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節胖三斤的幸福煩惱,在英國可能不會有……

過節胖三斤的幸福煩惱,在英國可能不會有……

每逢春節胖三斤,這種幸福煩惱,大概是因為中國菜太豐盛美味了吧(傲嬌臉)。

民以食為天,舉世皆然,英國不例外。

提起英國菜,人們多半想到「魚和薯條」;要不「仰望星空」,實則沙丁魚身陷其中、露出頭尾的烤麵餅;哈吉斯,即蘇格蘭羊肚雜碎。

這類「黑暗料理」最多只能算特色菜,正經英國菜是何物沒人能說清楚。

任何一座英國城市、鄉鎮幾乎都可以找到中餐館、法餐館、意餐館。要想吃英國菜,似乎只能進酒吧,在菜單上挑選牛肉、土豆、洋蔥、豌豆做成的幾種燉菜。

美國人取笑:「想在英國吃得好,只能每天四頓英式早餐。」

英國菜為何名聲不佳?

記者向著有《味道》一書的英國作家凱特·柯爾屈赫姆求解,相約在英國首都倫敦近郊一間小咖啡館見面。進門處,食物櫃陳列永恆不變的英式甜點,曲奇、蘋果派、巧克力蛋糕……每樣都披著一層糖霜。

在書中,柯爾屈赫姆解答一系列疑問:羅馬人佔據英國期間吃胡椒嗎?黑死病大流行如何成了鄉村燒烤的起點?英國為什麼1569年禁止售賣水果?18世紀末,烤肉與道德有何關聯?從何時起,英國餐桌上不再「濟濟一堂」,而是一道道上菜?

與她見面,記者開門見山,提出那個「終極問題」:「為什麼大家印象中英國菜這麼難吃?」

柯爾屈赫姆顯然不止一次面臨這類提問,信心十足地為英國菜辯解,認定「沒有經典英國菜」不是大毛病,強調「大而無外、無所不包」是英國菜持續變化過程中顯現的重要特色。

英國作為帝國的擴張和作為島國的自給自足,就飲食而言構成一對矛盾。一方面,「日不落帝國」和自由貿易讓美食、香料、烹飪技藝從世界各地進入英國,使食物內涵幾百年間不斷變化;另一方面,英倫三島終年溫潤多雨,鄉村出產高品質牛羊肉、蔬菜瓜果,成英國菜的原料,守英國味道的底色。

工業革命造就速食文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促使英國人審視速食所含營養。速食與營養,形成另一對矛盾,同樣塑造了當今英國菜。

英國率先工業化,餐桌一度為壓縮罐頭、冷凍食品、果醬精糖所佔據,民眾幾乎忘了如何做菜。一戰爆發時,英國是全球最大罐頭消費國,但勞工階層在徵兵服役時顯露身高不足、健康欠佳、牙齒糟糕……政府意識到英國飲食造成的健康後果。

二十世紀兩場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進口中斷、物資匱乏,食物以配給方式供應。黃油和糖有限,政府充任「全民營養師」,讓民眾均等而最大限度地健康飲食,工業化所致健康後果得以緩解。

柯爾屈赫姆認為,二戰後歷經幾次反覆,英國人最終接受健康飲食觀念。如今,英國菜正在另一對矛盾中塑形:一方面以「難吃」著稱,另一方面英國恐怕每年有全球最多數量的菜譜和美食節目問世。

讓柯爾屈赫姆推薦五種值得嘗一嘗的英國菜,她列出烤牛肉、派、新鮮蔬菜、布丁。

記者追問,還有一種呢?她想一會兒,有點不情願:「那就魚和薯條吧。」

-END-

監製:李大偉

記者:桂濤

編輯:徐勇 王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頭條 的精彩文章:

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長子自殺,職業生涯致力科學
原來他們不限制塑料是因為能把垃圾送到中國

TAG:新華國際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