頻道,迅速解決麻煩呢?
作者:一木釘
「哇!」弟弟完敗,哭聲震天,小臉扭曲著,委屈至極。
起因是,早晨,哥弟兩人在衣帽間展開了一場爭奪大戰,本來並不受歡迎的一件衣裳,哥倆如獲珍寶,一件衣服被拉扯得老長,誰也不讓誰。
看著如此情形,急著出門的我有些煩躁起來。
爭搶中,弟弟已經有點想哭,小臉憋得通紅,有怒氣也有委屈,而哥哥毫不相讓,用力扯著。
但是,弟弟沒有哥哥力氣大,最後,衣服被哥哥搶走,看著哥哥跑走的背影,弟弟再也忍不住,大哭起來。
其實那件衣服是哥哥穿著小了的外套,後來給弟弟穿的。
這樣,這件衣服的歸屬其實很模糊,不好界定,我不能強行讓哥哥脫下來,也不能逼迫弟弟放棄這件衣服。
「再給你找一件更好的,不哭了昂。」我試圖安慰。
可是弟弟還是心心念念著之前那件衣服,大喊著說:「不要!」哭聲更大了。
我一時有點冒汗。好吧,深呼吸,平復下自己的心情。
看著弟弟的眼淚嘩嘩往下流,我忽然能體會到他那份「失去」的心情了。
「哥哥把衣服搶走了,你很難過,也很生氣是嗎?」我蹲下來跟他說。
弟弟忽然睜開了眼睛,雖然還是抽泣,但是聲音小了很多。他看著我,委屈地「嗯」了一聲。
「哥哥搶走了你的衣服,你很想要,但是卻搶不回來,覺得很沒辦法是不是?」
他滿含眼淚的眼睛裡有了光,看著我繼續「嗯」了一聲。
「但是衣服已經被搶走了,這樣吧,媽媽給你找一件更好的衣服,好嗎?」
弟弟平靜了下來,拉著我的手走進了衣帽間,我們找出另一件外套,弟弟開心地穿上。這時候,他的心情已經好轉,也笑了。
我們順利出門,而平復情緒的過程不超過五分鐘。
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般無理取鬧,不懂事。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一份理解,想要爸爸媽媽能明白他的心思而已。
回看這個過程,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順勢而為,不參與到孩子的爭奪中。
多子家庭總要面臨爭搶的局面,如果爭奪不會造成大的傷害,不關我們大人的事,我們最好減少介入,讓他們自己解決。
因為我們的參與往往會有失偏頗,亦或是激化矛盾。
孩子本來只是爭搶東西,最後卻會因為大人的介入,而去爭搶關注、爭搶公平。這無疑是擴大了矛盾,讓戰火升級。
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他們一點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不失為一個又好又懶的辦法。
2、保持平靜,冷靜面對孩子的哭鬧。
面對孩子的爭搶打鬥,難免心煩意亂,生活本來就忙亂,小的們還不省心,不耐煩的情緒自然會生髮出來。
情緒之下,我們很難看見真相,往往會造成冤假錯案,給孩子留下一些心理上的小創傷。
深呼吸,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冷靜,不評論,不偏頗,體察孩子的情緒。
以客觀理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之間的問題。
3、共情孩子,說出他不會表達的想法。
孩子們因為年齡限制,往往不懂得確切的表達,他們只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傷心、憤怒,發泄情緒。
這是一個情緒的出口,我們不要制止,要允許孩子哭。因為情緒一旦釋放出來 ,解決問題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試著去體會孩子的所思所想,蹲下來,跟孩子平視,用簡單的話語表達出孩子內心的想法,他會覺得被理解,被溫暖,情緒也會儘快消散。
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不帶評判,不自以為是,而是真的去看到孩子,那個當下,把孩子當做一個成年人去尊重,去理解,溫柔保持。
4、給出建議,提出解決的辦法。
在情緒漸漸平復之時,我們要給出自己的建議,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比如:「但是衣服已經被搶走了,這樣吧,媽媽給你找一件更好的衣服,好嗎?」
教孩子接受事實,尋求更好的出路。
孩子哭鬧往往是因為不能接受現實發生了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即使我們成年人也是一樣。
接受事實,並作出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努力改善現狀,讓自己舒服一些,才是對自己負責,不轉嫁責任的出路。
養育是一場修行,也是一場鬥智斗勇、不斷完善自己心智的過程。只有不斷覺察,才能更加成熟有力,才能在這場陪伴中真的引領好方向。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平台簽約作者。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