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半未婚者「恐歸」折射現實焦慮

過半未婚者「恐歸」折射現實焦慮

「你現在有對象了么?」「你準備什麼時候結婚?」「我這有個不錯的孩子,要不要見見?」如果你正好屬於長輩們口中的大齡未婚青年,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你是否也遇到上面的「三連問」?單身青年小邵從正月初一到初五,每天都要赴一場相親的約會,正月初三更是一天兩場,5天總計見了6個女孩。每到春節,婚姻問題總會成為長輩們的討論焦點,焦慮的父母忙著替未婚子女安排相親,而焦慮的子女則漸漸成了「恐歸族」。(2月25日《北京晚報》)

「每逢佳節被催婚」,尤其是春節期間,無論是微博還是朋友圈,都湧現出了被催婚、被逼相親的未婚者的吐槽。一項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718名未婚男女中,每到年關就要被逼婚的調查者達到359人,佔50%,而51.67%的調查者表示自己已成了「恐歸族」。

緣於此,「春節團圓的氣息」與「被催婚的苦澀」並存,對未婚青年來說,既感到深切的關愛,也感到莫名的壓力。為了逃避催婚、催相親,過年不願回家的有之,吃個團圓飯就走的有之,而父母及長輩們催婚、逼婚的方式也形形色色,不少青年有種被綁架的感覺,卻又無可奈何,「恐歸」便不足為怪了。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結婚生子意味著家庭圓滿與幸福,催婚也是為人父母的一種關愛,一種幫助兒女完成終身大事的職責所系,這需要為人子女的理解;從子女的角度來看,結婚生子是不是圓滿與幸福,取決於是不是那個「對」的人,而不是對自己妥協和將就,父母和長輩也應理解。

從深層次來分析,「催婚」與「反催婚」的角力也折射了現實焦慮。比如,某些地方對女性就業、升職的暗門檻依然存在,常將女性的婚姻狀況納入職場考量;飆升的房價、不斷上漲的物價等因素,也影響著未婚者相親、結婚的選擇,並不得不考慮「先立業後成家」;而父母則希望子女以家庭的完滿彌補職場的「劣勢」,其中也涉及到面子或家族聲譽問題。

說到底,並非催婚導致未婚者成了「恐歸族」,而是父母和子女都難以擺脫社會壓力與現實焦慮使然。要化解父母催婚與「恐歸族」背後的焦慮,一方面需要強化代際溝通,特別是子女應更主動,多向父母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打算,爭取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政府、社會和企業等多方面努力,通過政策的優化和輿論的引導,紓解未婚青年及家庭的焦慮。

作者:付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濟南 的精彩文章:

因為養了一隻蛙 我突然理解了爸媽
孫一席:鬧市「修心族」

TAG:愛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