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裝飾到空間,空間到環境

裝飾到空間,空間到環境

我的設計要讓德國公民的每個家庭能享受6個小時的日照。——格羅皮烏斯

如果能把花草,樹木,流水,光和風根據人們自己的意願從大自然中提煉出來,那麼人間就接近天堂了。——安藤忠雄

「裝飾」

裝飾是一種認識自然現象,理解世界和自我表達的載體。人類在早期通過它來創造出一種秩序與和諧感,並把它的意義加諸於外物之上,所以,它是生動的形象的,神秘的。同時,也是世俗的,精神的,神話的……它既滿足了人們的祈福心理(包括宗教的),也滿足了人們的炫耀心理(一種價值觀的表現),它包含了一種世俗的感受和普遍的符號象徵,反映出敬畏和神秘,祈福和精神的內在動力。

裝飾實際上是農耕時代的一種獨特形象的思維表達方式,它以傳統的手工藝術和樣式為特徵,反映了當時人類審美價值的取向。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物質觀念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觀念,裝飾的意義也就逐漸讓位給了物質體驗。

阿道夫·盧斯的《裝飾與罪惡》「落伍者降低了文化進步的速度,我可能生活在1908年,但是我的鄰居生活在1900年,而街對面的那個人生活在1880年……」他從時間這個層面上說明了「裝飾」是一種落伍的觀念,裝飾已不再適合功能意義的發展,文章雖偏激,但也確實闡述了文明發展的重要特徵。

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築》「我們的感覺純凈了,精鍊了,拋棄了裝飾而掌握了比例和量度;我們進步了,我們從初級滿足(裝飾)達到了高級的滿足(數學)。」他說明了設計觀念發展的遞進關係,隨著新時代的來臨,必須有新的設計觀念,這是文明發展的一個選擇結果。

歷史的發展也從來不會是直線式的新陳代謝,它是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這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歷史發展規律。

「空間」

人類在一百多年前才真正具有明確意識的理論上認識到空間在構築行為中的重要性,之前人們總是以類似營造法式的具體技術或秩序體系來建造實體,並在各種界面上施於「裝飾」,而裝飾往往是建築的首要部分,因此,直到1898年,才第一次有了「空間藝術」的觀念。人們對物質觀念的體驗尋找了新的認知方法,同時,也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基礎,使人們走向物理特徵和心理特徵的抽象表達,從而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空間。

柯布西耶說:「我們提出了三條備忘錄:體塊,表面,平面。平面是體塊和表面的生成元……;建築師創造性的創造,智慧的思索,是高等數學……在建築景觀里,一切景色元素都是根據它們的體積,密度,材料質地等這些很確定又很不相同的感受載體而起作用的(木材,大理石,樹,草地,藍色的天際線,遠近的海,天)牆和光,陰或光,愁苦,快樂或寧靜……」正是這種「生成元」的邏輯性,「高等數學」的數理性和「景色元素」的物理性,構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體驗與感受,也是這種體驗和感受成為了人們認知秩序的標準。

形(物質)與空間的關係是一種數理(如組合數學與集合數學)和物理(如空間維度)的關係,而藝術則作為一種最敏銳,最顯而易見的人文形式暗示了未來科學觀念的發展之路。

「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本源,地球上的每個生物群落都是利用光來生產食物或製造氧氣,過濾飲水,進行營養物質與能源的利用(生物鏈)。陽光,空氣,水是萬物生長的主宰,從而呈現出多樣性的自然系統,我們理解了環境,理解了萬物由何而生,那麼就有了清晰的思維和觀念——「無論是什麼裝飾風格,無論是什麼空間形態,首先必須是一個健康的環境」。面對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在我們生存的根本受到威脅,一切理論都是空乏的,我們需要最根本的生存條件。環境設計的首要問題的解決環境問題,轉變為環境觀念。

「審美形式——物質體驗——自然法則」

在中世紀,人類探索審美形式問題,文藝復興「三傑」把藝術形式(感性的,具象的)推到頂峰,史無前例地主導了社會地位。

19世紀,手工業時代的審美形式問題逐漸讓位於科學技術問題,觀念上的飛躍。工業時代的審美形式——形式服從於功能。

20世紀的4位建築大師的崛起並奠定了現代設計的概念,包豪斯運動是分水嶺,迎合了新時期的審美觀念(形式追隨功能)。

人們在完善審美形式和滿足物質功能體驗的同時,也正走向環保,節能的理念。

21世紀,由於人類對物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文明與自然的演化產生失調,現在面臨著文明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挑戰。如何創造出生活中的社會生態;如何遵循可持續性發展;如何把對環境的破壞做到最小化,對資源的利用做到再生化;如何權衡生態安全與社會責任;如何捍衛新秩序中的價值觀…...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再遠一點,認真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女人內心越強大,就會越溫柔
學習愛的五種能力,收穫更好的愛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