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口碑營銷的興起
有一陣子,我迷上了旅遊。而且偏愛自由行,最好說走就走。
但講真,沒有plan,英文也一般,在國外旅遊還是有點困難。還好有各類旅遊軟體,我一般用去哪兒,agoda,馬蜂窩,大眾點評網這幾個軟體。
大半年去了五次,我發現一些規律。
我的旅遊決策是這樣,先根據目的地和空閑時間,訂往返機票。然後根據馬蜂窩這類專業的旅遊社區,制定簡單的旅遊線路和活動項目。接著再根據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尋找旅遊線路和活動項目中的精品產品,譬如酒店,景點,下午茶等;最後再用去哪兒,agoda,大眾點評甚至淘寶進行比價,同一酒店或下午茶,哪個最優惠選哪個。
整個行程中,因為機票受目的地和時間決定,並且幾乎沒有什麼差異性,坐A航空公司或B航空公司的航班,對我來說,沒什麼區別,所以機票購買決策是非常簡單的,直接用比價軟體,買性價比最好的就好。
但其他的,像旅遊景點,以及景點涉及到的酒店,餐廳等,我都需要藉助一些內容軟體。大到整體性的旅遊攻略,小到具體到某個景點或餐廳,都需要通過其他旅行者的文章來做決策。
這種內容是否中立呢?如果不中立,這種口碑營銷的方式,是否有效?
我在小紅書上看到很多人推薦了一家酒店,位於巴厘島北部,非常遠,坐車大約四小時。從文章上看,酒店非常美,伸向天際的無邊泳池,前凸後翹的歐美網紅站在泳池邊,看得人心馳神往。而評論中,幾乎都是為該酒店瘋狂打call。
入住該酒店後,幾乎算很失望吧。一千多的酒店,房間一般就算了,配套的服務很一般,無邊泳池算美,但跟圖片上的差距不是一點點,很明顯是加了濾鏡ps後的效果。
後來我又發現,抵達北部為了看海豚,為了方便,選擇住在海邊,那裡的酒店很一般,於是隨便選了一家,幾百塊。在一家點評網站又看到了推薦,同樣的,那個無邊泳池拍的非常靚,跟我實際住的完全不一樣,還是同一個泳池,只是PS了。
由此可見,這些內容並不中立。
也許每個人判斷美的標準不一樣,但像北部那家一千多的酒店,無疑是請了水軍。據說,一個歐美網紅去一個酒店或景點拍照,給的費用大約是幾千美金。那些泳池漂浮早餐,懸崖千秋,並沒有照片那麼美好,不過是靠網紅的顏值支撐,以及濾鏡和PS的強大功效。
有沒有效果呢?應該是很有效的。
那家北部的酒店幾乎全滿,一直延續到很後面的時間。instagram上挺多網紅安利的,所以入住的老外蠻多的。但從它在交易網站的表現來看,排名非常靠後,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很差,又沒有品牌知名度,不像寶格麗,四季,悅榕庄這些知名酒店自帶流量,生意能這麼好,證明流量大多數來自於各類口碑內容,並且這些有限的流量,幾乎都轉化為了成交,效果顯而易見。
同樣的,另一家懸崖鞦韆,據說美國人開的,收費算很高了,一個人摺合人民幣300多,在巴厘島,5公里的計程車,打表才20塊。人民幣算比較值錢的。去的時候,這個景點人山人海,實際上它是個小眾的景點,能有這麼多人,加上大多數中國人,我幾乎可以斷言,小紅書營銷做得好。
這家懸崖鞦韆,小紅書上推薦的很多;但在馬蜂窩這些專業旅遊網站上,推薦很少,因為非常小眾。
還有一些中國人開的餐廳,非常善於利用大眾點評刷好評和排名,全9分以上,但味道實在不行,後來在點評里翻到一些中國人的差評,說他們刷評論和排名。像當地人開的一些餐廳,就幾乎不懂得如何運用大眾點評來刷口碑。
在國內,口碑營銷已經非常流行。
種草,拔草,網紅店,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口頭禪。
人們的購買決策,已經越來越口碑化。
商家也越來越重視口碑,並不是說產品做好了就可以,如何利用各類口碑軟體,做技術性的口碑營銷,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說說你們遇到的口碑營銷套路,歡迎留言。後面我們再來討論一些技術性的口碑營銷操作技巧。
※復盤2017年13個商業風口:豬還沒做好起飛姿勢,已風過無痕
TAG:P2P金融觀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