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柏林電影節落幕,這些佳作你值得關注

2018柏林電影節落幕,這些佳作你值得關注

文 |胤祥,本文轉自奇遇電影

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降下帷幕,以下完整得獎名單。

2018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

羅馬尼亞/不要碰我 Touch Me Not

評委會大獎銀熊獎

波蘭/《面目》Twarz

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

巴拉圭/《女繼承者》Las herederas

最佳導演銀熊獎

韋斯·安德森

美國/《犬之島》Isle of Dogs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安娜·布倫Ana Brun

巴拉圭/《女繼承者》Las herederas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安東尼·巴喬Anthony Bajon

法國/《祈禱》La prière

最佳劇本銀熊獎

墨西哥/博物館Museo(2018)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

俄羅斯/(《多甫拉托夫》)

「格拉蘇蒂」紀錄片獎

瓦爾德海姆Waldheims Walzer (2018)

奧地利/導演: Ruth Beckmann

「格拉蘇蒂」紀錄片獎 - 特別提及

薩滿之前Ex Pajé (2018)

巴西/導演: 路易斯·博洛涅西

GWFF 最佳長片處女作

不要碰我 Touch Me Not (2018)

羅馬尼亞/導演: 阿迪娜·平蒂列

最佳短片金熊獎品

The Men Behind the Wall 導演:Ines Moldavsky

短片評委會獎

IMFURA 導演:Samuel Ishimwe

奧迪短片獎

Solar Walk 導演:Reka Busi

本屆柏林開幕剛好碰上中國人的除夕,加上今年主競賽缺乏華人身影,話題打了不少折扣。

不過今年柏林仍不乏話題作:羅馬尼亞青年導演阿迪娜·平蒂列首部長片《不要碰我》即獲金熊,非常厲害了。

對於影迷來說,柏林影展意味著是新一年觀影風向標,此後大家可以在香港、北京、上海、台北陸續看到這些獲獎片子。

一如既往,我們的特約作者胤祥瘋狂觀影,堪稱「人肉碾片機」,通過他,我們大致能了解今年我們有什麼片子可以期待。

「每逢電影節胖五斤」,不過今年的柏林好一點,每天都騎好幾趟摩拜(雖說月卡並不能用),漫遊城市的同時還能減肥,算是亮點不多的本屆柏林節於我而言的妙處之一。

摩拜在柏林也容易見到,今年交通全靠它了

(下面除了海報皆為胤祥攝影)

與戛納威尼斯不同,柏林除了名為「Berlin Special」的展映之外,還把不少官方展映片放進主競賽目錄里,所謂Competition(out of Competition)這樣的詭異修辭。

這個官方展映是指那些有資格進電影宮做主創場放映的影片(當然Berlin Special也有部分影片有電影宮場次),最後搞出一個極其龐大的24部主競賽的片單。

柏林跟戛納威尼斯還有不同,就是對主競賽的影片各種區別對待:

有些影片可以有四場媒體場,有些影片一旦錯過媒體場都沒地兒補。更坑的是柏林節還沒有頒獎前的競賽片重映。不知道這個排片系統到底是什麼鬼。

總之2月15日開始接下來10天里,連滾帶爬看了24部主競賽(含5部官方展映)中的22部,掉的那兩部都是主競賽(捂臉),其中有一部還很有可能得獎,真是要罵人。

就主競賽的選片來看,今年的成色真不及去年的戛納威尼斯(有傳言說比去年柏林還差),很明顯的一個相似策略是依賴嫡系,可以說是用人唯親了:

韋斯·安德森(《布達佩斯大飯店》評審團大獎+兩次入圍主競賽)、拉夫·迪亞茲(《秘密和悲傷的搖籃曲》鮑爾獎)、佩措爾德(《芭芭拉》最佳導演獎)、小阿列克謝·格爾曼(《電子云層下》藝術貢獻獎)、瑪高扎塔·舒莫夫斯卡(《身體》最佳導演獎;《之名》泰迪熊)、阿隆索·魯伊斯帕拉西奧斯(《男孩超級白》最佳處女作熊獎)、若澤·帕拉迪亞(《精英部隊》金熊獎)、勞拉·比斯普里(《處女之誓》主競賽入圍)、夏希希(NETPAC獎,《龍來了》入圍主競賽)、索德伯格(四次入圍主競賽)等等,就連以處女作入圍的馬塞洛·馬蒂內西也是柏林天才營兩屆學員。(註:這個名單還可以詳細些,從略了)

場館內,巨大的韋斯·安德森和《犬之島》海報,上有親筆簽名

幾乎所有入圍的影片都有著Eurimages的資助乃至柏林世界電影基金的直接資助。

這倒並不新鮮,每個靠譜的國際電影節其實都這麼做。

今年的一大趨勢是喜劇影片很多,就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喜劇,調性也十分靠近。

可以貼上純粹喜劇標籤的有《落難女子》(即《少女》)、《房產》和《豬》,但喜劇調性的影片則包括《狗之島》《多甫拉托夫》《過道》《博物館》《臉》以及展映中的《失心病狂》。

5部官方展映片其實還都不錯,比某些競賽片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首推保加利亞影片《阿加》,是導演拉扎羅夫的第二部作品,關注因紐特人老夫妻生活,畫意攝影十分出色,感覺是一個奧斯卡外語片9強的影片,不知道為啥沒選進主競賽。

其餘四部,帕拉迪亞的《火狐一號出擊》明顯是商業大片過來做宣傳(裴淳華+丹尼爾·布魯爾,算是本屆柏林咖位最大的組之一了);

馬庫斯·伊姆霍夫的《黃金國度》是必須照顧到的難民題材(說實話這部比《海上火焰》好太多了);

索德伯格的《失心病狂》除了iPhone拍攝的噱頭,還有對七八十年代B級片的復古致敬;

蘭斯·戴利的《黑色1847》則是個古裝主旋律,攝影精到,可圈可點。

相比之下主競賽里的影片就經常讓人呵呵。除去我沒看到的范·桑特的《別擔心,他不會走遠的》(聖丹斯和柏林口碑雙撲)和挪威名導埃里克·普派壓哨入圍的《於特島7月22日》(全片單一長鏡頭,雖然口碑一般),其餘的影片里,質量過關的不過寥寥幾部。

以下17部純粹按個人喜好分檔來簡介,請mark好這份片單。

5星片

沒有。

4星片

過境 Transit (2018)

德國

導演: 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

在當下空間拍了一個二戰故事,簡直神經刀來之筆。其精巧的結構和聲畫疊用的妙處,恍如阿蘭·羅布-格里耶附體。

犬之島 Isle of Dogs (2018)

美國

導演: 韋斯·安德森

迄今開幕片領跑場刊,可見今年這個主競賽的令人糟心程度。這裡有長評。

女繼承者 Las herederas (2018)

巴拉圭

導演: 馬塞洛·馬蒂

劇作紮實,表演精湛,攝影精到,題材出位(巴拉圭老年女同性戀),但又處理得異常克制。而且它已經拿了主競賽的費比西獎。

多甫拉托夫 Dovlatov (2018)

俄羅斯

導演: 小阿列克謝·日耳曼

長鏡頭調度極為精湛(雖說有點冗),中國觀眾看了膝蓋一定特別痛。比上一部《電子云層下》要好。

不要碰我 Touch Me Not (2018)

羅馬尼亞

導演: 阿迪娜·平蒂列

非常極端和大膽,不過被《國際銀幕》場刊噴得一塌糊塗。這部片子有個非常詭異的結構,加上導演自己又跳進來(自我曝露兼自我治療),並且時常暴露電影機器,徹底把紀錄跟虛構的界限打破了;對身體、慾望、親密關係的探討都很深入,對跨性、成骨不全者、S/M者的講法…很誠懇。

基伯龍三日 3 Days in Quiberon (2018)

德國

導演:艾米莉·阿特夫

明星傳記,創新不足,但是演技是真好,堪稱羅密施耐德附體。

三星片

過道上 In the Aisles (2018)

德國

導演: 托馬斯·斯圖伯

大型倉儲超市的空間是這部片子最有趣的東西,不過劇作實在是一般。

博物館 Museo (2018)

墨西哥

導演: 阿隆索·帕拉西奧斯

同樣是空間非常有趣(附帶著有一點對博物館功能的吐槽和反思),對文物的搞笑用途也不錯,調性把握得不錯,加上還有蓋爾·加西亞·貝納爾這樣的腕,不過故事實在是比較無聊。

面目 Twarz (2018)

波蘭

導演: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

雖說很好笑,現場放映效果非常好堪稱爆場,但是論質量實在不及她之前的作品。花了太多的筆墨去嘲諷波蘭的天主教文化以至於傷害到了主題,而且事兒也很無聊……感覺是故意迴避常規套路而搞得這麼奇怪。

房產 Toppen av ingenting (2018)

瑞典

導演: 曼斯·曼斯森 / 阿克塞爾·彼得森

攝影和音樂很出彩,不過這片口碑兩極,劇作比較不著調。有可能藝術貢獻獎,不過雖說是「大女主」,但是這個剽悍的朋克老太太比《女繼承者》的大女主都弱一點。

兩星片

我的女兒 Figlia mia (2018)

義大利

導演: 勞拉·比斯普里

學生作業氣還是很重,雖說攝影值得稱讚,但是表演實在有些業餘,加上劇作也很擰巴,甚至不如她上一部《處女之誓》。親媽和女兒這條線無論是表演還是劇作如果對比一下《佛羅里達樂園》,高下立現。當然兩星是給得狠了點,兩星三星之間實在浮不上去就只好這樣了。

豬Pig(2018)

伊朗

導演: 曼尼·夏希希

同樣也是個兩星半的片子,非常好笑的癲狂喜劇,不過實在是跑偏得可以。最後匪夷所思地拐到討論網路暴力上來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祈禱 La prière (2018)

法國

導演: 塞德里克·康

竟然拍成了個宗教戒毒所宣傳片。

伊娃 Eva (2018)

法國

導演: 伯努瓦·雅克

因為三大釘子戶於阿姨才進了主競賽嗎?男主的顏還算養眼,不過博努瓦·雅克的視聽語言真是槽點無數。劇作也不過關,而且刻意迴避性場面實在是讓人覺得假道學。

落難女子 Damsel (2018)

美國

導演: 大衛·澤爾納 / 內森·澤爾納

為了搞女性主義西部片而搞出來的一個鬼扯冷笑話合集,深刻懷疑是為了刷明星而選進主競賽的。雖說是挺好笑的但是實在是……

一星片(其實是兩個零分片,給一星都嫌多)

我的兄弟羅伯特 Mein Bruder hei?t Robert und ist ein Idiot (2018)

德國

導演: 菲利普·格羅因

拖沓和聒噪得令人難以忍受(媒體場退場率高達三分之一),白瞎了特別有趣的時間結構。此片竟然在《國際銀幕》場刊上評分高達2.8,我深刻懷疑打分那幾位是不是為了騙人進場報復社會。

魔鬼時節 The Season of the Devi (2018)

菲律賓

導演: 拉夫·迪亞茲

全片無伴奏尬唱(關鍵同樣內容每次都要唱三遍)令人忍無可忍到抓狂的程度(帶主創的官方場都有三分之退場),著實無法欣賞。此片場刊評分同樣高達2.8。反正我沒看完(本屆唯一一個退場的片),誰看完誰是英雄,反正我已經看出內傷了。

其餘單元片子陸陸續續看了一些,雖然首選還是我長期關注的東歐領域的影片,但柏林媒體場的坑爹程度和公眾場的火爆程度讓我也不得不很大程度上是有什麼看什麼,為了不繞遠路轉場也基本只蹲在電影宮附近的幾個影院來看。比較優秀的有如下影片:

五星推薦

綠霧 The Green Fog (2017)

論壇單元

美國

導演: 埃文·約翰遜 / Galen Johnson / 蓋伊·馬丁

一部按資料庫邏輯做的混剪電影,致敬希胖的《迷魂記》。非常好笑而且非常有啟發。算是本屆最喜歡的片子了。

死於明日 Die Tomorrow (2017)

論壇單元

泰國

導演: 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

四星半。結構和方法都非常新穎,感情又十分充沛,給人很大啟發。本屆最大驚喜。

四星推薦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 Human, Space, Tim (2018)

全景單元

韓國

導演: 金基德

金基德率劇組出席映後交流

在《一對一》的基礎上繼續以性和暴力為內容,直白的政治-宗教寓言為手段來表現自己對歷史的思考。非常金基德風格的作品。

關於阿斯特麗德 Unga Astrid (2018)

Berlin Special

丹麥

導演: 帕尼勒·費舍爾·克里斯藤森

女主是比利·奧古斯特的小女兒,又是瑞典兒童文學大師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傳記片。是一部劇作優秀、製作精良的女性情節劇,主要聚焦阿斯特麗德未婚先孕的那段人生。

沉默革命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2018)

Berlin Special

德國

導演: 拉斯·克勞梅

青春片,東德往事,中國觀眾再次膝蓋痛。

河畔 リバーズ?エッジ (2018)

全景單元

日本

導演: 行定勛

用日劇感來做的90年代效果的漫改,殘酷青春。已獲全景單元費比西獎。

其它值得一提的還包括Berlin Special中斯洛伐克名導馬丁·蘇力克的《翻譯員》(The Interpreter)。

——由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的頭號大師耶日·門澤爾和《托尼·厄德曼》男主、歐洲電影獎影帝彼得·西蒙尼舍克主演,門澤爾還專門獲頒「柏林攝影機獎」;

以及全景單元人氣爆款的《檸檬水》,導演約阿娜·烏里卡魯是羅馬尼亞名導克里斯蒂安·蒙久力捧的新人,這部影片也是羅馬尼亞新浪潮電影首次全程在境外拍攝。

這兩部影片都有著比較明顯的問題,不過其它的爆款還有很多,不過時間有限,哪裡看得過來,留到其它的電影節慢慢補吧。

柏林,再會。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追尋尼古丁的歷史——評《上癮五百年》
你們有什麼資格嘲笑王菲?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