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真的無法超越中國嗎?

印度真的無法超越中國嗎?

作者:小蔡

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取得了持續驚人的高增長。現在經濟學家紛紛研究?中國模式?,分析中國為何能在四十年間騰飛。

近些年印度經濟發展也很快,但與中國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大,短期內趕超中國幾無可能。

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

那麼,印度到底存在哪些嚴重問題,阻礙其追趕中國。

種姓制度根深蒂固

眾所周知,印度社會有一個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很古老的制度,始於三千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時。

種姓制度目的在於利用嚴密的階級劃分來保障外來入侵者的地位和權益。婆羅門和剎帝利為高種姓,而吠舍、首陀羅和賤民則為低種姓。

1947年後印度明令廢止了種姓制度,但其思想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個印度人的腦子裡。直到現在,印度經常發生高種姓毆打甚至殺害低種姓的新聞,社會的二元化對立相當緊張。

印度種姓制度

種姓的不良影響更傳到職場環境里。在印度,假設一個高種姓和一個低種姓在同一間公司成為辦公室助理。低種姓的就會做最辛苦的洗廁所倒垃圾,而高種姓的就會做著體面的跑公文工作。

這種從種姓而生的職場歧視嚴重影響了企業員工的進取心,抑制了辦公效率與生產力。

種姓文化不隻影響著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更影響了政治生態。印度政府自獨立後開始推行?打壓高種姓、扶持低種姓?的甄別政策,在政府權利分配方面是向低種姓傾斜。

例如,公務員就會錄取較多的低種姓而限制高種姓,這造成了政治架構不公,有能力的高種姓反而很難進入政府工作。

印度的種姓衝突

出身於低種姓的政客骨子裡都支持這個甄別政策。因為只要這個政策被保留,低種姓的群體就有更多人能進到政府當公務員,而政客們又可以利用種姓之別來贏取選票,繼而穩住議席。

每次選舉都變為?為種姓投票?,所以低種姓的政客樂於挑起種姓之間的爭議,為自己贏取政治前途。

印度政府的公務員甄別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最後卻令政治環境變得不公平。高種姓因為仕途受制,反而對低種姓心生怨恨,種姓之間的對立演變為政府議會內的大問題。

種姓制度如同一個?死階級?,每個人自出生起就有一個固定的身份,不能透過後天的努力向上流動。

反觀中國,自隋唐以來,科舉制度將階級?液體化?,防止階層固化,造成比較強的社會流動。

沒有永遠的精英,也沒有永遠的賤民,平民百姓可以透過科舉或經商而成為社會精英,他們的後人也可以因為揮霍或懶惰而打回原形。

基建落後,效率低下

印度的基建相當落後,電力供應很不穩定,停電時有發生。根據世界銀行報告的估計,印度每年因為停電造成的損失就佔GDP的7%,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

另外,印度的電力供應亦不夠普及。有至少3億印度人生活在無電環境中,佔總人口的23%,鄉鎮地區的通電率只有8.8%,有些農村沒有任何電力供應(中國通電率達99.9%) 。

印度擁有世上最繁忙的鐵路網,不過,目前使用的鐵路網沿用英殖時期,整體系統已經老化,沒法負荷起印度的經濟發展。

印度火車

因為成本的問題,不少路段早已年久失修,鐵路事故頻生。根據印度政府的統計,每年有15,000人死於鐵路事故,是世界之最。

鐵路網和道路網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標準之一,亦是人口和資源流動的先決因素。良好的交通基建能夠支撐一個國家所有產業的發展,充份利用所有的人力資源。

中國近年來大量投資於道路和高鐵網路,全國各地的交通也愈來愈方便,乃至中國政府被外國經濟學家稱為?基建狂魔?。

中國高鐵

無止盡的宗教衝突

印度擁有上百種宗教,多元化也堪稱世界之最,幾乎每一個印度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是,正因為多元的宗教化和過濃的宗教色彩,印度的發展經常因教派衝突而受阻。

印度教、伊斯蘭教和錫克教為印度的三大宗教。印度教作為原生宗教,常視伊斯蘭教為外敵、錫克教為異端,而伊斯蘭教在歷史上又多次逼害錫克教徒。所以各個宗教之間積怨甚深,宗教狂熱和極端因而產生。

在選舉裡面,政客和選民的投票意向都受宗派之間的敵我意識形態影響。

例如,出身印度教神職家庭的現任首席部長阿迪亞納特,曾指出泰姬陵是伊斯蘭外敵的建築,不能代表印度文化,又批評印度著名的穆斯林影星沙魯克·汗為恐怖份子。

沙魯克·汗

言論一出,印度穆斯林紛紛上街示威,聲討其言論。

我國自晚清的?廟產興學?運動開始,歷經五四思潮、新中國一系列新思想運動,宗教上的意識形態更步向世俗主義的道路。

國民以科學、理性、現實的角度去看待宗教,排除了不合常理的迷信,將其當作單純的信仰,避免生活各方面的宗教化。故此,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基本不受宗教束縛。

泰姬陵

語言不統一,落後的教育

印度的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但憲法認定的地方官話有22種。這些官話往往出自不同的語系,差異太大,猶如國與國之間的差別,各邦的交流大受影響。

這一點跟中國很不同,中國各地尤其南方的方言雖然千差萬別,但有統一的流的書面語言和較為通行的普通話。

再者,印度教育水平亦不高,文盲率達26%(中國是低於5%),成人受教率只有61.3%,兩個數字都為世界最高。這意味著印度高質量員工的比例較其他國家低,這就阻礙了印度中高端產業的發展。

糟糕的衛生,嚴重的污染

另一個阻礙印度發展的因素是環境衛生問題。

印度的如廁問題

印度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沒有廁所的環境里,許多印度家庭因其信仰認為廁所是不潔,所以排斥在家中興建廁所。因此,大量印度人在戶外便溺,其排泄物污染土地和水源,造成大規模的病菌傳播。

根據聯合國統計,印度每年有20萬兒童因為衛生惡劣而腹瀉死亡,印度的衛生問題之嚴峻可見一斑。

印度惡劣的衛生狀況令不少外商對印度市場望而卻步。在印度,外國人更容易染上瘧疾、瘋狗症、血吸蟲病等疾病,外國人來之前都要接種起碼五支預防疫苗。

女性地位低下,勞動力相對不足

近年來,印度因強姦案頻頻曝光於網路,被世界貼上了?強姦大國?、?男性沙文主義?等標籤,印度的男權主義非常嚴重,原因在於其源遠流長的婚嫁傳統。

印度的女權示威

在印度,當一個家庭要把女兒嫁出去,女方家長就得準備龐大的嫁妝給男方家,所以女性常被視為?賠本貨?。

很多家庭都不把女兒送到學校讀書,只待到適婚年齡,就毫不猶豫地把她們嫁出去,以免成為家庭的負擔。

這種重男輕女的概念深深影響了印度的發展,其可用的勞動力亦因此大大減少。

印度女性

我國女性的地位要比印度好很多。五四時期,女性解放就已萌芽,新中國建立後,女性能頂半邊天的觀念更深入人心。

雖然至今還有殘存的?大男子主義?,但我國女性的地位比起一百年前大大提高。理論上,女性可以去從事任何無性別限制的合法工作。這極大地釋放了中國的生產力。

綜上所訴,一言以蔽之,種種社會文化因素成為了印度發展的極大枷鎖。

在種姓制度及宗教主導的意識形態之下,印度人的內耗大、凝聚力低;重男輕女導致勞動參與率低。教育落後令高端產業大受限制,衛生污染問題則阻礙了潛在的外來投資。

印度教葬禮

顯而易見,上述問題,印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面對如此多的困難和挑戰,近些年印度還是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可見印度人的能力和潛力都不能小視,中印?龍象之爭?亦將是長久的熱點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戰國末期齊國為何能獨享50年和平?
日本有一個逆天戰略,如果實施,二戰歷史將徹底改寫!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