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催眠能治療和處理心理問題的原理

催眠能治療和處理心理問題的原理

01

廣義的催眠無處不在

催眠既不是魔術,也不僅僅是催人睡眠,實際上,催眠真真切切存在於生活中,但它並不神秘。作為一種臨床心理治療技術,在催眠師的暗示下,催眠通過一套預先設計的流程來幫助被催眠者放鬆並集中注意力。從通俗的意義來理解,催眠無處不在,只要是專註的狀態就是催眠,人們在看電影、看小說和繪畫等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被催眠現象。

專註看電影或者電視劇時,被情節吸引,就是一種催眠現象。

02

催眠師如何給別人處理失眠和疼痛

近10年的催眠實踐,讓催眠師李濤篤信催眠的治療效果。幾年前,一位剛剛升職的公司高管,因為經常整晚睡不著覺,對生活和工作幾乎喪失了信心。在和他交流的過程中,催眠師李濤發現他屬於那種高暗示感受性的人。不到5分鐘,催眠師李濤就讓他進入很深的催眠狀態,直至沉沉入睡,醒來後,這位公司高管如釋重負,重新找回了先前的自信。

李濤一個患肝癌的朋友,癌症晚期疼得受不了,李濤和他聊了一會兒,讓他進入較深的催眠狀態。一個小時後,病人的痛覺消失,並且在此後的24小時內,沒有依靠任何止痛藥也不再感覺疼痛難忍。

03

催眠治病只是對話潛意識,激發人的自我治癒能力

事實上,自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催眠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受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催眠為神職人員所應用,作為一種「法術」或「法道」來呼神祛魔。

後來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出現後,催眠的理論基礎才慢慢形成。

佛洛伊德將人類整個意識比喻成一座冰山,在他的觀念里,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屬於顯意識,約佔意識的12%,冰山隱藏在水面下的88%就屬於潛意識了。人的言行舉止,只有少部分由顯意識控制,其他大部分都由潛意識主宰,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而已。

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基本原理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對意識起決定作用,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這個反作用,以往我們注意的只是意識中顯意識的能動作用,卻沒有注意到意識中潛意識的消極負面作用。可以說,潛意識是潛藏在我們內心世界深處的一股神秘力量,它在形成後,反作用於人的身體,從而影響了我們的思維和健康。

催眠是催眠師與被催眠者潛意識取得溝通的渠道,它藉由催眠師直接或間接的暗示,讓被催眠者進入一個設定的情境中,引發被催眠者原有但不被察覺的潛能,將被催眠者原本的悲傷情緒轉換或釋放,進而激發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緒癒合能力,最終達到催眠治療的目的。

心理諮詢治療中心主任劉鷹一再強調,真正在催眠治療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個人的自我治癒能力,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3月1日免費催眠課程開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催眠培訓任光增 的精彩文章:

一個理工博士教你如何成為合格的心理諮詢師!這就是心師選擇學習美式催眠的理由(上)

TAG:催眠培訓任光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