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納溪貢茶.等您回家之七:一路行吟酒與茶

納溪貢茶.等您回家之七:一路行吟酒與茶

作者:初旭

「自昔瀘以負盛名,歸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靈氣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來系纜結詩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從這首《瀘州紀行》中,我們尋找到了杜甫在瀘州的足跡。其實,杜詩人一生來過幾次瀘州已無文字可靠,但有文字可考來過兩次,一次是順沱江而下到瀘州,另一次是順長江而下到瀘州。順長江這次旅行,自然路過納溪長江上的大渡口,與納茶結緣。

此話應該從李白杜甫二人的友誼說起。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少年時期父親杜閑還時任兗(yan)州司馬,自然家庭環境優越,過著較為定富足的生活,同時還是一位實足的文學愛好者。那時,李白還因觸怒權貴放歸山林,正在四處打爛賬,偶然機會來到杜甫家中,雖然是落魄文人,但國家級詩人的桂冠還戴在頭上,自然受到盛情款待。在這裡,李白遇到了自己的文學粉絲杜甫,兩人一見如故,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正如杜甫在詩中描寫當時的情形一樣:「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雖然二人當時的地位懸殊較大,但文學情結大大地縮短了彼此的距離,性格孤傲的李白和默默無聞的杜甫彼此投緣自不必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人有個人的事情要忙碌,兩人各奔東西,但有詩互相寄贈。杜甫的詩中充滿了對李白的崇敬,而且對李詩風格評價甚恰。如《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日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李白大杜甫11歲,雖然地位懸殊,年齡懸殊,他們以誠相待,以詩相贈。他們的友誼純凈如水。在《杜甫詩集》可以見到十多首與李白有關的詩歌,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但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見到三首即《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等。

在酒罈上,我們所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把李白稱為「詩仙」,也稱他為「酒仙」,彷彿李白的詩首首都瀰漫著酒的醇香,其實真相往往隱藏在最深處。檢點唐詩,你會發現,原來,李白與酒有關的詩並不是最多的,李白現存一千五百多首詩文中,提到酒的有一百七十多首。而另一位與他同時代,後來且與他齊名的偉大詩人杜甫,現存一千四百多首詩作中,與酒有關的詩作就有近三百首之多,為何李白在酒罈有如此影響,杜甫連「酒仙」的邊也沒有沾上,這一切都源於杜甫這位鐵杆粉絲一如既往地給李白「紮起」。這種「紮起」,可謂五體投地,按照我們現代人的說法叫:我不懂你在不在乎我,我只懂我很在乎你。

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他在成都生活期間,雖然《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面,說草堂破了,草堂旁邊住的小兒把他茅屋的草抱走了,感覺好像對他不怎麼友善,但實際上他在成都生活也是比較舒適的,在天府之國的成都,吃穿還是不愁的,其代表作《春夜喜雨》中,一個「好」字開頭,將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躍然紙上,詩歌的結尾給我們展現了: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海的意境,古人有言為心聲之說,可見當時杜甫的幸福指數之一斑。

那時的瀘州、納溪一帶,是中國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交匯點,坐擁長江,水路十分便捷。在南方的絲綢之路上,主要的貿易產品就是絲綢和茶葉,而四川是絲綢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茶葉的主要產區。當時的運輸條件,除了馬幫以外就是水路,應該說納溪貢茶,隨著美酒也是到了成都,杜甫雖然錢不多,但有一定的名氣,品嘗納溪貢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杜甫在成都呆了兩三年,擁有自己的草堂,並已習慣了成都的平原生活。但到了762年,資助他的成都官員嚴武去世了,他就決定離開成都回老家河南去。那時沒有路況報告,自己的偶像李白大哥又寫了駭人兮兮的《蜀道難》,杜甫便沒有選擇從川西北往北方走,而是選擇了從水路走,從成都出發,到樂山、宜賓,然後納溪、瀘州,再往三峽那個方向,去湖南、湖北,最後病死於湖南。

那時沒有客船,也沒有游輪,只能坐一艘小船順江而下。從宜賓出來,到了納溪大渡口,他又欣賞過偶像李白在清溪溝所創作的《峨眉山月歌》,一來下船投宿,二來也領略一下「夜宿清溪向三峽」的美妙。從杜甫與李白的友誼來看,有名人足跡的地方,自然成為人們追隨朝拜的「聖地」,杜甫夜宿清溪溝也成為最佳的選擇。筆者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前不久出差杜甫老家河南,聽當地老鄉說,當年范仲淹就是筆者出差的鄧州,應摯友滕子京之情,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那裡還有一個范仲淹的花洲書院,出差時間緊張,筆者還是熬費苦心說動同事一起,參觀了花洲書院,漫步書院,敬仰有加,並在范仲淹雕像前合影紀念。可以想像,那時的杜甫。是和我們一樣的心境來到納溪清溪溝的。

我們都知道,杜甫的人生和創作,都受到了佛教的影響。他到了當年寺廟林立的清溪溝,酒肉之事自然免了,但一杯納溪清茶陪伴他度過美妙的清溪之夜無可厚非,也是年逾五十多歲的杜甫一生當中最為欣慰事情。

杜甫的許多時光幾乎都在漂泊中度過,他的艱辛、逆境和妻兒分離,使他長期處於精神的極度悲苦之中,加之時代和社會環境的戰亂,他想舉家團圓幾乎就是一種夢想。於是,他讓心放鬆,休閑于山水間,以茶求樂,品茶解愁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清溪溝早已不是唐代的老樣子,走在風景如畫的清溪溝,完全可以想像當年情景,春日的黃昏,杜甫坐在清溪邊上,一邊飲著茶,一邊饒有興緻地和當地的文學愛好者們吹著玄龍門陣,旁邊有翡翠鳥在鳴叫,蜻蜓輕立的意境來。清溪溝,是中國文學的節點,李白來過,沒有回來,杜甫來過,也沒有回來,春風依舊,茗盞猶香,斯人已去。只有野山上的的老茶樹,一年年冒出新芽,記著春天的到來……(來源:2018年2月23日川江都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中渝御府青創茶館-夢想的「木牛流馬」
綠茶,有關學習咯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