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何用北大法學教授的理論支持張扣扣復仇?| 蘇力《法律與文學》

如何用北大法學教授的理論支持張扣扣復仇?| 蘇力《法律與文學》

原標題:如何用北大法學教授的理論支持張扣扣復仇?| 蘇力《法律與文學》



前些天張扣扣替母復仇殺人一案,引發議論紛紛,涉及的議題也相當多。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公權力的缺位、也可以看到人們對法律權威性的不信任、看到傳統文化對孝和復仇的肯定和讚頌等等。

具體案情如何我們不去深究,只是最近看書恰好看到北大法學院教授蘇力再版新書《法律與文學》以《趙氏孤兒》的復仇故事來講述復仇的正當性,改變了我對張扣扣案的觀點和立場。



其實,剛開始第一眼在微博上看到張扣扣案時,我也第一感覺是大快人心,但是一看評論叫好的太多,我開始警惕,讓我想起三池崇史電影《稻草之盾》,個人(尤其是超人或英雄)是不是有資格代替公權力執法?如果允許,邊界又何在?結果很可能導致叢林社會和仇恨的循環。


但是,蘇力教授從生物進化論、經濟學的博弈論、復仇制度化以及政治的中央集權的崛起分析了復仇的正當性和復仇制度興衰。

生物學進化論:唯復仇者能生存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復仇有利於人類的自我保存,因為復仇的「實際作用都是要打擊侵犯者,給對方施加某種痛苦,使對方不敢繼續或不再侵犯,從而保存了自己。」,這樣的人才能生存下來繁衍更多的後代。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如果沒有復仇能力對他人形成威懾,自己遲早要成為弱肉強食的對象。


而且復仇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滯後性,如張扣扣般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正因為有滯後性,所以有了理智的參與,有了細密的算計和安排,使得強者也懼怕弱者的復仇。


經濟學博弈論:一報還一報的最優策略

在博弈論研究的重複博弈中,最優策略是「一報還一報策略」,這個策略不僅有效的制止被人欺負,還能促進合作的達成,甚至最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誕生。


在進化論中,人類有親緣利他行為,在復仇中就是親人有為親人復仇的義務,所以張扣扣「子報目仇」顯得天經地義,本來,如此發展下去,隨著親人參與規模的擴大,勢必演化成家族世仇的仇恨循環,


但是,根據社會學研究,隨著復仇規模的擴大,復仇雙方很容易找到同一批人群,他們往往成為調停者。


此外,人數多了不利於合作,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而且組織成本極高,很多人都會出現責任懈怠和搭便車行為。


政治學復仇的制度化:復仇成為一種意識形態


如果只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隨著復仇的時間延長,仇恨很容易被淡忘,所以光靠生物學動力,復仇很難解決被淡忘的問題,於是文化動力成為主要動力,就是社會文化支持復仇的正義性,哪怕造成了過度復仇的後果,所以張扣扣贏得了如此多人的支持。不復仇,反而被認為不忠不孝。


復仇在文化的推動下被制度化,成為人們普遍的義務,甚至民間出現一種種讚美和鼓勵復仇的社會意識形態。


復仇制度的衰落:中央集權的興起

復仇的制度化在秦漢之後開始衰落,原因在中央集權的興起,公權力代替私人的復仇以避免的復仇的擴大化,維持統治的穩定。


但是,中國古代因為統治技術的局限,法律很難深入基層組織和偏遠地區,在這些地方,復仇仍然是維護社會正義的一種自我方式。


現代社會,雖然統治技術「一插到底」,但是,因為出現貪官污吏,或者有人把持公權力一手遮天,或者法律不作為,都可能導致復仇行為的出現,甚至贏得輿論的支持。


有人說中國法律和美國法律的區別:中國法律.txt;美國法律.exe.。如何轉化格式,我想,這是解決復仇行為的關鍵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胖讀書 的精彩文章:

《現實不似你所見》:一本毀「三觀」的極簡量子物理史!

TAG:小胖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