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國外廣播玩了哪些花樣?出了哪些爆款?

2017年國外廣播玩了哪些花樣?出了哪些爆款?

新春快樂

HAPPY CHINESE NEW YEAR

本文版權歸《中國廣播》雜誌所有

轉載請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2017年2月13日,第六個「世界廣播日」。聯合國電台記者張立在其特別製作的報道《聯合國慶祝世界無線電日:廣播就是你們!》一文中指出,無線電廣播自1920年走進人們的生活,直到今天仍然在信息獲取和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統計,全球目前共有超過4.4萬個電台。即便是在欠發達地區,廣播覆蓋率也已超過75%。也就是說,比起互聯網、電視等『後起之秀』,廣播這一歷史悠久的媒介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017年,網路新媒體的發展對包括廣播在內的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然而,廣播媒體通過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繼續綻放著奪目的光彩。

一、世界部分國家廣播收聽情況

(一)美國廣播:AM/FM最受司機歡迎,網路廣播收聽持續增長

根據特里同數字(Triton Digital)和愛迪生研究(Edison Research)聯合發布的報告,2017年,在美國18歲及以上開車的受訪者中,AM/FM廣播是最常聽的,其次是CD、網路廣播和衛星廣播。美國公眾收聽網路廣播的比例持續增長。2017年,12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61% 的人在一個月內聽過網路廣播,而超過一半的人(53%)在一周內收聽過網路廣播。

自2010年以來,車上收聽網路廣播的聽眾一直在增長(比如在網上收聽調頻廣播或收聽其他網路音頻)。2017年,40%的美國手機用戶使用手機在車上收聽網路廣播,而2010年僅有6%的人收聽。

潘多拉(Pandora)網路電台在12歲以上的聽眾中知名度最高,其次是心享電台(iHeartRadio)和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聲田(Spotify)。32%的受訪者在調查前的一周曾聽過潘多拉,18%收聽過聲田,13%收聽過心享電台。

(二)英國廣播:傳統廣播收聽總體穩中略升,網路廣播未見大幅增長

英國廣播收聽率調查機構Rajar 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到三季度,英國廣播周平均到達人數為4883.8 萬人,比2016年同期的4822.5萬人增加61.3萬人;周平均到達率為89.7%,周人均收聽時長為22.2小時,而在2016年一到三季度,這一數據為20.7 小時,同比增長7.2%。

2017年一到三季度,英國廣播公司(BBC)廣播周平均到達人數為3466萬人;周平均市場份額為52.4%,比2016 年同期的53.6% 略有下降。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在15~44歲人群中的平均市場份額為37.2%,同比下降0.5% ;在45歲以上人群中的平均市場份額為61.1%。從上述收聽人群數據來看,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在尋找年輕聽眾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年前三季度,英國網路廣播周平均到達人數為3215.6萬人,周平均市場份額為45.4%,周人均收聽時長為14.6小時。而在2017年前三季度,英國網路廣播周平均到達人數為3188.4萬人,同比略有下降;周平均市場份額為45.4%,周人均收聽時長為14.7 小時,同比持平。

英國商業廣播周平均到達人數為3532.5萬人,與英國廣播公司廣播(3466萬人)不相上下。周平均市場份額為45.0%,是英國廣播公司廣播總體市場份額(37.2%)的1.2倍。

(三)俄羅斯廣播:超半數人愛用收音機聽廣播

時至今日,俄羅斯人仍然保留了愛聽廣播的「民族傳統」。2017年2月13日「世界廣播日」,俄羅斯各大廣播電台都為此舉行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舉辦了24小時全球廣播馬拉松節目,俄九個位於不同時區的城市共同參與連續直播。

調查發現,「好聽」是人們喜歡收聽廣播的主要原因。此外,俄羅斯廣播電台大都「很潔凈」,很少或完全沒有廣告插入。即使是在電台里偶爾聽到一些廣告,也不會讓人感覺煩心,因為廣告的內容和形式都會保持相應的水準。每座電台大體都有自己的固定聽眾群,電台節目的製作方式和水平與這個聽眾群的知識結構、認知水準及審美基本適應。俄一家電台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在互聯網似乎橫掃一切的今天,傳統收音機仍在俄羅斯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國外廣播媒體發展的新動向

(一)隨著傳輸技術發展,調頻廣播開始關停

2017年1月11日起,挪威陸續關閉了國內的調頻廣播,其中率先告別調頻廣播的是其北部城市波德,挪威因此成為全球首個停止調頻廣播的國家。截至2017年12月13日,這一計劃的執行範圍擴大至挪威全境。按挪威政府的說法,之所以將調頻廣播換成數字音頻廣播,是因為考慮到峽灣、高山等地形因素,數字音頻廣播的成本更小。

瑞士打算於2020年啟動類似調頻廣播換數字音頻廣播的行動,英國和丹麥也在考慮相關計劃。英國數字廣播專案的發言人表示,英國將在數字廣播收聽率達到50%時考慮向數字廣播全面過渡。

作為第三代廣播,數字廣播具有失真小、噪音低、音域定位準、覆蓋面廣、頻譜利用率高等特點。雖然數字信號廣播(DAB)接收器的價格遠高於傳統調頻廣播接收器,但從長遠來看,向數字廣播轉型代表著廣播發展的未來方向,轉型不可避免。

(二)「實驗室」漸成廣播媒體標配,建立創意孵化機制

頂級廣播媒體爭相成立實驗室,以適應兇猛襲來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浪潮,抓住越來越寶貴的注意力資源。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實驗室」始於2012年,致力於用技術推動新聞業的發展,如今發展得更加成熟。從早期由少量員工兼職發展到目前由20人組成的專職團隊,人員背景涵蓋了記者、科學家、開發記者和廣播專家。在英國廣播公司實驗室的54個項目中,有34個項目都和技術開發有關,包括文字-語音的相互轉換、多語言媒體分析監控、ALTO多語言虛擬配音工具、Audiograms音頻可視化工具等。另外,英國廣播公司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對新聞形式的進一步創新,如虛擬現實(VR)新聞、新聞結構化等,以保證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創新能夠從多維度促進新聞業的革新。

加拿大廣播電台數字研發實驗室(DigitalR&DLab)又稱RC實驗室,團隊可以從加拿大廣播公司的其他部門借用人員,對於內部員工不擅長的工作,比如編輯虛擬現實(VR)視頻,還能僱傭自由職業者來做。該實驗室正在研發聊天機器人,並設立了「創意孵化器」。實驗室目前每年可資助四個創意項目(每個可分配兩萬加元)。加拿大廣播電台的員工提出的孵化項目經評審團挑選和公開投票後,勝出方案的作者將與開發者配對,並用三個月的時間將想法變為現實。

(三)試水內容付費模式,探索盈利空間

全球互聯網綜指(Global WebIndex)發布的《趨勢2017》報告指出,免費+ 廣告的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廣告攔截工具變得越來越流行,這意味著消費者變得更加挑剔,他們不認同甚至不願觀看廣告內容,而廣告卻是免費內容的核心。亞馬遜Prime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模式:將各種類型的服務(音樂、電影、視頻、外賣等)置於同一個會員計劃中,將人們願意為之付費的服務和不願付費的服務捆綁銷售。

2017年初,心享電台推出了兩個付費產品iHeartRadio Plus 和iHeartRadio All Access,在產品中升級了用戶體驗。基於用戶的反饋,新產品還增加了直播保存功能,用戶可以將正在電台中聽到的歌曲直接保存在播放列表中;增加了重播功能,用戶點擊重播(Replay)便可再次播放這首歌曲;增加無限跳歌功能,從之前限制跳歌(Skip)的次數到無限制跳歌,升級後的新產品提高了用戶體驗,使互動性越來越強。

(四)視頻化成為融媒體主戰場

全球互聯網綜指發布的《趨勢2017》報告在展望影響2017年行業格局的數字媒體發展趨勢中,就提出了移動先行、視頻的勝利等觀點。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調查報告也顯示,85%的美國成年人在移動設備上獲取新聞,而就在一年前,這個數字是72%。2017年,進一步加快了視頻化的步伐。

美國KMOX電台擁有92年的歷史,既是美國聖路易斯市最大的電台,也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分台,覆蓋全美超過44個州。在內容的運營上,KMOX電台致力於打造「看得見的廣播」「可視化廣播」。

「Video is king(視頻為王)」是KMOX的口號,其在視頻策略上有三種方式:短視頻、視頻直播以及音頻向視頻轉換。KMOX特別重視短視頻開始幾秒鐘的內容選擇,要求「開門見山」,每段視頻必須加上字幕,五秒內抓住受眾眼球。對於視頻直播,KMOX強調了其在突發事件和有趣好玩的事物行進中的即時展現,事件現場直播既要充分保證與受眾互動,又要保證足夠的時間長度。音頻轉視頻則能有效彌補廣播在視覺上的不足。

法國廣播公司也明確提出,近年的主要投資方向在於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在內的多平台傳播渠道的開發和建設。如今,法國廣播公司也將業務拓展到視頻領域,推出法國新聞頻率電視版。

(五)與社交媒體的合作機制化

國際廣播監控協會(IABM)首席技術官斯坦·穆特(Stan Moote)的研究發現,美國人相對更喜歡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英國人也差不多,人們更喜歡在線上看到新聞以後參與互動。根據愛迪生研究報告,美國年輕人對社交媒體的喜好也越來越集中於少數頂級平台。12到24歲的美國人中,90%是臉書(Facebook)、色拉布(Snapchat)或照片牆(Instagram)的用戶。廣播媒體充分利用這些社交媒體,不僅能廣泛傳播新聞,還能與受眾深度互動。

KMOX電台數字內容經理斯普里格斯女士介紹,其社交媒體平台的核心策略為:以主播、記者為單體,全員簽訂新媒體任務合同,建立社交化的受眾群,引流社交平台用戶到電台自建網站,進而打造電台品牌。除了每日推文外,KMOX 還要求主播、記者製作播客、評論,或者自己做視頻採訪,發布到社交平台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全台全民社交化的運作,他們的官方網站KMOX.Com 獲得每年560萬人次的訪問量、760萬人次的瀏覽量,在社交媒體臉書、照片牆等平台都開闢了官方帳號和主播、記者個人帳號。

(六)創新營銷模式,精準匹配廣告客戶需求

1.數據和洞察力營銷

心享電台的母公司美國心享傳媒集團(iHeartMedia)試圖利用自身大量的廣播電台及數字平台增加其廣告收入,推出了廣告的智能音頻(Smart Audio)戰略,該技術能夠為廣告商建立詳細的受眾檔案,並利用這些數據推廣營銷活動。這些數據一方面來自心享電台的上億用戶,另一方面來自對消費者和消費行為的研究以及社交網路,廣告代理機構可以利用受眾檔案設計營銷計劃以抵達目標受眾。此外,智能音頻將允許廣告商選擇投放廣告的時機,例如:特殊天氣或某地體育賽事時,智能音頻將基於實時環境及時提供適當的營銷活動。

2.自動化營銷和程序化廣告

程序化購買就是基於自動化系統(技術)和數據來進行的廣告投放。它與常規的人工購買相比,可以極大地改善廣告購買的效率、規模和投放策略。對於廣播而言,推動自動化、程序化購買,可以大幅提升廣告策劃和投放的效果。買主在程序化購買市場中看到廣播的身影,也能提高他們對於廣播的信心,讓廣播獲得更為公平的市場待遇,進而在數字化營銷中分得一杯羹。

在傳統廣播領域,Katz(全美最大的媒介代表公司,主要經營美國廣播和電視的本土長尾市場)聯合Jelli(新興的廣播數字營銷公司,目前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開發出Expressway——一個整合了超過4000家傳統電台的廣播廣告程序化購買平台。

而在網路音頻領域,德國音頻營銷機構廣播聽眾測量公司(Radio Audience Measurement,簡稱RMS)與Amnet(全球領先的程序化購買技術服務公司)和

AppNexus(全球領先的ADX平台)共同合作,推出了業界第一個程序化音頻廣告,為漢堡王進行廣告宣傳,實現了廣告的實時控制和優化。

(七)播客再次復興,廣播媒體優化播客製作

皮尤研究中心的媒體報告稱,2017年,40%的美國人會在汽車上用智能手機收聽播客節目,而在2010年,這一比例僅有6%,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等媒體會越來越看重播客市場。

美國各大媒體2017年度播客排行榜中,多檔播客節目來自廣播媒體。蘋果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費城公共電台WHYY 的皇牌談話節目「FreshAir」蟬聯2017年度美國下載次數最多的播客。「This American Life」也是美國的公共廣播節目,目前約有200萬聽眾收聽,主要內容為非虛構新聞,有時也包含隨筆、回憶錄、現場錄音與短篇小說。「Radiolab」是紐約公共廣播(WNYC)的一檔科普類播客節目,節目內容常常涉及宏大的科學、哲學概念,卻一點也不枯燥生硬。

三、互聯網音頻業務衝擊傳統廣播

(一)流媒體音樂平台競爭激烈,風頭更勁

現在,如果提起「收聽廣播」,場景與以前大不相同,用戶正逐步拋棄傳統廣播電台的概念而接受「大廣播」概念,互聯網音頻平台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聲田(Spotify)活躍用戶人數已達1.4億人以上,估值達160億美元,在流媒體音樂服務市場上佔據著「無可爭議的市場領導者」地位,其付費用戶人數已從2012年的500萬人大幅增加至2017年的6000餘萬人。最新數據顯示,蘋果音樂已經獲得了2000萬付費會員,這意味著蘋果音樂每個月可以獲取兩億美元收入。美國人氣音樂平台Smule 獲騰訊領投5400萬美元融資,2017年營收為1.01億美元,同比增長54%。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宣布將於2018年3月新上線一款音樂流媒體服務,這款名叫Remix的產品將提供與聲田類似的音樂付費點播,同時涵蓋一些來自YouTube的短視頻。

(二)智能語音資訊悄然興起,平面媒體入局與廣播競爭

試圖採用語音資訊來吸引讀者注意力的媒體不在少數,平面媒體的入局更讓本以音頻見長的廣播媒體感受到壓力。2017年,《華盛頓郵報》網頁版推出「讀新聞」實驗產品——亞馬遜Polly。聽眾可通過Polly收聽商業、科技、娛樂和生活方式4個板塊的資訊,提供47種真人發音,支持24種語言。在Polly的測試階段,至少25%的聽眾會使用Polly聽完整篇文章。

2017年2月,《紐約時報》發布每日更新的語音產品The Daily。在The Daily中,《紐約時報》利用已有的技術和評判體系,製作語流適中、適合讀者閱讀習慣的音頻精選版《紐約時報》,每天早晨6點播出,時長20分鐘。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The Daily的下載瀏覽量已達2000萬次,迅速躥至iTunes熱度榜。

《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的智能語音資訊產品受到歡迎,體現的正是用戶對優質語音資訊產品的需求。美國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曾在2017年預測中提到:「觀眾的逐漸成長,讓他們開始擺脫臉書假新聞和推特上魚龍混雜的信息困擾。內容製作人員、原創節目和聽眾需求的逐步增長,讓我們有理由相信,2017年音頻新聞節目會愈加火爆,並在如何快速響應突發新聞上做出進一步嘗試。」

(三)廣播媒體與音頻流媒體的矛盾顯現

五年前,幾乎市面上任何手機都支持FM調頻收音機功能,打開它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廣播。而現在很多智能手機去掉了這個功能,改成收音機應用程序了。2017 年,蘋果公司就因為此事在美國廣播界引起軒然大波。

2017年八九月份,美國接二連三受到颶風襲擊,有線網路與無線移動通信基本癱瘓,調頻廣播成為民眾獲取天氣情況、救援信息的重要渠道。2017年10月,美國政府曾特別要求蘋果公司激活手機中的調頻收音機功能,美國廣播協會(NAB)也呼籲蘋果公司在未來的機型上重新加入調頻收音機功能。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一直在流媒體音樂方向尋求發展,繼iTunes音樂商店提供數字音樂下載服務後,2015年6月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Apple Music,集音樂下載、流媒體音樂電台和流媒體音樂服務於一體。蘋果公司屏蔽手機上的FM 廣播功能,被解讀為旨在保護自己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四、國外廣播媒體未來發展趨勢

(一)智能語音技術飛速發展,廣播面臨機遇與挑戰

1.智能語音助理

路透社研究所2017年數字新聞報告顯示,作為新的新聞平台,智能語音助理已經超越了美國和英國的智能手錶。另有數據顯示,語音助理市場份額將達到36億美元,蘋果公司的Siri、微軟小冰、谷歌助理、三星Viv 都想分一杯羹。

2017年1月在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頗受業界關注,展出的許多電子產品都內置了亞馬遜Alexa語音助手。Alexa是首個通過語音指令驅動的人工智慧語音助理軟體,例如:你只需要呼叫「Alexa」,就能對已經連接數百個應用的Alexa 下達工作指令。目前,Alexa已連接優步(Uber)、推特(Twitter)和彭博社新聞等應用,同時,Alexa和Echo音箱逐漸成為了智能家居的中樞。

此外,谷歌推出語音轉文字聊天應用Supersonic,用戶按住麥克風按鈕說出信息,就能發送和接收帶有移動表情符號的文字信息。這款軟體目前已經登錄iOS客戶端,不過只在一些特定的地區推出。

2017年7月,任天堂推出了iOS和安卓版Switch Online應用。《噴射戰士2是第一款使用Switch Online的遊戲,該應用幫助玩家語音聊天,以及通過社交媒體發送遊戲邀請。

2.音頻搜索引擎

美國未來今日研究所(FutureToday Institute)發布了《2018 年傳媒業技術趨勢報告》,介紹了75個傳媒從業者應該著重關注的技術趨勢,其中包括音頻搜索引擎。

2017年12月,蘋果公司完成了對初創公司Pop Up Archive的收購。Pop Up Archive專註於轉錄、組合和搜索音頻,工具套件中有播客搜索引擎Audiosear.ch,可以將語音轉化為文本,然後對其進行索引和分析,建立數百萬個數據點。蘋果公司對Pop Up Archive的收購,尤其是播客搜索引擎Audiosear.ch的引入,有助於提高蘋果播客平台上的數十萬歌曲節目的可知性和可變性。

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一家創業公司Audioburst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索引音頻。Audioburst並不是用關鍵詞,而是使用自然語言技術,讓電腦自動識別用戶表達出的意思,然後適配正確的內容。比如:用戶可以使用智能語音應用程序進行提問,這些應用程序將篩選一系列音頻信息,並提供符合要求的片段。隨著語音交互的不斷發展,音頻搜索在未來將會成為重要的技術趨勢。

3.音頻水印技術

數字水印技術是一種信息隱藏技術。所謂音頻數字水印演算法,就是將數字水印通過水印嵌入演算法,嵌入到音頻文件中(如wav、mp3、avi等),但是又對音頻文件原有音質無太大影響,或者人耳感覺不到它的影響;然後再通過水印提取演算法,將音頻數字水印從音頻宿主文件中完整地提取出來,而這嵌入的水印和提取出來的水印,就叫音頻數字水印。美國著作權管理綜合方案提供商Verance 的面向方面編程(Aspect)技術是支持ATSC3.0音頻水印標準的底層技術。Verance公司首席執行官NilShah表示,2017年,他們已在有300~400戶家庭的市場投放了水印閱讀器,參與測試的聯盟成員正把節目加嵌水印供閱讀器捕獲,第三方人口數據為參與電視台提供一系列健全的報告。這些試驗中,水印接收器為獨立設備,但最終目標是將該技術納入音視頻接收終端的設計中。

(二)智能音箱開始普及,重塑音頻收聽體驗

2017年5月,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研究發現,亞馬遜兩款智能音箱Amazon Echo和Echo Dot今年有望獨佔美國市場70.6% 的份額。這兩款產品都配備了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播放音樂、預訂優步專車或打開照明燈。亞馬遜Echo的競爭對手Google Home佔據23.8%的份額, 剩餘份額則由其他技術公司的同類產品瓜分。

2017蘋果公司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發布HomePod智能音箱,聲稱將重塑家庭音樂體驗。HomePod是一個智能揚聲器,它能夠與蘋果音樂建立連接,智能化地為用戶推薦音樂,還能根據空間大小智能調節立體聲音效果。這款音箱擁有6個麥克風,用戶可通過語音控制功能與它進行語音交互。這其中還包含了新聞元素,例如:用戶可以通過HomePod詢問體育比賽的結果、收聽全美公共廣播的節目、播放播客和了解最近的新聞等。

2017年12月,日本即時通訊應用Line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Clova Friends,除具備獲取新鮮新聞資訊、天氣信息、播放音樂、控制智能家居等智能音箱的「標

配」功能外,在音樂內容上,Clova Friends還接入了Line Music超過4000萬首歌曲的曲庫。

(三)聊天機器人異軍突起,或成新一代資訊應用程序(App)

自2016年4月臉書公布要在其移動聊天應用Messenger上構建機器人平台,Messenger上的各類聊天機器人數量在半年內猛增至3.3萬,其中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Buzzfeed等媒體開發的機器人。

《華盛頓郵報》在三個平台上搭載聊天機器人。第一個聊天機器人搭載在Facebook Messenger上,可以分享及推薦《華盛頓郵報》的最新文章,用戶也可以通過臉書發送「Washington Post」去查看頭條新聞,或詢問機器人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的新聞故事。第二個研發的聊天機器人是提供「辯論短消息服務」,在美國總統辯論過程中,讀者可以通過程序對辯論所涉及的事實進行核查,也可以獲取來自記者關於辯論的實時分析——豐富的圖表、動畫、表情等人性化元素,讓人感覺彷彿在與一位真實的朋友聊天。「Feels」是第三個聊天機器人,在美國總統大選三周前,「Feels」聊天機器人每天晚上以一個簡單的問題與讀者互動:「今天的大選讓您感覺如何?」隨後的第二天早上,聊天機器人便向用戶推送關於前一天大選的感覺圖表和關於用戶感覺的原因摘錄,而這也得「Feels」成為了一個友好的形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聊天機器人程序中也有三條路徑:Top Stories(頭條新聞)、Stories for you(定製新聞)和Ask CNN(向CNN 提問)。「定製新聞」即個性化推送,用戶可跳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全文瀏覽,也可閱讀機器人總結的新聞概要。「向CNN 提問」則要求用戶輸入關鍵字來獲取相關新聞。

(四)VR/AR 來勢洶湧,涉足虛擬現實技術刻不容緩

近期,虛擬現實(VR)技術的應用從單個內容的嘗試和創新向平台化、系統化內容的製作發展,並從實驗室邁向了市場化階段。全球互聯網綜指發布的《趨勢2017》報告中指出,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AR)提供了封閉而高度浸入式的體驗,隨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成為主流,它們的大規模發展勢在必行。

毋庸置疑,虛擬現實技術也將深刻影響新聞業。2017年9月,美聯社發布的研究報告《虛擬現實如何影響新聞業》指出,移動革命展現出無限可能,3D「沉浸式」新聞會比我們設想的來得快得多。各家媒體不斷加大投入,試圖搶佔先機。2017年,英國廣播公司成立了虛擬現實製作工作室BBC VR Hub,並推出虛擬現實應用程序(App)——BBC Taster VR,這都是主動適應變化的體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設立全新的浸入式新聞部門「CNN VR」,每周一期的虛擬現實新聞,讓受眾通過全新的視覺體驗了解全球大事。當然,虛擬現實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達到理想中的感官效果,與媒體內容進一步契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單位:

鍾新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

王嵐嵐系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廣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微信編輯 | 饒 雷

編審 ▏劉浩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廣播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廣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