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不會使用壓歲錢的孩子,很可能成為被網貸毀掉的年輕人?

一個不會使用壓歲錢的孩子,很可能成為被網貸毀掉的年輕人?

GIF

金錢觀、消費觀必須及早培養,等孩子長大之後思維方式已固化,再想轉變只會更加艱難。

——遇言姐

過完年,一張理財APP根據大數據製作出來的「全國壓歲錢地圖」成為刷屏級話題。

其中,一片深紅色的福建省以單個紅包3500元鶴立雞群,站在巔峰的莆田更是高達12000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

浙江、上海分別以3100元和1600元緊隨其後。山東、湖南、四川、河北,這些經濟表現中庸的省份也達到了800大元。

前兩天,濟南中院微博透露的一個案例中,上大學的女兒向離婚的父母討還歷年壓歲錢, 計有5.8萬之多。

想想遇言姐小時候過年也就是有孩子的親戚們之間交換20,50的紅包,收到爺爺奶奶給的100塊能激動上一整個月,真是恨自己早生了幾十年啊。

GIF

好羨慕……

關於壓歲錢的歸屬,超過90%的網友認為,壓歲錢本質上是「禮尚往來」的產物,所以當然是屬於父母的。也有人覺得到手的錢又被家長拿走會令孩子十分失望。

首先,遇言姐認為大筆的壓歲錢、份子錢,這種中國式惡習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全國壓歲錢地圖」出爐的同時,新聞亦有報道不少在外工作的單身狗、小情侶們面對高漲的壓歲錢苦不堪言,甚至嚇得不敢回家,這就太過分了。當一種習俗成為了負擔,最終毀掉的是親友之間的感情。

拿遇言姐家來說,我從不允許甜豆和甜寶收取200元以上的紅包(外公外婆和舅舅除外,給多少拿多少)。每年的紅包匯總後要存起一半,剩下的千八百塊才是孩子們在家長指導下可以享用的所得。

上個月,遇言姐讀到一篇關於網貸的報告令我愕然不已。在年輕人長長的賬單中最常見的是手機、球鞋、口紅、面膜、包包、旅遊,而生活必需品和學習培訓,幾乎看不到。

更令我不解的是,孩子們的理財觀極為遲鈍,竟然會為了一些低價值的快消品選擇分期和借款,新貸還舊貸,東牆補西牆,他們以為這是「投資」在自己身上,結果卻是透支了自己的未來。

要知道,遇言姐的大女兒甜豆正在讀一本學校推薦的讀物《小狗錢錢》,書中有一條明確的理財建議——不要啟用消費貸款。這一條7歲孩子都知道的紅線,很多大學生們卻毫無警惕。

以前遇言姐以為,貧窮的孩子才會欠貸,看完報道我赫然發現,校園貸的主體往往是家境小康的學生。

他們領取著平均水準的生活費用,卻因為匹配不上的理財意識和消費慾望而一點點步入網貸的泥潭。這一切的起源是家長沒有給予孩子及時和正確的金錢教育。

之前就有大學生欠貸60萬跳樓自殺的事件發生,且類似事件時刻會出現在我們眼前

深陷消費貸款泥潭的年輕人

根據螞蟻花唄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在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

也就是說平均每 4 個 90 後就有 1 個使用花唄。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如此龐大的消費貸款群體在歐美聞所未聞。事實上,在美國,對08年經濟危機歷歷在目的千禧一代對借債十分保守。

在知乎關於校園貸的回答中,有一位匿名答題者這樣描述自己的欠債之路:

「我媽給我每個月2500的生活費以及額外的一萬零花錢 。高中時候的我實在是沒有理財習慣 ,每次都是有多少花多少。來到大學的我拿到那麼多錢完全不知道怎麼花,然後就開始亂花 。

大二剛開學,iphone6s上市 ,我自己用的5s 本來也不差 ,但還是想換一個 ,又擔心父母不會滿足我這種虛榮心作祟的願望 。這時,有同學介紹了分期貸,每個月只要還300塊。」

近幾年出現了不少分期樂,趣分期等分期消費平台,連淘寶,蘇寧,京東等平台也逐漸上線了分期服務,小額借貸服務,剛畢業的大學生辦理信用卡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

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位答主在貸款買下6500塊的手機後,又忍不住花掉了剩下的500塊額度,之後便陷入邊還貸邊借貸的惡性循環。

到大學三年級時,幾個借貸軟體之間終於周轉不動,資金鏈斷裂。此時,為了16000元的消費,他已經支出了5萬元的還款。

如果這位同學讀到過甜豆正在讀的那本《小狗錢錢》,一定不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在那個故事中,小狗錢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阻止12歲的小女主人衝動消費,花掉一個月的零用錢去購買一張樂隊CD。

大部分的大學生,年輕人的分期消費都屬於衝動消費,非理性消費

不管廣告和標語如何誘導「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不再錯過生活」,「年輕就是花唄」,合理規劃、量入為出,都是在孩童時期就應該建立的,最基本的金錢觀念。

學會如何理財,是未來社會的一項基本能力

指導孩子花錢的7個原則

財商並不是天賦,它是通過學習和模仿,潛移默化形成的,在《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兩本寫給青少年的理財讀物中,出身拮据家庭的主人公無不是通過跟隨專業人士學習和實踐,獲得了賺錢和理財的技巧。

很多家長對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有兩大誤區。

要麼不與孩子談錢,一切都由父母包辦;要麼放任自由,充分滿足,缺乏監管。

關於如何樹立孩子的財富觀、培養健康的消費習慣以及理財投資技能,遇言姐總結出了七條原則。

01

強制儲蓄

在狄更斯的小說《大衛 ·科波菲爾》中,有一句名言:「當你有十英鎊的時候花十英鎊一便士是悲劇,花九英鎊九便士是喜劇。」

這句150年前的箴言至今有很多人還搞不明白。 螞蟻花唄的數據顯示,月均消費1000元以下的中低消費人群,在使用螞蟻花唄後,消費力提升了50%。印證了越沒錢的人越敢花。

好樣的……

從甜豆3歲起,我就鼓勵她使用透明的存錢罐儲蓄,眼看著硬幣越堆越高,是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

理財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叫「九一」法則,永遠存下收入的10%,無論何時何地,永不破例。

今年,甜豆、甜寶各收到了2200元的壓歲錢(事實上妹妹比姐姐多40元,因為姐姐給了她20元的紅包),姐妹倆踴躍存起了一半的「收入」。作為「託管人」的老媽則慷慨給予「客戶」10%的年利率。

02

讓孩子參與消費,體會不同的選擇

5歲的孩子開始對商品交易的興趣飛升,孩子在生活中參與消費的經歷越多,他們對價值的認知也就越精準,並且會分析比較並認識到決策結果。

甜豆最喜歡的地方是賣各種零食、文具的1元店。在小朋友眼中,這家店鋪簡直可以滿足她的全部想像。

周末上完中文課,甜豆都會拿著作為獎勵的兩元錢仔細挑選一包糖果或是一疊貼紙。很快她便觀察到,買氣球最不划算,因為氫氣很快會泄漏。

自從甜豆學會了在一元店消費,很多事情也都變得容易解釋多了。比如在超市結賬時,她想順手拿一隻Kinder巧克力蛋,我會告訴她,同樣的產品,在一元店買要便宜一半,你還可以攢下5毛錢。

或者,如果你買了這隻巧克力蛋,就沒錢買5個一捆的棒棒糖了。前思後想後,小丫頭總會忍痛把東西放回去,寧可延遲滿足自己。

03

樹立榜樣,節制消費

甜豆非常喜歡小豬Peppa的動畫片。Peppa一家去購物前,媽媽豬會先寫下一張購物清單,請孩子們照單採購。遇言姐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

每當孩子們經不住誘惑拿起一包薯片或是軟糖時,我會告訴她們:「這些東西不在我們的shopping list上,所以不能購買,Peppa家也是這樣的。」

久而久之,「只買清單中的必需品」成了一條人人自覺遵守的鐵律。從來沒有出現過孩子賴在地上打滾的情形。

此外,每次購物完畢,我會當著孩子的面使用記賬app記錄支出。要知道小朋友的眼睛在看著你,他們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大人的行為。

04

付給孩子工錢,而不是零用

遇言姐曾經請教一位教子有方的媽媽,家長是否應該為孩子們做家務而付錢,這位媽媽是這樣說的:

如果是洗碗,晾衣服,整理床鋪這些日常瑣事,家長是不應付錢的。因為一家人原本就該互相幫助,分擔責任。但如果要求孩子做洗車、吸塵、剪草坪,這些較為吃力的工作,家長則應該支付一定的報酬。

讓孩子「富裕」起來的最好方式不是給與零用,而是幫他找一份「工作」。

05

告訴孩子們賺錢之道

在網貸學生的案例中,遇言姐感到奇怪的是,為何當年輕人們渴望一隻蘋果手機時,他們想到的不是賺錢去購買,而是被動的從每月生活費中分期付款。

大概是我國的教育體制和社會文化沒有給予孩子們一個可以自力更生的成長環境吧。

在加拿大,年滿12歲的孩子就可以在餐飲業、服務業打工了。每小時最低工資15加元,每周最多工作20個小時,寒暑假不限工時。

不少孩子在進入大學前已經攢夠了一年gap year的開銷。同時更是深諳低端工作賺錢難,要提升不可替代的自我價值,合理安排得之不易的酬勞。

遇言姐的侄子今年13歲了。在父母的鼓勵下,他身兼足球裁判,溜冰助理,泳池救生員三份工作。

既練習了愛好,又能賺得零用。受到啟發的他學起鋼琴和空手道來格外投入,因為他發現很多人都可以將業餘愛好轉化成第二份收入。

一旦你知道了賺錢的訣竅,賺錢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06

讓孩子們體會失敗的消費和投資

這是昨天,遇言姐在一位國際精算師的視頻課中聽到的內容。他說:家長要讓孩子儘早體驗到錯誤和風險。讓他們在懊悔與自省中迅速成長。

經驗是需要時間的磨練來獲得的,巴菲特從九歲就開始投資股票了。《小狗錢錢》中,12歲的吉婭在金先生的幫助下,買入的第一支基金便下行了7個月。這讓她意識到投資市場的利潤和風險。

所以,當甜豆捏著她珍貴的兩塊錢打算買一包中藥味的甘草軟糖時,遇言姐會咬著槽牙默默同意,當甜寶執意要買一隻劣質的滋水槍時,我也捏緊拳頭絕不阻攔,直到孩子們自己發現這是一筆非常不值得的花銷。下一次花錢時,她們才會格外謹慎。

07

讓孩子自己支付非必需品

甜豆姐妹從很小就知道,老媽不會為垃圾食品、芭比娃娃(我是有多討厭這些豐胸細腰的玩偶)、汽水飲料買單。每當她們想要一包薯片,或是一瓶可樂時,需要動用自己的零用錢。

遇言姐的鄰居家中有一名中二少女。據她媽媽說,女兒的化妝品,fancy的服飾,明星演唱會門票,跟同學看電影的花銷,也都是要自己賺得。家長只負責基本的學習和生活費用。

遇言姐的侄子明年就14歲了,他擁有自己的賬戶,每月有1000加幣左右的收入,去年還在定投美股大盤指數上賺了一小筆。

他計劃生日一過就考取駕照,自己開車打工,以免老爸抽取一筆「代駕」費(後來一算青少年司機保險費驚人,還是雇「司機」比較划算)。

每到聖誕節,侄子還會積極響應各種募捐活動,做義工服務社區,深知物質追求永無止境,給予為樂施者帶來喜悅。

擁有這樣健康,均衡生活態度的孩子,又如何會陷入網貸的泥潭,被「花唄」、「借唄」、「白條」幾句煽動性的口號教唆。

金錢觀、消費觀必須及早培養,等孩子長大之後思維方式已固化,再想轉變只會更加艱難。很多父母以「為你保管」的名義回收孩子的壓歲錢,其實是懶於在教育孩子的財商上付出時間精力。

希望每一位遇言不止的讀者都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財富觀,因為金錢並不僅僅關乎金錢本身,更是人生價值和成就感的來源。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更多能量視頻及好文,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遇言不止」(微信搜索:Yuyantalks),這裡是精英男女聚集地,讓我們用真實的故事和視頻,伴你勇往直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言不止 的精彩文章:

就讓PUA們和Ayawawa粉相愛相殺去吧,別再出來噁心人了

TAG:遇言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