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劉邦頭疼的異姓諸侯王問題,到底是怎麼來的?

讓劉邦頭疼的異姓諸侯王問題,到底是怎麼來的?

文/陳德方

劉邦與項羽爭霸的過程中,一些割據的各國軍團以及劉邦自己的系統分出來的軍團首領(韓信)分別被劉邦封為諸侯王。劉邦先後剿滅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留下了中國歷史上首個開國大規模屠殺功臣的惡名。

劉邦立國的時候,為何會有諸侯王問題,又為何讓諸侯王做大,進而威脅到了皇權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來看。秦漢之前是連續五百年的封建制,王室權力衰微,諸侯並起,整個中原是分裂的。

西周的分封制,最終導致了東周的地域性割據,這種格局狀況延續了五個多世紀。各國根據自身的言語、文化、風俗、文字等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國家意識。這種長久以來被人認為合理的制度,但在戰國時代,已經難以為繼,所以秦國得以崛起并吞並六國。

儘管從大歷史的角度看,秦國崛起,一統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然而,在當時的各國來看,被滅國是一種巨大的恥辱。因此反秦的第一波其實來自各國的貴族。韓信是落魄的貴族,張良也是落魄的貴族,項羽則是貴族後裔。

除了貴族外,還有一部分如劉邦一樣的蕩寇,也趁機漁利,最終也獲得 了一席之地。項羽主導的大楚政權,本質是西周分封制的延續,目的是恢復秦國統一天下前的天下局面。所以,項羽形式上統一了天下之後,立即將天下分封了:

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經過秦朝統一以及建制以來的深刻影響,各國已經不願再受戰爭之苦,渴望統一是大勢所趨,所以漢王能從關中崛起。劉邦崛起於漢中,進而在關中稱霸,這對項羽來說是破壞分封的局面,應該討伐。劉邦的做大以及與項羽矛盾的公開化,導致其他各國面臨站隊問題。

這些諸侯王並非劉邦的嫡系,夾在劉邦與項羽之間,隨著雙方勢力的消長而選擇站隊。漢軍進軍彭城之前,諸侯王多數站隊劉邦,但是彭城之戰劉邦戰敗,陣營里多數諸侯王都倒向了項羽,劉邦手裡只剩下了建成侯彭越。

韓信北伐滅齊之後,整個戰爭狀況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如果韓信自立,那就是第三股勢力,如果韓信傾向於楚,那麼楚就勝利;他傾向於漢,那麼漢就勝利。最終,韓信還是保持了對劉邦的忠誠,但是強行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

劉邦靠這些人的支持消滅項羽,不得不保留一部分諸侯王的勢力。包括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人。這些名義上服從漢,其實是獨立的勢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劉邦並沒有實際上統一中國。

從前202年至前196年,劉邦通過豐沛集團的支持,先後解決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代相國陽夏侯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異姓王中唯有長沙王吳芮因勢小不構成威脅而得以保存。從此以後,劉邦大封劉姓為王,並斬白馬盟誓,非劉不王。

漢初的諸侯王問題是分封制度下的延續,是楚漢之爭的遺留問題。劉邦在出身中下層的豐沛集團嫡系的支持下,一個一個剪滅了諸侯王,奠定了劉氏天下。大漢從皇權有限,逐漸變成了皇權至高無上的政權。如果說劉邦有屠殺功臣的惡名,那更多是後人的誤讀,劉邦的行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3.《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

4.《豐沛集團與漢初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孟達被司馬懿殺死,諸葛亮該負什麼責任?
曹操終其一生不敢稱帝,曹丕為何就敢呢?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