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讓一群流著哈喇子的吃貨沒想到的是,舌尖3第一集播出後,爆款居然不是各種美食,而是,一口鍋。

文|汪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聽刀鍋灶案的交響曲

借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下稱舌尖3)的東風,「臻三環」章丘鐵鍋不僅幾天賣出了全年的鍋,連訂單都排到了兩年後。客服紛紛給顧客打電話「親,我們真的沒有鍋了呢,您退單吧,要理性消費喲。」而大多數顧客卻依舊痴心一片「錢不用退,兩年後,記得給我留口鍋。」

「兩年後,記得給我留口鍋」

劉紫木料想到,舌尖3播出後,網店可能會爆,所以店裡提前貼了公示,提醒大家理性購買。但他沒想到,會這麼爆!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臻三環」旗艦店的聲明

劉紫木,「臻三環」品牌負責人,春節前,他特意將店裡的客服從3名增加到了7名,所有員工一律休息到大年初二就上班,進入「備戰」狀態。然而,大年初四(2月19號)晚上八點,舌尖3「章丘鐵鍋」的片段播出後幾秒鐘,客服就被此起彼伏的「叮咚」聲炸了鍋。

「到後來,連音響都變音了。」劉紫木說,美工、運營都擼起袖子上陣成了小二。「叮咚聲」集中轟炸了兩天兩夜,到了第四天,店鋪已經累計有幾十萬人湧入了。存貨早已售罄,現做更是來不及。客服們只得一個個勸「親,我們的訂單都預定到兩年後啦,您退單吧。」即便這樣,大多數買家還是一片痴心「「沒事,我們把錢給你了,記得到時候給我留口鍋。」

「在鐵鍋後面,是一個83歲老人」

打動消費者的,不僅是舌尖的招牌。更讓人動容的,是一個匠人,三萬六千錘背後的執著和匠心。

去年,舌尖劇組前後去了三趟章丘,走訪了無數位鐵匠,他們在找一個人。一個傳承古老技藝的人,一個依舊堅持手工打鍋的人,數度尋訪,他們找到了王立芳。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打鍋工作室

現年83歲的王立芳,是「臻三環」的老鐵匠,也是劉紫木的師傅。打了一輩子鐵鍋,現在章丘很多鐵匠都出自他的門下。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王立芳(居中老者)

在鏡頭裡,王立芳展現了他工作的常態。打鍋,不僅要有力氣,還要有技術。一口章丘鐵鍋,要歷經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大大小小十幾種鐵鎚工具,一千度高溫冶煉,三萬六千次鍛打, 直到把鍋鍛打成鏡面,能在裡面看到人臉才算合格。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成品的鍋面能映出人臉

三萬六千錘,王立芳就這樣敲敲打打了一輩子……

劇組的拍攝,持續了一周。舌尖三開新聞發布會那天,導演談起了這口鐵鍋,說了一句話。

「我們看到一道菜蝦,但你看不到背後,它來自黃海,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他是帥大廚製作的,你看不到他在製作過程當中,一個手在澆汁,另外一個手在掂勺,還有一個在鐵鍋的後面,是一個83歲的老人。」

「阿里把我們『扶』了起來。舌尖讓我們『天亮了』」

同樣被「三萬六千錘」打動的,還有阿里巴巴的御寶和哲翰。

2016年,阿里巴巴「淘搶購」平台和「天貓美家」聯合啟動「中國匠人」項目。旨在發掘平台上一些受限於供應鏈,沒辦法大規模傳承的匠心良品。根據相關數據分析與行業經驗,他們發現了「臻三環」章丘鐵鍋。

當時,「臻三環」的銷量並不好,主要受眾是些酒樓飯莊,廚師用具。相比幾十元的機制鐵鍋,售價300-1299元的手工鐵鍋不被消費者所認可,網店每個月銷售額才幾千。那「中國匠人」項目為什麼會選擇它呢?「因為五個字」哲翰說,項目負責人點進了店鋪的首頁,「三萬六千錘」瞬間擊中了他們。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手工鐵鍋展示

為了證明真偽,淘搶購運營御寶飛赴章丘,實地考察。那一次旅程,御寶用了「震撼」兩個字來形容。

「用來打鍋的所有工具,都是古色古香的,只有在電影中才能看到的那種場景。一進門,火爐中噴出了火焰,熱氣撲面而來,好像一下子穿越了時空,太神奇了!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鐵匠在打鍋

耳畔是叮叮噹噹的敲打聲,就連打鍋的鎚子都有好幾十種。」御寶現場體驗了打鍋,不過十下,手就震得發麻。

最讓他震撼的,還有王立芳說的一句話。「當時我問王爺爺,打鍋這麼累,您覺得後悔嗎?」御寶說,對面那個滿頭白髮的老人慢悠悠回復「不後悔,打鐵清心,打上鐵之後,什麼事情都不用想了。」

《舌尖3》火了這口鍋 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後

鍛打鐵鍋

這句話被做成了視頻,放在了阿里巴巴園區屏幕上播放。這句話後來同樣出現在了舌尖3的片子里。像當初感動御寶一樣,感動了數萬阿里員工,更感動了億萬中國人。

「謝謝阿里,把我們『扶』了起來,謝謝舌尖,讓我們『天亮了』」劉紫木說,火了之後,誘惑也很大。除了海量訂單,還有公司找上門要投資。但是他們拒絕了。「因為手工的東西,是不能靠錢來砸的。」接下去,「臻三環」還是希望先做好東西,形成一種文化,形成市場生態,順其自然的發展。「所以,你也幫我和廣大買家說說,真是對不住了,老師傅兩年也做不了這麼多鍋,別再拍了!一定要理性消費啊!」劉紫木焦急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