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開鑿,1500多年的歷史,還看氣勢恢宏的雲岡石窟
「氣勢恢宏」這四個字,用來形容石窟再合適不過了。我國有很多的石窟,今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現存主要洞窟51個,造像5100餘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僅有幾厘米。並於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年間,前後持續60多年。遼金,遼興宗、道宗時期,遼皇室曾對武州山石窟寺進行過延續十年之久的大規模修整。明代時再度荒廢。後來清軍入關攻佔大同,雲岡寺院遭兵燹,淪為灰燼。清順治八年雲岡寺院得以重修。
雲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石窟就是現在的第16~20窟,亦稱為曇曜五窟。平面為馬蹄形,穹隆頂,外壁滿雕千佛。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
曇曜五窟
中期石窟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開鑿時期正好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長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後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層,左右分段,窟頂多有平棊藻井。
中期石窟
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還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龕,約有200餘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單窟形式出現,不再成組。
晚期石窟
歷經了1500多年的風風雨雨,雲岡石窟記錄了佛教造像在中國的發展軌跡,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它的價值,是無法計算的。
※原始先民的智慧,鑽出「冬天裡的一把火」,幾千年技藝面臨傳承危機
※《神猴:印度「哈奴曼」和中國「孫悟空」的故事在泰國的傳播》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