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龍魚種類介紹 |【水族圈低調分享】
戳上面的
水族圈
關注我們哦!
來源:
puyang18
常見龍魚的基礎分類
在動物學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之中,龍魚 的分類,可依其產地及環境的不同,略分為如下之類:動物界(Animalia)->脊索動物門(Chordata)-> 魚綱(Pisces)中的硬骨魚系(Bony fishes)->骨舌魚目(Osteoglossiforms)->骨舌魚科 (Osteoglossidea);
在科以下則可分為2個屬(genus),8個獨立演化的物種:
一、 Osteoglassum屬
1、Osteoglossum bicirrhosum(俗稱為美洲銀帶或銀龍);
2、Osteoglassum ferreira(俗稱為美洲黑帶或黑龍),
二、 Sceleropages屬
1、Sceleropages jardini (俗稱澳洲珍珠龍);
2、Sceleropages leichardti (俗稱澳洲星點龍);
3、Sceleropages formosus (亞洲龍魚,目前己知有四種,青龍 、紅龍、金龍、斑加紅龍)。
以上的這些種類是屬於有須類的龍魚品系,另外有2種更為古老的品系則屬於無須類的,一是非洲黑龍(Heterotis niloticus),二是美洲海象(Arapaima gigas)。
銀龍
體呈長帶形,側扁,尾呈扇形,背鰭和臀的呈帶形,向後延伸至尾柄基部。下顎比上顎突出,長有一對短而粗的須。在其寬大的魚體上整齊地排列著五排大鱗片,在光線照射下,閃爍著銀色的光。各鰭在光照下,反射出暢紅或橙色的光澤。幼魚體色較藍;背的和臀嗜均有紅藍色邊緣。金龍鱗片邊緣呈金黃色,各鰭均為金黃紅色。紅龍體色為金黃色,鱗片邊緣呈金紅色,口及鰓蓋均有深紅色斑塊,各鰭均為深紅色。銀龍體呈銀白色。黑龍體色為銀白色而略帶淺青紫色,備峪均為籃黑色:龍魚體長可達50~100厘米。
黑龍
俗稱為黑帶,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內的尼格羅河內,其體形和銀龍類似,均呈扁平修長形,不同的是黑龍幼魚時期身體上略呈黑色,有一條金黃色的橫帶從觸鬚橫切過眼睛,而一直延伸到尾部,鰓蓋後方也有一條黃奶油色的縱帶,十分醒目。隨之慢慢成長,黑色減退,到10公分大時,其身體上有淡黃色的條紋,伴隨成長的是銀白色的光彩,不過魚鰭則變成深藍色,越長越大,魚鰭甚至會變成黑色、紫色等暗色彩,如果飼養得當,黑龍的臀鰭與背鰭還有紅色的色彩,不過因黑龍比較神經質,而且體質也比較弱,所以在飼養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驚嚇、水質的保持和餵養的適當。食性和銀龍相似,同樣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其體長可達到60公分左右。
雪龍
雪龍魚屬於龍魚的一種,全身雪白,沒有任何雜色,是從銀魚變種而來,生長在南美洲亞馬孫河,非常罕見。這條雪龍魚長約0.3米,大約半歲,據說最長可以長到3米。雪龍魚吃的都是普通的魚食,如小青蛙和魚蟲等。
澳大利亞星點龍和星點斑紋龍
澳洲的龍魚有兩種:星點龍和星點斑紋龍
星點龍Scleropages Leichardti: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和星點斑紋龍很相似,幼魚極為美麗,頭部較小,體側有許多紅色的星狀斑點,臀鰭、背鰭、尾鰭有金黃色的星點斑紋,成魚體色為銀色中帶美麗的黃色,背鰭為橄欖青,腹部有銀色光澤。各鰭都帶有黑邊。屬夜行性魚類。近年澳大利亞政府大量放養此魚魚苗所以數量不會少。
星點斑紋龍Scleropages jardini:產於澳大利亞北部及新幾內亞,體形較小,口部尖,體色為黃金色中帶銀色,半月形鱗片,腮蓋有少許金邊,尾鰭背鰭有金色斑紋。飼養容易,可人工繁殖。
前者主要分布於澳洲南部、東部,成魚全身布滿有如白金色澤以及深紅斑點。後者則產於澳洲北部, 成魚全身布滿粉紅色點狀斑點,體色也較暗沉,澳龍與亞洲龍魚除了體色上的明顯區別外,還有其側線鱗多達35片,遠比亞洲龍魚的側線鱗片多。
亞洲龍魚
1、青龍(Scleropages formosus
分布於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河域之中,成魚體色無明顯色 澤,底色有青斑,為其主要特徵。紀錄中最大的野生青龍有1米長。鰓蓋上有斑紋的為馬來西亞北方流域的青 龍。緬甸青龍全身為淡黃色。
紅龍(Red Arowana)
骨咽魚科 (古代魚類)原產於印度尼西亞,是目前淡水觀賞魚中價格最昂貴的品種。體形與金龍魚相似。該魚的鱗片、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橘紅、粉紅、深紅、血紅色之區別。紅龍魚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價錢越貴,以辣椒紅龍為極品。辣椒紅龍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色,吻部也呈紅色,幼魚時嘴唇較翅,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紅龍魚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價錢越貴,以辣椒紅龍為極品。體型與金龍、紅尾金龍相同。該魚的鱗框、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桔紅、粉紅、深紅、 血紅色之區別。鰓蓋有明顯的紅斑。
1號紅龍
1號紅龍以紅色為主,詳細歸屬,又可分為辣椒紅龍及血紅龍兩種。
辣椒紅龍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色,吻部也呈紅色,如果關掉燈(因為魚缸的照明燈具有紅色的波長,所以開燈時,魚體的色澤並不完全真實),鱗片是藍紫色,幼魚時嘴唇較翹,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由於紅龍為保育類的動物,進口遭限制,想要買好的龍魚,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就算有錢,買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龍魚(如橘紅龍)。因為龍魚小的時候幾乎都差不多(龍魚由小到大,才會有色澤上的轉變,小時候是沒什麼變化的),有些較差的水族店或甚至有些老闆根本不懂就拿2號當1號賣,等到長大後發現不紅時,你也拿它沒辦法。
一般水族館的龍魚根本沒有辣椒紅龍存在,因為在大盤商的階段,就已被選走了。提供一個方法選購較好的紅龍:小龍時期體色較紅或有紅色斑點為佳。
血紅龍的體色並沒有辣椒紅龍艷紅般的紅色鱗框,且鰓蓋並無明顯的深紅鰓印,只是很均勻的散布全身,但色澤還是以紅色為主。
2號龍(橘紅龍)
2號龍以橘紅色為主,龍魚幼魚時嘴唇較平整,頭部也比較不尖,成魚鰓蓋呈橘紅色或淡橘色,各鰭且沒有明顯的紅色或呈淡橘紅色,魚鰭及尾鰭成紅色或淡橘色,明白一點就是尾巴是橘紅色或沒有顏色。
如果你飼養的龍魚上未有1號龍魚以上特徵時,可以明白告訴你,有可能是紅尾金龍或過背金龍,是怎麼養也不會全身變紅的,不過也不是完全就沒欣賞價值,可以經後天的飼養,使它發展出適合的體色,也是一尾好龍。
柴王麒麟紅龍
昭黑紅龍
霸王辣椒紅龍
其他
金龍(golden arowana)
可分為過背金龍 (cross-back,malayan bonytongue)與紅尾金龍(res tile gold)
a、過背金龍 產於馬來西亞阿羅邦蘇水域,其最大特徵為尾、臀、背鰭上的珠 鱗及全身鱗片均有金屬光澤,金色會越過墨綠色的背部而使全身呈現金亮;鱗片呈圓型,大部分為鵝黃色或 黃金色。底色有多種變化,如藍,金,紫,白等)。頭為上下額均長的流線型炮彈頭。
七彩過背
b、紅尾金龍 主要產於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與過背金龍最大的差異之處在於鱗底的亮度以及5排以上的亮鱗程度,主鱗片發色也僅至第4排鱗。體色為較重的鵝黃色與銅亮色澤,尾鰭上1/3及背鰭均為黑色。
蘇門答臘型:
黑背紅尾金型:
c、高背紅尾金龍 是介於紅尾金龍與過背金龍之間的魚種,其主要特徵為亮鱗能超過4排半以上,甚至主色有過背的表現, 但不完全過背,亦即主色過背,底色也無法過背。有些馬來西亞的過背金龍也有這樣的表現,二者幾乎很相 近,但二者之差別在於馬來西亞的不完全過背金龍的頭型是流線炮彈頭型,完全過背型的紅尾金龍則沒有完 美流線的炮彈頭型,馬來西亞的不完全過背金龍其鱗片外表看來多呈圓型,而紅尾金龍系列的魚種大部分呈 梯型。
高背紅尾金龍
班加紅龍(Banjar Red)
主要產於印度尼西亞班加爾星流域,以班加黃尾龍及班 加黃龍最著名,統稱為班加紅龍,前者主要特徵為各鰭鮮黃,魚體色澤近似青龍,但底色帶有粉紅色。班加 黃龍,是一種稀有的品種,其特徵與班加黃尾龍相同,但體色第一主框亦為鮮黃色,目前極少出現於市面?。斑加紅龍也稱為號半,但現在的號半大多是斑加紅龍配以其它龍種所雜交而成的,是最不成功的混血兒之 一,長大無明顯色澤,有些仍會帶有與斑加紅龍一樣的黃尾巴,但色澤明顯與純系的斑加紅龍不同。
非洲黑龍(Heterotis niloticus)
是一種演化較少的龍種, 從版塊學說及生物演化的觀點研究,這種龍魚的演化程度較少,趨近於原始龍魚的型態,為非洲所產的主要 龍魚,歷年採集的最大體長為1.5米,為大型無須龍魚的品系。其特徵是全身黑色,無須。
美洲海象[巨骨舌](Arapaima gigas)
主要產於美洲亞馬孫河域,為目前已知的最大淡水魚種,同屬骨舌科無須類,體長可達3米以上,紀錄上最長者為15米,雄魚體色會隨成長從尾部鱗 片開始發出紅色至全身的2/3,雌魚體色則呈黑色。此魚目前為己知的淡水最大魚類。
紅尾金龍(寶石):
紅尾金龍的原產地在印尼蘇門答臘島上,在北乾巴魯(Pekanbaru)附近的流域,分別是坎培爾河(Sungai Kampar)、若肯河(Sungai Rokan)及賽克河(Sungai Siak)。這幾條流域生產出的紅尾金龍成熟後,鰓蓋為古銅帶金的色澤,體側鱗片的金色光澤可達第四排。部份個體成熟後可達第五排,但不會像過背金龍般達到第六排。通常,第五排鱗片及頭背部的色澤為暗褐帶綠色,尾鰭上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及背鰭為暗綠色,其餘各鰭為橙紅色。棲息於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帕克甘巴川的龍魚,尾鰭上方灰黑,中間到下方隱隱泛紅這種魚的金色質感比馬來西亞過背金龍更接近純金而且帶著暉紅的溫暖金色。
體型:較一號紅龍幼魚胖些,但不很明顯,於一號紅龍幼魚實際比對即可看出頭部:嘴型較青龍為尖,下顎銀亮。
鰭:胸緒、腹緒略帶粉紅色鰭尖為金黃色,臀鰭為淡橘紅色,梗骨有九~十二支帶黑色。尾鰭較紅,梗骨有六支帶黑色。梗骨間距較小,於一號幼龍魚相似。
鱗片:黃色略帶粉紅色,鱗框略帶藍綠色,體側之亮鱗,可到達第三或第四排(從腹部算起)。
目前紅尾金龍幼魚分為三級,級數以各鰭的紅色程度及鱗片亮度為依據。
第一級為特級紅尾金龍:七片鰭都呈現紅色色澤,尤以後三鰭至為明顯,鱗片金亮。
第二級為A級紅尾金龍:後三鰭為紅色,腹鰭於胸鰭為粉紅色帶金黃色。
第三級為普通紅尾金龍:後三鰭為淡橘紅色,而且黑色梗骨及斑紋較明顯。
過背金龍 :
過背金龍是棲息地位於馬來西亞半島西側,靠近加里曼丹和檳城中間名為卡普亞斯河水系的地方,其中心在武吉美拉湖和古倫河。馬來西亞產的金龍之中,鱗杠的金色杠緣一直延伸到背部的個體稱之為過背金龍,此一形態是馬來半島產的亞洲龍魚獨有特徵,而鱗框會有持續不斷的輪狀紋路展現一派豪華。
依鱗片基底部的色彩可以分為藍底和金底,此一組合改變了價值觀。其價值觀在於「呈現程度有多少?」其中出現率低的價值較高。在過背金龍優良個體里出現比率最低的是鱗片基底部呈藍紫色,鱗框是金色,只有金色緣框完全延伸到背面的才稱之為藍底過背金龍。
進口個體中最美的是藍底過背金龍。在幼魚期時從下方觀察可以見到略帶藍色的光澤,到了25cm以後就會呈現原有的藍紫色鱗底,鱗框金色寬幅小的個體真是魅力無窮。在幼魚、亞成魚時期藍底的個體隨著成長,鱗框的金色會越來越明顯,鱗框金色寬幅大的個體叫做粗框。此種微妙色彩變化所呈現的藍紫色不容易維持,飼養時的水質、照明、食餌等因素都會影響色素細胞的排列產生變化,造成藍色澤容易隱藏起來。
為了得到優良過背金龍最重要的動作就是多看一些個體,在當地直接篩選。在價格方面過背金龍屬於高價商品,所以找到信用可靠的店家肯定是覓得優良個體的最佳捷徑。
鱗杠的金色框緣延伸到背部的個體稱之為過背金龍,此類型為馬來西亞產龍魚的特徵,鱗框特有的連續輪狀紋路會展現豪華的一面。選購時一定要仔細觀察背鰭基部的細小鱗片上鱗框有多少金色色彩。
金色色彩強烈的金底過背金龍指的是從鱗框到鱗底都呈金色的個體。鱗底沒有藍色色彩,略帶暗褐色,鱗框有著強烈金色色彩的個體嚴格來說應該稱之為過背金龍,而不是金底過背金龍。
在2001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龍魚場都已經開始過背金龍的商業性繁殖,還出口到日本。「祥龍控股」和「金崗魚場」產的過背金龍都已經達到完美的境界,贏得眾多人氣。
過背金龍的產地過去被認為分布在西馬來西亞的幾條河系中,如丁加奴州的彤河(Sungai Tong)及默爾蒼河(Sungai Mercang)、彭享州的勒巴爾河(Sungai Lepar)、霹靂州的布奇美拉湖(Bukit Merah Lake)、博加克河(Sungai Bogak)、戈東河(Sungai Gedong)等地區;現今則普遍認為過背金龍只產在布奇美拉湖附近的流域中. 馬來西亞金龍之所以稱為過背金龍,乃是此品系的龍魚成熟後,帶有金屬光澤的鱗框,可達背部的第六鱗片,因此稱此為「過背」。而過背金龍最具迷人之處,在於透過光線時,鱗片色澤的不同顯現,來欣賞其色彩變化的美感。藉由光照在不同角度時,可見它每一鱗片分外清晰鮮明,且呈現出不同濃淡的色調,這種微妙的色彩搭配,形成一種調和、漸層、優雅的美感。 一般而言一隻優良過背金龍必須具備閃閃發亮、整齊、片片分明之大型鱗片.與紅尾金龍相較.此一特徵更為突出.一隻好過背金龍之金色光芒應到達第五行鱗片.片片分明、整齊排列之鱗片即使於第一眼.即令人震懾。一隻良好品質之藍色調過背金龍除具備前述條件外.應於整個鱗片上泛出深而明顯之藍色光芒.而非僅限於鱗片邊緣.魚體顏色愈暗.愈有機會為藍色過背金龍其它色系之過背金龍.整體顏色稍淡.年幼時亦具較清晰之金色鱗片邊緣。
另外飼養者選購時常見問題為鱗片之粗細.粗或細框架較佳並無定論.全賴個人偏好.藍色調子系之過背金龍通常具較細之鱗框.而其它顏色子系鱗框較粗.整體而論.市面上較常見細框者.特別在日本.因此價格稍貴。
紅龍:
超紅龍魚(辣椒及血紅)原產於印尼西Kalimantan省內之Kapuas河Sentarum湖超紅龍魚可區分為四類.分別為血紅、辣椒紅、橘紅及金紅這四種紅色調又被統稱為「超紅」或「第一級紅」 最昂貴且最優良之超紅紅龍為紫紅色子系.此一紅色系魚種於鱗片中心部份泛出紫紅色.當魚只逐漸成熟時.此一特徵會益發明顯.紫紅色子系龍魚極為稀少、罕見.因此市場價極高昂 超紅系列中.辣椒紅子系之金屬光芒較血紅子系強烈.辣椒紅子系之鱗片亦帶有明顯綠色核心.辣椒紅之鱗片有較為明顯綠色調之中間部份.閃露著金屬光芒.血紅龍之鱗片則泛著如年輕過背金龍般之色澤.年輕血紅龍魚之體形亦較辣椒紅為圓闊橘紅龍橘紅色子繫於顏色發展階段停滯於橘紅色者.較為常見.於魚只成熟後.魚體將滿散發橘紅色之鱗片。其尾部及鰭部之紅色亦較辣椒紅與血紅子係為淡黃金紅龍黃金紅色系魚種為另一種常見之龍魚.其品級為這四種色調里最低的.成魚之魚身僅發出稍帶金色之淡黃光芒.大部份之唇部及鰭部並非如超紅般之血紅反而僅見微紅。甚或粉紅**anjar紅或第1.5/2級紅子系並非純種紅龍:而是源於banjar紅、黃尾或綠色調子系間之雜交這些紅龍通常具較圓形之頭部.不尖銳之嘴部及發出不匹配之顏色光芒.鱗片之底色偏綠色或黃色調。
紅龍大致可分為三類,常見的叫法是一號紅龍、一號半紅龍、二號紅龍。
一號紅龍也叫超級紅龍,依照磷框的顏色可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橘紅龍』等,最常見的是前三種,以辣椒紅龍為極品。辣椒紅龍是目前價格最高的紅龍,它又細分為鱗片底色是藍的和頭部長有綠皮的兩種。
一號半紅龍此乃超級紅和黃尾或者青龍的配種,所以也叫做班扎爾紅龍跟超級紅龍幼魚突出的嘴部相比較,此龍魚幼魚的嘴部就顯得圓多了。這龍魚身體後端三面鰭上的黑色斑點都是依著鰭的形狀而排列的。相形之下,超級紅鰭上的斑紋則與硬刺形成十字花樣。新馬印三國目前有若干養殖場在培育此魚,難怪價格如此低廉。
二號紅龍:
體型:較一號紅龍圓胖。
頭部:頭型較一號紅龍圓短,嘴型較一號紅龍圓鈍。
鰭:後三鰭為淡橘紅色,而且偏黃。胸鰭與腹鰭為淡粉紅色,主鰭骨為金黃色。
鱗片:顏色不及一號紅龍亮麗。
七彩龍 彤艷 血紅金龍:
這系列的龍魚品種,是由紅龍雜交過背金龍改良出的魚。各家的名稱不同.但不是以此種方式繁殖出的仔魚長大後.都像海報上一樣艷麗.一切還要看個體的表現。
龍魚的分級:
有些魚友在魚店看到龍魚的標籤寫著多少「A」,而老闆又胡吹特吹,不明就裡的魚友難免上當,現將過背金龍的分級標準整理如下,僅供參考:
A級:亮鱗全部超過第四排以及第五排的一半。
AA級:亮鱗全部超過第五排,背鰭下可以看到部分珠鱗
AAA級:亮鱗全部超過第六排。背鰭下珠鱗全部顯露
註:以魚體長(包括尾部)20厘米,魚齡不超過8個月為準。超過下一級而未達到上一級的,可以用下一級的級別加「+」。如亮鱗超過第六排的一半的可以定為AA+ 。
幾張龍魚對比圖:
紅尾金龍:
青龍:
紅龍:
一號:
號半:
這篇轉自網上+ 修改,說的內容有點與part1&part2有點不同,關於號半的說法是相反的,誰對誰錯,就要見人見智了。
銀龍魚的屬名:學名:Osteoglossum bicirrohomus
英文名:Silver arowan
銀龍魚的體長:銀龍魚體長可達100公分
銀龍魚的型態:
銀帶擁有十分細長而側薄的體型。嘴巴的位置位於上方,口裂延伸至眼窩後緣。下雜訊較上顎更為突出,前方並排著數個線狀的側線器官。吻端長有一對觸鬚,在自然環境中迦游的野生個體,成魚的觸鬚可以伸長至3-4cm,但在人工飼育下的個體由於生長受至阻礙往往只能長到1-2cm。下顎的齒骨十分發達,在上下顎間排列地像梳子般的圓錐形齒十分細小且銳利。各齒間的間隔十分狹小。不只前上顎骨,齒骨連口蓋的副蝶形骨與舌的構成骨皆十分發達。這是為了要一口咬碎大型甲殼類與甲蟲而發展來的。另外,上下顎更注重的是易捕捉獵物的獵捕機能而非其牙齒的咬合力。
鰓耙發展成棘狀。咕嚕嚕的大眼睛接近上顎前緣,視力十分良好。吻部很短。鼻孔位於兩眼的前上方,十分接近吻端。背鰭、臀鰭十分地長,臀鰭的起點比背鰭還要前面些。延伸出去的腹鰭第一棘條甚至超過了臀鰭的起點。胸鰭十分發達。特別是長而有力的第一棘條更是銀帶藉以躍出水面的利器。這種美妙的飛翔力更使得銀帶在南美洲當地贏得了「跳躍魚」的美稱。體側覆蓋了五列大又美的圓鱗。側線從頭部後鰓蓋的後緣上方一直通到尾柄。體高約為體長的五分之一。九十公分左右的五-八歲的公魚其體高較母魚來得大上許多。身體中間的部份甚至可以接近兩公分。像這樣如此有迫力的外型可是再怎麼貴的亞洲龍魚也比不上的。可惜的是擁有此種外型的銀帶現在已很難找得到了。
銀龍魚的體色:
在全身灰綠色的身軀里巧妙地混入銀白色。在飼育下的幼、亞成、成魚期時都喂予磷蝦的話,由於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作用,在背鰭、臀鰭的地方會鑲入紅色的橫帶,就連體側的鱗片外緣也會變成紅色。成魚時紅色漸淺而成為熏銀色、白金色。背鰭、臀鰭的邊緣白色的味道更濃,使得原本就碩大的身軀更顯龐大。由於性別的差異,母魚的顏色稍深,看起來體色呈暗色。而背部則不管公母都呈灰綠色,當作背景色來看時十分舒服。但是體側強烈的鏡面現象,使得在光線下時除了繁殖期外公母魚是很難分別的。養殖個體中也有少數全身白化的所謂白金色銀帶的色彩變異個體存在。
銀龍魚的分布與棲息地:
銀帶分布廣從南美圭亞納(Guiana)與巴西的亞馬遜河上游到下游。從下流的河口到往上游4000公里的秘魯(Peru)、依奇多斯(Iquitos)甚至更上游的Maranyun河、烏卡亞力河(Ukayari)的附近,筆者都曾經見過銀帶的蹤影。雨季時的大洪水使得亞馬遜河各個支流的水位都暴漲,大型魚都往附近的湖沼地回遊分散。雖然各自棲息在獨自的環境之中,但本種魚甚少出現在亞馬遜的主流中。支流的水潭及岸邊被水淹沒的灌木叢,甚至只要有浮草的水上草原都是銀帶的棲息地。這對稚魚來說,非但是攝食的好環境,更是躲避潛入水中的鱷魚、水鳥等掠食者的絕佳處所。是個水質從ph5.8-7.0的弱酸性軟水且混雜著軟土的水域,水溫從23到28度不等。
1929年被魚類學家溫帶理(Vandelli)首先發現。在當地是一種食用魚。1935年引入美國。1955年引入日本。1966年日本神戶的宮田先生在九州阿蘇長陽的熱帶養殖場利用溫泉首先人工繁殖成功。但我國市場上所見的還是由南美經過美國轉口引進的人工繁殖的極少。
銀龍魚的飼養:
澳洲斑紋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影響不大)。PH值6.5-7.5之間,DH值3-12。水溫24-28攝氏度都可以。亞硝酸鹽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為零。
新魚入缸:新魚剛剛買回時,魚缸里的空氣泵要經過至少24個小時運行,以徹底根除水中的氯氣。如果一直使用生物過濾器那麼最好讓水達到PH值6-7,水溫為25攝氏度。在魚缸中加入小食鹽(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倫或20公升的水中)以減少真菌攻擊的危險並且使魚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在新魚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魚缸(如果原缸的水沒有問題的話),已取回1/3為最好,以利於新魚對環境突變的不良反應。建議龍魚從小養起。
日常管理:每周至少換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過0.1百萬分率(mg/1)。不要使溫度、PH值突然變化,如變化突然會導致龍魚的突然死亡。每周測試PH值和其它有毒物質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換水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要避免龍魚受驚。而且飼養龍魚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換成新水,否則會對魚造成傷害。如果你見到龍魚的鰭和鱗片脫落的話,就是換水過多造成的你可以暫停換水它們就會自然的復原;但換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會使魚鰭變得不透明、眼球渾濁嚴重的會造成腮蓋翻轉。
魚缸尺寸:由於龍魚屬於大型魚類,魚缸至少長1.5米,寬0.5米,高0.7米。魚缸一定要加蓋,龍魚屬於上層遊動的魚,喜歡跳躍,以避免無人時躍缸而出窒息而死。
光照:紅龍魚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達到4個小時。其它龍魚也最好能達到8個小時的光照。有些養魚愛好者,比如養紅魚,喜歡用紅色的光來照紅龍魚,這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龍魚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長期使用燈光會遮暗龍魚的背部。
過濾: 龍魚幼魚體形過大所以不太合適養在水草箱里。魚缸大那麼過濾的問題就比較突出了。適用於龍魚養殖的過濾系統主要有上部過濾器、外置式過濾器、上部+抽水沙層式過濾器、溢流式過濾器幾種。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龍魚箱的時候你應該考慮布置一個揚水馬達(衝浪泵)這樣做的好處極大:
一、可以形成強力的水流。
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三、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龍魚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以維持魚體的優美體形。
四、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龍魚翻腮,發生翻腮時可以對翻腮進行修剪,在復原期使用揚水馬達可以促使生長中的腮翼平順。
龍魚的餵食:
銀龍魚的疾病:
眼球下垂症
翻鰓症
:由於水質不潔引起,空間不夠,溶氧量不足,水溫變化突然。在疾病的初始會看到魚鰓不規則的運動,呼吸急促,鰓蓋上的軟膜向外而不是向里,並且能看到魚鰓的紅色。儘快改變水質,提供更多的氧氣,魚鰓會由軟變硬,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實行外科手術。手術需要:剪刀、手套、消毒酒精、乾淨並潮濕有布、麻藥。找一個乾淨的塑料口袋,在口袋內裝水,把龍魚放到口袋裡,在口袋的水中加麻藥,待麻藥起作用,把龍魚從口袋中拿出放到乾淨並潮濕的布上用剪刀(保證消毒)進行修剪,然後把龍魚放回缸中,增中溶氧量,當龍魚恢復知覺後讓龍魚休息並息讓它在暗淡的條件下休息。如果龍魚對食物沒有任何興趣,每天抽換20%-30%的水,改變水的質量6天,增加食鹽以減少寄生蟲攻擊的危險、白點症:
由寄生蟲原生動物門引起,在龍魚身上某一部分或大部分布滿白色的小點。主要影響鰭和降低龍魚的胃口,並且經常能看到龍魚磨擦身體。把溫度提高到30甚至34攝氏度並加3% 濃度的小食鹽。如還不行就要單獨入葯缸治療。蒙眼症:
由於水質不潔或外作引致,魚的眼睛被白色物質包住。把溫度提高到30甚至31攝氏度並加3%濃度的小食鹽,進入正常的換水程序,通常4-6個月可以改善。水腫病:
由溫度或PH值的突然變化引起,龍魚遊動時失去了平衡並停止進食,幾天之後便後死亡。增加水流,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攝氏度(每2小時提高1度),增加1%的食鹽,每2天放進四環素,看說明書用黑水調節水質直至好轉。咬自己的尾巴:
有兩種懷疑的原因。第一,由細菌感染。第二,龍魚認為自己的尾巴是敵人的尾巴。龍魚咬自己的尾巴,尾巴雜亂不堪。很快的改變水質,增加溶氧量,提高溫度至34攝氏度,增加食鹽可解決細菌感染問題。換20%-30%的水一直維持6天。如沒有好轉可在魚缸內中一面鏡子分用龍魚的注意力或可給龍魚配另外一種魚。如龍魚還沒有好轉那隻能選擇最後一個辦法,把尾巴切除。切除過程:用塑料口袋把龍魚放入,在口袋的水中加麻醉藥,待藥物起作用,把龍魚放在乾淨並潮濕的布上,用剪刀(消毒)把尾巴剪成扇形(如剪成扇形會使龍魚長出更美麗的尾巴), 每天抽換20%-30%的水,改變水的質量6天,增加食鹽以減少寄生蟲攻擊的危險。鰭腐爛
:由於細菌感染使鰭邊變的灰白並腐爛。儘快改變水質,增加溶氧量,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攝氏度(每2小時提高1度),增加1%的食鹽,維持6天的好水。腫脹並突出的**:由於吃不潔或鋒利的食物引起腸道感染,這是眾多疾病中最難痊癒的疾病,感染可以消失但**依然突出。增加水流,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攝氏度(每2小時提高1度),增加1%的食鹽,每2天放進四環素,看說明書用黑水調節水質,暫切不喂鋒利的食物。
水霉:
黴菌寄生於魚的外傷部位形成的二度感染。危害極大。可用金黴素、紅霉素塗於患處,並用四環素藥液浸泡,或用2%的食鹽水浸傷口15分鐘。也可用海寶苯氧基乙酵**。
貓頭虱病:
節肢動物貓頭虱寄生魚體吸食魚血造成的疾病。數量較少時可以用手直接拔除寄生蟲,並塗上抗生素軟膏。如果魚體幼小或寄生蟲數量太多時可用八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小時,水溫25-30攝氏度時每日一次共三次即可。也可用海寶克膚蟲靈**。紅斑病:(
列印病) 病毒性疾病,可以說是絕症。可以嘗試將水溫提高到36攝氏度,並用口服抗生素結合葯浴。建議試試黑拿敏。
自切症:
幼魚期的龍魚在受驚後,其背鰭、尾鰭、臀鰭在*近身體的底部產生局部或完全斷落的現象。斷落面一般不會出血過多。斷鰭會自己長出來。為預防二次感染可加一定量的甲基藍。(用量為常規用量的10%)脊柱彎曲:
癥狀是魚的脊柱彎曲成S形。可能是由於稚魚期使用藥物不當、水質不良加上運定量不足或營養不良造成。 治療幾乎不可能,關鍵在於預防:保持水質清潔、注意營養均衡而充分、盡量預防其它的魚病並盡量不要使用藥物、放入揚水馬達增加魚的運動量、水族箱要盡量的大。
脂肪過多:
原因是攝食過多,運動有不足自然就會長得象個豬啦。不會死的但會減壽和造成無法產卵。 預防:1、每周選1-2天停食。 2、放入揚水馬達或選幾條龍魚配胖魚一起玩以增加運動量。厭食症:
病魚整天不進食,趴在缸底一動不動。水質又沒問題,正常得不得了。這是水中環境變化使魚有緊迫感造成的,更換餌料來慢慢的使魚適應。龍鬚打結:
水質不佳,導致食慾不好、沒有元氣,因而有這種情形,可換水改善水質,增進食即可。魚鱗蛀蝕:
魚鱗蛀掉,有兩種可能 1.長期下藥 2.感染體外寄生蟲 前者換水減低藥量即可,後者要下殺體外寄生蟲葯。銀龍魚的繁殖:
龍魚的生長期和成熟所用的發育期很長,一般雌魚須6-12年,雄魚須5-16年才可繁殖(這要看你的養殖水準了)。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龍魚都能在水族箱里繁殖,象金龍魚就不行。現在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龍魚有銀龍、紅龍(相當困難,至今國內還有沒成功的報導)、青龍、澳洲龍魚等幾個品種。
龍魚和慈鯛魚一樣屬口孵魚類,而且也是自然配對的魚。自然界中的龍魚繁殖時會將魚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後雄魚會在仔魚附近看管,遇到敵害來襲或驚嚇時,親魚會將仔魚含在嘴裡直至危險過去。這樣子會一直維持到仔魚能自行覓食為止。
1966年日本的宮田先生和田上四郎利用溫泉水和自己設計的鋼精混凝土水槽完成了銀龍魚的首次水族箱繁殖。至今他們設與阿蘇溫泉地區的繁殖場的繁殖數目都相當可觀。
那麼怎麼樣進行龍魚的水族箱繁殖呢?
首先龍魚繁殖的水體要寬,比較好的繁殖箱最好在2米以上200×90×60或者250×100×60的水槽都可以。
親魚的準備:由於龍魚有自己配對的習慣,不喜歡有人為的給它們伴侶。所以可以自小將數尾稚魚一同飼養(5-7年),由其自由配對。也可以在大水槽中將已經成熟的魚一雌一雄放置於水槽兩側,用隔板隔開,隔板上一定要打上洞,以利於兩側的水循環。魚會適應這裡的情況,當你發現龍魚有發情的現象時就抽開隔板,這時它們會作出特殊的追尾動作,接著會互相撕咬魚鰭,特別是臀鰭到尾鰭這一段。龍魚會受到驚嚇而跳躍,或者衝撞,甚至會造成龍鬚斷落和出血。這樣的傷害短時間內不會對龍魚的生命構成威脅,所以大家要忍耐。幾天後,如果兩條龍魚開始平靜下來,並且開始緩慢的遊動有了親密的*在一起的表現就說明配對成功了。如果依然打鬥得厲害就說明配對不成功,你就該檢查所配對的魚是否還未成熟?是否水中有什麼不應該有的物質?然後將它們分開飼養,重新配對。
成熟雌雄魚的辨別:雄魚一般喜歡在雌魚面前炫耀自己一番,最主要的是雄魚的體形修長,胸鰭也較長,呈深紅色。雌魚的腹部由於卵的原故顯得飽滿脹大。產卵期時雌魚的輸卵管突出。雄魚的輸精管則凹出。這都是區別。
水質管理:
配對中的龍魚都會有受傷現象,所以水質的管理在繁殖當中極為重要。
1、要注意餌料的投喂不要過量,並且必須及時的抽取殘餌。
2、發現有患病的跡象時應立即進行葯浴處理,並注意預防其它的魚感染。
3、PH值保持在6.2-7.2以防止酸性過多症,水溫在26-28攝氏度。
當你做好這些,看到親密的龍魚夫婦在一起,停在水族箱的底部某處靜止不動時,這裡就是它們選好的產卵場所了。趕緊找東西遮遮光吧。這樣可以使它更加安心,方便產卵。 當你看見雄魚將卵含到嘴裡時就可以耐心等待幼魚的孵化了。雄魚照顧魚卵的時候雌魚就會在一旁守護,大約經過60天左右,魚苗就會在雄魚的口中進進出出了。魚爹會慢慢的將幼魚放出來顯得關愛備至。這樣 一直要到90天左右。幼魚會較少的進出魚爸的嘴了。這時就可以悄悄的將幼魚撈起來了,撈的時候要有耐心,因為其他的小傢伙肯定會躲到魚爸的嘴裡久久不出,你就慢慢的等吧。雄魚一般會含住40枚卵,但最後只會有十來條小魚。可見龍魚的繁殖實在是不容易。
從產卵開始前親魚就會停食,直至幼魚離開雄魚都不會進食,所以一次產卵繁殖對雄魚的傷害是極大的。如果繁殖前的餵養不夠好的話,雄魚會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死亡所以要注意繁殖前的在÷飼養準備工作。對魚卵進行人工孵化的試驗到現在還未取得進展,所以雄魚不得不一直的辛苦下去了。
青龍魚的屬名: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Green arowana
青龍魚的體長:青龍魚體長可達80公分
青龍魚的型態: 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的亞洲龍魚色彩突變種之一。正確的分布區域不明,從柬埔寨到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加里曼丹等地都有其蹤跡。全身呈現淡淡的青色或是帶有青綠色的銀色,所以中文名稱為「青龍」。沒有金龍、紅龍那般華麗色彩特徵,所以價格比較平實,不管產地和色彩為何一整年都有進口。幼魚期時本色彩型特有的暗色斑紋會顯現在鱗片上,隨著成長該斑紋會在鱗片上呈現U字型或馬蹄型。斑玟帶有一點點青色味道,成魚以後鱗框不會有金色屬光澤呈現。
青龍和印尼產的血紅龍比起來體高偏低,形體和馬來西亞產的過背金龍類似,成魚的頭部和其他亞洲龍魚比起來偏小。在側線鱗數,背鰭、臀鰭的條數、脊椎骨數和其他亞洲龍魚相同。在水質方面和其他亞洲龍魚相同,性情方面也和其他亞洲龍魚一樣,兩隻魚很難在空間不夠寬敞的環境里和平共存。
青龍魚的飼養:同銀龍一樣
青龍的疾病:同銀龍一樣
青龍魚的大概繁殖方法:同銀龍
高背紅尾金龍魚的屬名: 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 High back golden arowana
高背紅尾金龍魚的體長:高背紅尾金龍魚體長可達80公分
高背紅尾金龍魚的型態:金龍里鱗框金色色彩一直延伸到背部的之為過背金龍,此種金龍是馬來半島產的亞洲龍魚獨有特徵,鱗框的持續輪狀紋路展現豪華氣息。在此一範疇里紅龍又可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樹種紅龍、黃金紅龍,而台灣雜誌社和龍魚進口業者、龍魚愛好人士認定高背金龍是馬來半島產的個體和紅尾金龍交配產生的個體,鱗框金色框緣沒有持續到背部,只到腹側第5排片鱗片的上半部而已。
高背金龍又稱為超級金龍,為馬來半島產的金龍和蘇門達臘產的紅尾金龍交配後所得到的個體。高背金龍背鰭和尾鰭上葉的配色,以及背鰭基部的鱗框金色色彩是散布其上,而不是繞著框緣出現,這是區別的要點。繁殖的歷史久遠,在高背金龍中經常混雜有優良個體,將它當成過背金龍銷售,這是日後引發糾紛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最早開始就清楚標示交配個體,然後依一定的價格出售相信高背金龍未來肯定前途無量。
在龍魚剛開始飼養的初期,因為根本沒有地域性差發薪日的觀念全都畜養在養殖池裡,所以馬來半島特有的過背金龍、高背金龍和蘇門達臘島特有的紅尾金龍會混在一起。此一習慣在台灣雜誌界和日本的進口業者強烈要求下才將二者分開飼養,過背金龍和紅尾金龍系統才得以純化,只是,目前仍有許多中間個體引進。
此種中間個體在外觀上幾乎和過背金龍一模一樣,但是因為背鰭上稀落地散布著金色鱗框的細小鱗片,加上尾鰭上葉和背鰭屬於暗色,所以包含在高背金龍的範疇里。不過它的價格比過背金龍便宜許多,其實,就欣賞角度來看如此美麗的個體,也足夠叫人賞心悅目了。血統純正當然很重要,就經濟效率層面考量,高背金龍是支撐龍魚人氣的亞洲龍魚
紅尾金龍的特徵是背部的鱗片上完全沒有金色鱗框,此種個體和高背金龍一般的判別方法是看背鰭基部鱗的鱗框,和從腹側數來第5排鱗片的鱗框。此一個體頭部附近的第5排鱗沒鱗框,但背鰭基部的第5排鱗有將近一半的金色鱗框。整體印象難免美中不足,但是,每個個體間本來就會有些許差異存在,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個體。
其他和銀龍一樣
紅尾金龍魚的屬名: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 Redtail Golden Arowana
紅尾金龍魚的體長:紅尾金龍魚體長可達80公分
紅尾金龍魚的型態: 在介紹紅尾金龍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高背紅尾金龍。高背紅尾金龍鱗片亮度從腹部數起可達4排半至5排,當然是越多越好,甚至背部會亮(當然這種個體相當少見),一般對高背紅尾金龍的出產沒有確切的定論,台灣人認為是過背金龍和紅尾金龍的雜交種出產的高背紅尾金龍。大陸的商人也稱之為寶石,有的商人也叫紅尾金龍為寶石,龍魚的名稱立來都很混亂,希望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多加註意。
紅尾金龍為產於印尼西側蘇門達臘島的一種。特徵是臀鰭呈紅色,背鰭和尾鰭上葉為黑褐色。背鰭基底附近的鱗片沒有金色鱗框。從腹側開始數第5排鱗完全沒有鱗框。所謂的金龍是指棲息在蘇門達臘島和馬來西亞來洲龍魚的一種,現今馬來西亞的龍魚場已經進行商業化的繁殖,近來也在積極進行紅尾金龍的純系血統繁殖,相信不久的將來美麗紅尾金龍的供給將會日趨穩定。
紅尾金龍主要分布在蘇門達臘島中部東岸,以北康巴魯地方產量最多。主要棲息地的5條河川里所產的個體多少會有色彩上的差異,只是,近來這些特徵已經明顯不存在,唯一只以北康巴魯的紅尾金龍為種親進行累代繁殖的個體,以北康巴魯之名在市場流通。
本種的特徵是尾鰭下葉為紅色,背部、背鰭及尾鰭上葉呈墨綠色,從腹側往上數到第4排鱗片有美麗的金色鱗框。如同高背金龍,本種的純種個體也在減少當中,近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著名龍魚場已經繁殖出紅尾金龍的特徵比一般更為明顯的個體。然而黃龍和高背金色龍交配產下的個體依然以紅尾金色龍的名稱在市面上流通。
過背金龍幼魚時期,背鰭細小鱗片的金色鱗並非每隻個體都有,而在高背金龍的幼魚時期有金色鱗框的個體也是少之又少,紅尾金龍則是連一片鱗杠也沒有。從幼魚期開始尾鰭的上下部分顏色是分開的,下葉略帶紅色,上葉則是偏暗色,這點請必仔細看清楚。
紅尾金龍的幼魚售價比較平實,是飼養金龍的入門種,一直保有高人氣。主要進品的個體都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繁殖個體,品質相當高。雖然不如過背金龍出色,但是今後如果能憑著特有的色彩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相信對整體亞洲龍魚的觀賞價值、人氣都將有所助益。
其他同上
過背金龍魚的屬名: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Malayan golden
過背金龍魚的體長:過背金龍魚體長可達80公分
過背包括: 彤艷是過背混紅龍所生的後代,由予很難能夠再用回同樣這對魚再做多一次,其他場也有彤艷也會與亞四不同,是用這對魚生的後代色素與另外一對雜交魚的後代也不會相同, 所以彤艷要找到漂亮是非常少,月曆這尾也只能說是相當漂亮的魚。
我有聽到一些龍場曾發生過雜交的硝事。
一般魚場比較少魚可以通過雜交成功,很多龍場要以雜交獲得成功少之又少,因為常發生一池魚中有部分是紅一部分是過背, 在池中交雜時紅龍口含著的蛋未必是過背生的。
如果全部用公紅龍與只有一隻母過背, 這樣肯定出來百份百是雜交種, 但是現今情況什麼小龍都是供不應求, 要浪費如此多種魚來等待研究生產結果, 這種做法速度是有正常繁殖量的3成而已, 倒不如採用同血統更快, 彤艷就算貴現今中也不符合經濟盤算, 所謂少才有高價值龍. 致予紫艷非雜交魚,他的確是紅龍的另一類品種,價格不會算是很貴.
馬來西亞原產過背種類:目前約有8種。最美是黃重紫藍. 白金. 2. 藍底. 3. 紫藍. 4. 挑紅. 5.金藍. 6.挑紅藍. 7.黃金紫藍.8. 藍金.
金 條:金條是屬於過背金龍品種交配出來,目前只有馬來西亞才有,也並不多.非常非常之貴.
已經發色完成的24k金過背金龍,鱗底已完全通透,泛藍金屬光澤,會因遊動角度而有變化,圖中是正好是捕捉到泛藍角度,而換了角度或遠觀則會呈現出通體金黃彷若會遊動金條般耀眼
台灣早在民國六十五年就有進口紅龍,此時紅龍全部都是野生採集,民國69年印尼才有人采人工繁殖,但產量有限,到民國76年紅龍才逐漸熱絡,78年政府開始取締販售紅龍的水族館,市場才逐漸降溫。在這10餘年愛龍族對紅龍認知比較豐富,但過背金龍則不然,由於進口數量一直很少,雖然在民國67年就有進口,但也是少量價格高,進口的也全是野生捕捉,再加上民國69年CITES將亞洲龍魚列為附錄Ⅰ魚種。因此野生採集在保護下出口數量日益下降,才轉而有嘗試繁殖過背金龍,初期產量自然有限,直到民國85年才逐漸有產量,但由於此時台灣在野生動物法的嚴格執行下,當然無法進口,以致於愛龍族對於過背金龍認知有限。
過背金龍唯一產地是馬來西亞,原本有二個產區,一是吉隆坡近郊的八丁燕帶(Batang Berjuntai)與位於霹靂州武吉美拉(Bukit Merah),唯八丁燕帶在1979年便因飼養金龍熱潮下,被漁民、釣客、竭澤取魚導致絕跡。而武吉美拉在當地居民護產之下,禁止外地客釣捕,加上政府興建水壩,水域加大,棲息地自然增廣,便使得武吉美拉湖的過背金龍得以倖存,成為唯一僅存的過背金龍產地。
當野生過背金龍採集量日益減少,而市場有需求量,自然有人會想到以人工繁殖的方式來生產供貨,於是便有人利用小型土池來繁殖,但由於野生過背金龍搜購不易,數量不足,達不到產量,因此便在池中摻入紅尾金龍,如此雖有產量,但在品質上與武吉拉過背金龍不可相比,卻都以過背金龍名義銷售,以致在市場上頗受爭議。直到近五年來有心的龍魚繁殖場,驚覺如此非長久之計,因此便逐漸朝向質的改良,篩選種魚來繁殖優質過背金龍,也因此過背金龍有多樣性的變化,例如:武吉美拉藍底過背、靛藍過背、24k金黃金過背、出藍過背、白金過背等頂級銘龍出現市場,更有人將過背金龍與紅龍配種,再經改良而生產出彤艷過背銘魚。
黑龍魚的屬名:學名Osteoglossum ferreirai
英文名:Black Arowana
黑龍魚的體長:黑龍魚體長可達90公分
黑龍魚的型態:此魚於1966年巴西里奧河發現,體型和銀帶相似。不同點為幼魚時期,身上略帶黑色,有一條黃色線條從中穿過,背發憤部及腹部均為黑褐色,成長後黑色漸退,鱗片呈銀色,各鰭會變深藍色,至超大型時會趨向黑色,帶紫色、青色。此種魚容易受驚嚇,在巴西目前也受到保護。 黑龍喜弱酸性舊水,對水質的適應能力不強,成魚體型比較大,但飼養上比較困難,價格也較貴。
紅龍魚的屬名: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
紅龍魚的體長:80~90公分
紅龍魚的起源: 紅龍只算是古代魚家族眾多成員之一。不過,比起其他的古代魚種,紅龍所受到的關愛絕非其他魚族可以比擬。
紅龍魚繁殖產地國家及培育過程:紅龍可人工繁殖,許多人都認為僅只是空穴來風。直到日本源源不斷地自1995年度從新加坡、大馬一直輸入優良的紅龍個體,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亞洲龍魚廣泛地分布在全東南亞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各地均有其蹤跡,而且也是當地居民極重要之天然食物。生長於潔凈河水之中的龍魚,其體色的變化,如橙紅、青藍、金紅、白金等色澤差異,其實來自於產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種差異。
從龍魚的分布地看來,皆處於赤道周圍地區,雨量與年平均溫度值,皆屬典型熱帶、亞熱帶氣侯。所以20攝氏度以上的純凈水質,便成為龍魚生態上不可或缺的條件。 野生紅龍所棲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6.4-6.8之間,硬度略低於8,在原生地水質中,含有較一般軟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鈣質,故水色也較為混濁,這與傳統上大家對於熱帶雨林水質的印象大有所不同。加上在東南亞地區的龍魚產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質土為主,因此水草生長亦極為茂密,為天然野生龍魚提供了極佳的躲避場所,在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於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鷹族獵殺,對於蛙類、蝦、小魚等活餌捕食來源則更是輕而易舉。就目前已經成功輸出紅龍子代(F3)的國家: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而言,定期定量生產出小紅龍,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們將逐一將它們成功的實例,與讀者來共同分享。
來自新加坡的光榮
新中坡政府與民間組織的紅龍復育合作,在東南各國中,行動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國內鑽研復育繁殖,另一方面則各級爭取華盛頓組織對於新加坡政府採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認同並發出證照。終於,新加坡後來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外銷復育紅龍子代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外銷活體內植有電子微晶片之國家。目前新加坡外銷的紅龍幼魚,長約20公分,標準售價約一尾三千美元,主要輸出國為日本及美國。
新中坡原產局的技術人員,所採行的繁殖方式為半自然生態模擬法,他在室外水池中一次混養10-20對成熟龍魚(至少50公分以上)。並且在水池中混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對之龍魚,於產卵之時可供築巢所用。並且保持些微水流,日常以冷凍魚餌,乃至於魚漿餵食均可,不過在水色控制上,儘可能不使水色泛綠,否則寄生蟲與缺氧問題極易困擾此類大型魚。每年自10月底至次年3月初,皆是紅龍旺盛的交配期,尤其以11-12月為交配高峰。24攝氏度上下大量新鮮進水,常可以迅速刺激母魚排卵。
繁殖過程
只見公、母魚在能見度不高的淺水區互相巡遊,並愈繞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緊貼。一次交配行動下來,約耗時1-2個小時,不過,實際上母魚的產卵行為卻只有20分鐘左右。其餘時間消耗均花在授精上,以及由雄魚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於是由「雄性」龍魚負責口孵護卵,所以母魚不是遭到驅逐,便是擔任警戒工作而已。由於一切行動均在混濁的水面下進行,故在復育初期,龍魚逐日吞卵的情形,時有所聞。所以,後來為提高仔魚存活率,便有技術人員開始提早將卵粒從雄魚口中搖出,以減少損失,這一點據說是繁殖成功率之關鍵所在。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任由龍魚自交配、產卵,卻絲毫未間察覺而大失良機。在新加坡的復充記錄中,一般雄魚會口含卵粒約50天左右,才會任由小魚游進游出。而此時的小龍魚至少已有6-8公分,所以往往會將雄魚口腔塞得滿滿地,也有人推測,雄魚會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來自於日後口腔的容量顧慮。不過,不論如何,常常卻只有30%在右的幼魚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術已經更加成熟之時,技術人員通常在產卵後約14天在左右,趁小魚已經逐漸孵化之初,便從雄魚口中搖出仍帶著卵粒、剛孵化的小龍魚。
如此一來,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奮。一對成熟的龍魚,通常一年可以生產1-2次,每次產卵量50-80粒上下不等。不過,在未來應該會有更高的產能,龍魚幼魚要成長1年左右,即可生長至近1公斤上下的中等體型。故此間之利潤,今東南亞各政府,莫不視為賺進大量外匯之絕好財源。
在新加坡,龍魚幼體植入晶片與登記合法手續,總計收費約美金78元。但是,一經登記合格之紅龍幼苗(2寸),約5公分左右,即售價近美金1000元,而且還供不應求。在目前106個華盛頓公約會員國中,只有不南亞三國(新、馬、印尼),人計12家在右的繁殖場,成功地將紅龍繁殖出子代。在這之中,印尼獨佔8家,馬來西亞也奮起直追,佔3家,而新加坡則擁有一家政府與民間合作復育中心。
奮起直追的印、馬紅龍復育行動
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個 家自然資源豐沛,在龍魚復育之上,又獨佔紅龍產地之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紅龍為國家級生物後,東亞三國無不全力投入經龍復充繁殖之中。相較於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馬來西亞與印尼業者可以輕鬆自如地引進質優之紅龍原產地水質,以及近乎模擬天然環境之河灣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雖然在出口行動上,印、馬兩國的速度,並沒有新加坡來的迅速,不過,由於生物資源豐富,所以,對於紅龍的各項生息觀察,便略顯精確且詳實。
由大馬漁業局所提供之資料中顯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環境中成長的紅龍,可能由於水溫及食物得當,約三年左右即可達成熟年齡,開始可進行配對與產卵之行動。在馬來西亞,由於魚源豐沛,故成魚飼養、種魚交配乃至於幼魚蓄養,皆有獨立之水泥池供其活動。一般養殖池皆呈長方型,約30公尺長,寬度至少有10公尺,水深則介於180公分至150公分之間。養殖池中的水質則持續控制於PH值6.5,而水濁則是介於25-28攝氏度。
日常的餵食則以魚漿為主,待幼苗成長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之成熟龍魚池。平時各池之水質則是以附近之地下水(井水)來與自來水混合。由於水質中略含碳酸鹽物質,以及泥質粒子,以至於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見度並不高(10-15公分而已)。這一點,與新加坡魚場的情況略有不同,不過,據馬來西亞業者解釋,龍魚的色澤,在這種水質下,會顯得更強。
不過,每天常態性地大換新水,似乎已經成了各國之必要公式。他們會特別挑選在成魚池中,已經成雙成對的公、母龍魚,另外外移到另一寧靜水池,使它們在不受干擾之環境下,逐漸追逐、舞動併產卵。而公、母魚互相攻擊或食卵的情形,也會在這類悠閑的環境下大大地降低。較特別的是此類的魚池,在底部的設計略顯特別,也就是一個池子之中有深水區與淺水區之分,據說在產卵之時,龍魚的交配行動,京會有喜好地存在,而淺水區域植滿浮水性植物之用處,想必也是中有用途。
雄魚含卵時間,隨水溫略顯不同,從45-60天之紀錄皆有,一產下來之卵粒,其卵粒至少有1.5cm之卵徑。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常可達8成以上,而在產卵後約45天之後,人工孵化下的龍魚幼體,便可以進食各類水中浮游生物,乃至於小魚在2-3個月內的蓄養期之內,小紅龍可以輕易地達到10公分以上。若不採行人工孵化,任由雄魚口孵的情形,一旦小龍魚可以自由進出公魚口腔之時,至少都已有8公分之巨,早已達到商業銷售之體長。
在日本的售價,一條8寸(20公分)的小紅龍,可以售得近3000美元之譜。難怪近年來,在求取生產量的前題之下,已經甚少交由雄魚親自照料。而是一交配完畢後,約一、二周內,便將半黃略帶血絲的龍魚卵取出雄魚口腔,改以人工氣泡模擬孵化,以促使龍魚能增加產量。
紅龍魚的體長:紅龍魚體長可達80厘米
紅龍魚的性別判斷:在人工繁殖過程中,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的原因,來自對龍魚性別辨識的功力。在業者的眼中,雄性龍魚口腔似乎較大,可能為日後育苗做準備。另外,胸鰭和而呈深紅色,且魚體本身便略瘦長於母魚,這一點,由魚池上方觀察便可輕易地發覺。另外,雌性龍魚身材總較公魚肥短,而且腹部較易有膨脹之感,胸鰭與頭部色澤,較不如公魚來得深。
關於紅痣:
小紅龍身上長有紅痣, 一般來說是龍身體色素染色細胞發育分泌不平衡而形成的, 一般看來體色色素長雜亂, 嚴格說來此魚是長得不夠標淮型, 其他品種一般也會有, 大馬目前處於彩鯛高峰期, 一般養龍在大馬普遍人認為地位崇高, 必竟已有30幾年的飼養期, 河裡撈每年只有幾百尾, 不夠市場需求, 人工繁殖較易養. 紅痣是魚體色素髮育不正常形出來的, 長大時侯不會全包上, 因為越大越定形, 無法消失.
紅龍魚的選擇標準
1)首先龍鬚:
圖騰中的龍總有一對長長的龍鬚,看上去極有氣勢。那麼龍魚的須也是如此,這一對觸鬚對龍魚極為重要。好的龍魚觸鬚是筆直的,而且顏色和魚體一致、捲曲、斷須、兩條觸鬚不整齊的都會影響觀賞效果。有時候龍魚的須會不幸折斷,這時候大家可以在水中投入一定劑量的抗生素防止感染,然後注意營養,斷須會自動長出來,但長得直不直就要看你的功底如何了。
(2)眼球:
大而明亮有神的眼睛是龍魚的精神所在,龍魚的眼球碩大而且象探照燈一樣的突出而轉動靈活。簡直美不勝收。能不能獲得好的效果就要看你對水質的管理水平和餌料投喂方式了。長期捕食水族箱底的食物的龍魚會得眼球下垂症。
(3)頭部:
頭頂的表皮要盡量平滑光亮,不能有皺褶。
(4)嘴形:
上下唇要密合,如果下顎突出或有瘤狀突起的就不能說是好的嘴形了。另外還要注意上下唇的顏色是否一致並且和魚體顏色一致。
(5)鱗片:
龍魚的鱗片大而齊整,看上去很有光澤感,如果有斑點的就比較差了。龍魚的鱗片如果脫落的話會自己長出來,不必擔心的。
(6)腮部:
整齊有光澤不能有凹陷是對龍魚腮部的要求。另外腮耙不能捲曲。
(7)胸鰭:
要儘可能的伸展,整齊、要象划出一個圓弧一樣的鰭條。胸鰭是龍魚威猛的象徵,就好象龍的爪一樣
(8)後三鰭:(臀鰭、背鰭、尾鰭)
鰭條要求筆直的伸展。彎曲和折曲都不理想。尾鰭要大。並且在迴轉時也不會出現縮鰭的現象。 注意這幾條的話你就可以挑選和比較優良龍魚了。另外有些先天或是後天營養不良的魚會出現脊柱彎曲的畸形,這樣的魚大家不要買和養。 還有龍魚屬真骨魚類,它的脊柱每個骨節之間的間隙和生理結構使它的身體能極為靈活的遊動捲曲。以至於可以捲縮在一個很小的容器里。所以龍魚扭動著身體遊動的姿勢要有美感,這一點就看你自己的欣賞習慣了。
紫艷與紫底:
紫艷與紫底紅龍最大區別是前者鱗片紅色素較少, 後者鱗片在尚帶很多紅色素, 看來後者較前者美觀。
紅龍揚色手段:
去年我到台灣拜訪一位養龍老友時,見到他的魚缸頂上放的兩個20公分大塑膠小魚缸,內養的很多麵包蟲,內部驚見有3成左右麵包蟲是紅色的,在我詢問之下才知道他是為了辟免餵了色揚飼料過多直系會損害肝臟之做,先將色揚飼養餵食麵包蟲後才將麵包蟲餵食龍魚,如此看來應該是讓麵包蟲先將色素分解了之後,再將麵包蟲喂龍魚,比較起來是比直接餵食還要保險一些,由於華人喜愛紅或金色,採用色料餵食觀賞魚目前是非常普遍,立然要用我相信採用比較保險做法,因為龍魚也比其他觀賞魚為貴,又要漂亮又要保險,這也可能也是唯一良策,但然也要小心物極必反。
龍魚之色素
15年前泰國XX某家水產**推出可以在14天會紅此類色素之後,觀賞魚歷史中已被改寫,原有14天至到今天只要餵食2天就紅,無論顏色多那淡化,只要一食就會紅,越食就越紅,基本上此類色料漆加在活餌身上,然後用以餵食較淡紅龍,連2號也變1號,連黃尾龍也變1號半,相對如果停止不喂色素之後,只要不上二十天,馬上退回原形. 此類色素決對對龍魚肝內臟有害,雖不會馬上死亡,也會縮短龍魚壽命.這樣做法違反生態自然程序. 現代人做生意眼中只為了金錢,道德淪落,只要能賣出去,錢就先賺先,完全不顧後遺症.
關於水質的調整,較早的話,有的書本是寫著用自來水來餵養也可以的。不過,由於受到0157細菌的影響,也有的地方使用臭氧殺菌、殺菌劑的量增多。即使殺菌劑使用量沒增多,水質惡化,不適於飲用的地方也不少。為了改善此地域水質,我們非根據情況進行思考不可。最不好的情況只能使用逆浸透膜裝置(RO)。要是自來水的水質較好的話,就可以直接用自來水作為飼養水使用。一般的情況,沉澱過濾器和碳過濾器連結2-3根,讓水面過就足夠了。
換水的方法,您用換水次數多,有次換水量少的原則,就能把龍魚養得很好,每周換水一次,每次四分之一以上的水對龍魚來講是最不好的換水方法。龍魚不單單適應不了惡化水質還有一下了從惡化水質移到清潔的水質也是適應不了的。有對水質管理怠慢的飼養者把魚取出,移到水質好的地方,魚適應不了水質的突然變化而死去的例子也不少。一般此癥狀稱作PH休克,龍魚是喜歡安定、水質沒變化的水的。
您要是把握好換水的樣榜,後續的管理就很簡單。要是2m的水魚缸換水的話,用塑料桶換4-5次就足夠了。不必要使用軟管,通過沸水器而進行正規的換水。還有,要不是水質不好的地方的話,一度建好的魚缸,不必操心水質的調整。
水溫:管理水溫,請準備品質好的加熱器和恆溫箱。
紅龍魚的中魚,在繁殖地的河中央開始游泳。白天水面溫度高時,魚潛到水底,一到夜晚就到水面上來捕食餌料。因此,長到30cm長的龍魚比稚魚的溫度要低些,28℃左右最適合。要是水溫下隆到25℃,魚的情況會不好,所以,請留意水溫別降到太低。
龍魚長成為成魚,體重會超過10公斤而且很有力氣。在養魚場,飛跳的魚要是撞到人,甚至人都會腦震蕩。因此,從水面到蓋的距離沒有確保在30cm以上的話,玻璃蓋是很危險的。最近,您要是有預訂龍魚用的大型丙烯魚缸的話,都是出售蓋子用螺絲等固定得牢牢的。
在白天,魚是從繁殖地到赤道下生息的,所以我們是要給魚有一定程度照明的。但是,水像咖啡一樣色濃,而且在魚缸又沒有逃的地方,所以,照明不能亮得像正午一樣明亮。但是要使龍魚看得鮮紅所進行的照明,最好分三階段改變照明,即欣賞魚的時間階段、相當於魚的白天階段和相當於魚的夜晚時間段。
縣體的情況有飼養者的生活方式,比如:從上午10時到下午18時,是去上班,家裡沒有人陪伴魚的是8根白色熒光燈,從18時到22時是欣賞的時間,是四根龍魚專用燈,從22時至次日10是一根白色熒光燈,這些熒光燈要是能交錯設置是比較好的。
龍魚長為成魚,食量很大。也有一次能吃30頭金魚、50頭大肚魚的大吃魚。要是一次的食量定下的話,請分喂,讓魚慢慢地吃。魚要是不急著吃,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考慮。吃飽了怎麼也再吃不下了、水質惡化、水溫度化了。也有的不留意,夏天時白天外出上班,空調也沒開啟,水溫與室內氣溫一樣上升,魚變得苦悶不愛吃東西了,要是喂生的餌料,也有寄生蟲病、消化不良積食等疾病出現。
在這要寫有關紅龍魚的發色情況,最近,由於飼養技術的不斷提高,市場上能夠見到較早呈現紅色的魚。未來,紅龍魚發色成鮮紅,也能說是發情的信號。魚養到6至8歲止,發色已完成了。大體能夠這件劃分的,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色,接著就開始變深色,到了四歲前後才變成深桔色,再與到8歲左右,才變成鮮紅。要是到四歲或伍歲都不發色,只有鰭像1.5號魚一樣顏色的話,這種魚當然是劣質魚。此種劣質魚能還鮮紅,這也許是永遠的課題。
在水草水缸中飼養龍魚。
號半:一號半的確是比一號差, 但是非以雜交出來,是遺傳親魚色素而形成的,非比二號差, 以上只是品質代號而已,非品種差別。聽尊龍打探來的消息說,號半龍學名叫扎巴爾號半紅龍,是一種野生品種。號半紅龍非另外品種, 是同屬亞洲龍, 也非新品種。號半不會紅,長成後後三鰭會變成檸檬黃,橘紅。 1.5號紅龍包含在有班札魯之稱的紅龍類型里,利用產於印尼聖塔倫湖裡橘紅色色彩較淡的個體,和從馬來西亞八丁燕帶周邊採集來的個體交配後,得到的個體就是1.5號紅龍。再從中選出特徵比較不明顯的個體與青龍交配所產下的龍(稱為2號紅龍),在名稱上非常混亂,當然現在這些已經不太適用了。
血紅龍里黃尾龍魚和青龍非常相像,只是後三鰭為黃色,價格略比青龍高。有的業者用黃尾龍揚色後當做號半來販賣,更有甚者用紅龍和黃尾龍或青龍雜交的後代當做紅來來販賣。
二號:二號龍基本無色,龍魚幼魚時嘴唇較平整,頭部也比較不尖,成魚鰓蓋呈淡橘色,各鰭且沒有明顯的紅色或呈淡橘紅色,魚鰭及尾鰭成淡橘色。一般都是以號半稱為二號龍,現在這種叫法已過時已。
紅龍魚的種類、型態:紅龍魚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價錢越貴,以辣椒紅龍為極品。體型與紅金龍 相同。該魚的鱗框、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桔紅、粉紅、深紅、 血紅色之區別。
辣椒紅龍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色,吻部也呈紅色,如果燈關掉(因為魚缸的照明燈具有紅色的波長,所以開燈時,魚體的色澤並不完全真實),鱗片是藍紫色,幼魚時嘴唇較翹,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血紅龍的體色並沒有辣椒紅龍艷紅般的紅色鱗框,且鰓蓋並無明顯的深紅鰓印,只是很均勻的散布全身,但色澤還是以紅色為主。
龍魚要是有餌料的話,就會不節制地猛吃,所以,有出現魚吃到魚刺,硬殼蝦等而傷到胃腸的情況。
病情嚴重的話,有必要進行葯浴,通常2-3天就能恢復食慾,較長一段時間,要給魚喂較易消化的柔軟餌料。病重的話,人們在食用的消化葯也能起效果。葯可以攪拌在餌料里喂,也可以象投餌料一樣直接投,不過魚苗的話,請把葯塞到魚嘴裡。
超過30cm的龍魚,仍然用小型魚缸來飼養是不可能的,您要是因為什麼情況而無法準備大型水魚缸的話,請您放棄飼養龍魚。龍魚不可通盆栽飼養,所以,它的成長是與魚缸大小有關的。要是還繼續用小型魚缸飼養的話,魚不久就會暴死。也有人認為控制餌料,讓魚成長慢些也沒關係,但我無法理解這種作法為什麼還能夠繼續飼養?
不過,至少在這兒能夠說的,此種大型魚缸一度設置好的話,您要是有移動或重買換新的話,經濟上,肉體上都會很費力的。魚的身體情況也會變不好。特別是剛剛購入大型魚缸時,因不清楚怎樣使用,可與魚缸廠家直接對話,充分了解之後再購買。您在向商店預訂魚缸時,如果商店有在使用大型魚缸且店主也知道大型魚缸的使用方法,那麼您就可以較放心了。如果您所預訂的商店是只賣小型魚缸的話,您是不能期待有合適的忠告的。
●
●
●
●
●
分享到朋友圈
就是對水族圈最大的讚賞
※年年有魚,水族圈祝您新春大吉大利!
※養草先養水,魚缸養水的五大要素
TAG:水族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