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

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

本報訊(記者 樊暢)繼2017年聯合開發了基於微信平台、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互動式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日前,培生教育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人工智慧+教育」進行深化合作。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表示,「教育是AI技術應用的一大領域,技術到底如何幫助教育,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AI技術不是要取代老師,而是要幫助老師實現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的教學,減小因材施教的成本。」

洪小文在採訪中表示,每個人學習的處境和內容不同,所以我們不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因時、因地施教。「比如你去巴黎玩,那麼就需要把適合巴黎的地方知識教給你。但事實上,個性化教育太貴了,也很難推廣,所以我們在推進用技術做到這一點,讓機器能跟人配合,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洪小文說,「AI+教育」應該要實現一個閉環,就是怎麼樣讓自動化的、所謂的機器人能夠在課後幫助到學生,同時學生也反饋到老師,老師再幫助學生,做一些最了不起的因材施教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個性化教育。

對於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怎樣幫助教育,洪小文認為,除了通過AI手段來豐富教育的場景、幫助推進教育成效之外,AI教育還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知識普及,讓大家認識AI,了解AI;二是培養AI人才,讓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學生從事這項工作。

新技術的應用下,教育從業者又面臨著怎樣的新挑戰和新要求?洪小文表示,一方面,教育從業者更應當主動了解新技術,善用新技術;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要對教育保有熱忱,因為這是教育最根本的點,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去啟發學生,而這正是人工智慧做不到的。

微軟「AI+教育」的觸角也在向高等教育領域延伸。據了解,今年1月,微軟發起成立新工科聯盟人工智慧教育工作委員會,聯合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基於微軟人工智慧開源開發平台和工具,通過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共享平台等形式,共建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科研教育平台,全面推進產學研科技創新,助力信息技術產業發展。「AI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更偏向於啟發和創造,難度會高一點,技術要求也會高一些,微軟亞洲研究院正在攻克這個部分的難題,隨著技術的進步,有些場景可以慢慢達成。」洪小文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26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問題導向「量身定製」高職雙創教育體系
中國的孩子已變了,而家長和老師卻沒跟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