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神,會不會在今天降臨?——你說的不著急,後來都成了來不及!

死神,會不會在今天降臨?——你說的不著急,後來都成了來不及!

經云:

若能數數觀修無常,即為供養一切佛陀;則為一切佛陀給予之安慰;則為一切佛陀給予之授記;亦為一切佛陀賜予之加持。

GIF

曾經看過一則報道,說一名演員打算在五十歲以後出家做和尚。

他自己公開宣揚說:「以前曾試過出家七天,做過七日和尚。但覺得實在沒有時間去學佛,所以在五十歲後,那時已經成家立業,沒有牽掛,可以出家一、兩年,專心學佛。……但絕對不會一生出家做和尚,因為學到這麼多知識,絕對要回饋社會。」

這則新聞的確令人感慨萬千,不想對之作過多破析,只想問問這位演員:假如我們活不過下一剎那,那麼現在的時間你準備用它來幹什麼?還要繼續假戲真做嗎?現在都放不下,那麼五十歲之後,你就能保證自己會大徹大悟嗎?

恆修死亡無常

GIF

宗喀巴大師云:沒有修持憶念死亡之過患就是這樣,人們雖然都意識到自己終究難免一死,卻在每一個日子裡,若無其事地認為「死神不會在今天降臨!」「死神也不會在今天降臨!」就這樣直至結束自己的人生旅程,命歸黃泉的那一刻,都執持著自己長壽無疆的念頭。

如果沒有極力對治這種錯誤觀念,就會被這種荒謬思想所蒙蔽,從而生起此生永駐的意識,並忘乎所以地宣稱:

「這個我要佔領,那個我也要擁有!」

將所有的經歷都孤注一擲地投入到成辦今生的快樂上,嘔心瀝血、反反覆復地冥思苦想掃除痛苦的計策。

至於如何從行動上去力爭獲得來世的安樂、殊勝的解脫以及遍知佛果之大義的進取心,卻沒有一點萌動的跡象,趨入正法也就無從談起。

即使一時興起,而進行聞思修行等等,也只不過是為了今生的眼前利益。

無論如何行善,其善根的力量都是那麼微乎其微、無足掛齒,卻與罪墮、惡行緊密相連、息息相關。不摻雜慘墮惡趣的因,是十分難得罕見的。

即使生起了為來世修習的意樂,而準備趨入修行,卻在將修習推後的念頭中,將修法一拖再拖。無法遮止耽延修行的懈怠懶散,在昏眠酣睡、說長道短、湖吃海喝等醉生夢死的散亂中打發了寸金難買的寶貴光陰。

所謂發奮忘食地如理修行的想法,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不但沒有如理如法地修習,反而以今生世間的「圓滿」為己任,令煩惱極其所引發的惡行與日俱增。與正法甘露背道而馳,終將被牽入惡趣的門檻,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可容忍的呢?

《中觀四百論》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猶安然睡,有誰暴於彼?」

《入行論》中也云:「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故為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修持憶念死亡之功德

GIF

假使能生起觀修憶念死亡的真實念頭,譬如,假設自己已經被斷定,在今明日之內必將死亡。只要對正法有少許的概念,大多數人就不會對親友等有依依不捨之情,完全能斷除對彼等的貪戀,並對布施等具有實在意義的善行生起濃厚的興緻。

同樣,(若能生起觀修憶念死亡的真實念頭),也會由衷地意識到為了利養等而使出渾身解數的行為是毫無實義的顛倒之行,從而與惡行一刀兩斷,堅持不懈地積累皈依、持戒等等善業,為邁入殊勝的果位而披荊斬棘、傾力攀登。並將位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眾生引往那(最終的解脫彼岸。)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總之,現在已是士夫們成辦大義的緊要關頭,獲得殊勝之所依——(暇滿人身)的機會僅此一遭,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住於惡趣,能有幸趨往善趣的機會萬不得一,並且極有可能前往無有閑暇之地,在那種忙碌不堪的地方,就不可能再獲得修持正法的時間了。

即使獲得了可以修持大義的人身,而沒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就是因為不會死亡的念頭所導致的。

因此,執持命不該絕的觀點,就是通往一切衰落之門;能憶念死亡,即是抵達盡皆興盛之門。

所以,千萬不要執持只有無緣修持其他深奧法門的人才需要修持此法,以及僅須在觀修之初稍加修持,而無須長期連續不斷修持的觀念,而應自始至終對此不可或缺的法門,從心靈深處生起定解,並持之以恆地修持。

布頓法王云:「此生無暇速疾睹死神,恰似牽至屠場之畜生,每一剎那均往死亡奔,當思註定死亡仁欽哲!莫為今明雜務念頭轉,百種心思終應歸於一,可怖閻羅相迎於吾前,榻間呼吸斷絕命終時,除法別無助益仁欽哲!」

GIF

上師如意寶也教導我們:

「如果沒有生起猛厲的死亡無常之意念,就會不知不覺地被繁華似錦、五彩繽紛的利益、名聲所勾引,並為其所役使,無論行持聞思修持的何等善業,也全部成為相似之善,對來世沒有利益。

在無法戒除渾渾噩噩的愚痴沉睡、說三道四、大吃大喝中,被這些無聊之事所轉。若能生起猛厲的無常之念,則不但在臨終之時無有後悔之心,反而會在此基礎上,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生起樂不可支的欣喜之情。

所以,思維死亡實在是事關重大!」

敬摘錄《開啟修心門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智菩提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會有無明?
為什麼親朋好友有錢、有地位了,就看不起自己?

TAG:悲智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