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奧會:機器人如何舞動「北京8分鐘」?

冬奧會:機器人如何舞動「北京8分鐘」?

在2月25日的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張藝謀執導的「北京8分鐘表演」驚艷世界。24個來自新松公司的智能機器人和24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輪滑演員一起,在舞台上滑出漂亮的曲線軌跡,讓中華文化與人工智慧實現了完美融合。

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24個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16套複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在此之前,世界範圍內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移動機器人車體攜帶液晶顯示單元,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曼妙而複雜的舞美動作,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哪怕其中的一台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

機器人如何與人類完美配合,完成這8分鐘的表演?

據悉,最初的「北京8分鐘表演」創意中並沒有機器人的參與。在距離演出日期還有半年時,導演團隊才找到新松公司,確定了移動機器人參與表演的全新方案。從項目規划到與機器人配合演練只有不到4個月的研發生產周期。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新松移動機器人團隊就猶如簽下了榮譽的生死狀。

新松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系列移動機器人產品在汽車、電力、智能物流等領域享有盛譽。然而,不同於工廠製造環境,演出機器人的最大難題,來自於運動姿態的多樣性和與演員表演、演出音樂、地面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一。傳統上工廠用的移動機器人側重於效率、精度和速度,這也直接決定了機器人的運轉路徑多以直線、圓弧為主,機器人的加減速度規劃曲線呈現一個規則的梯形。而表演機器人為了完成完整的舞美創意,僅靠直線和圓弧轉彎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它們需要能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一個完美的弧形,而且是多台機器人的協調運轉。

室外演出的移動機器人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更加複雜的自然環境。冬奧會閉幕式期間恰逢平昌地區大風降溫天氣,加上活動場地並非水平狀態,這些都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添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機器人的「眼睛」——激光導航系統也有了更加嚴苛的應用條件:機器人距離舞台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讓機器人看得見、看得准,也是團隊面臨的問題。稍有偏差,機器人可能就迷失了方向。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團隊針對這些特殊的情況,專門研製了全新的導航控制演算法,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複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

機器人的通訊是另一大難題,由於閉幕式現場有部分國家政要的出席,屏蔽了絕大部門的無線網頻段,其中包含機器人通常使用若干頻段,技術人員不得不尋找替換的解決方案,升級機器人的通訊系統,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

「可以說,我們的每一次創新和技術攻關,都代表著中國機器人向世界科技前沿發起的新的衝擊。」項目負責人張雷說,「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的技術突破,除了團隊優秀的創造力,我想,更多的是源自於為國獻力這一無上榮譽的激勵。」

(見習編輯:於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海外媒體積極評價中國經濟2017年度「成績單」
中國管理學論壇2018在京舉行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