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激動!《舌尖上的中國》回歸!攢了4年的口水,沒想到…

激動!《舌尖上的中國》回歸!攢了4年的口水,沒想到…

品味中國| 品嘗人生

每逢佳節胖三斤,

但是這個春節,你可能會胖十斤!

因為在暌違四年之後,

2月19日晚,大年初四,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終於暖心回歸!

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里品味道中國

不同於傳統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僅記錄美食,還通過美食這個窗口更多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

大年初四晚,央視綜合頻道《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其中「器具」「食養」「融合」是三個新的創作主題方向。同時第三季還富有更多關於歷史文化、人物命運以及食物關係的思考。

深夜看到這些畫面

簡直要使勁捂住自己的嘴、壓住自己的胃

難怪都說《舌尖上的中國》是催胖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延續了一貫濃濃的中國傳統色彩,中國飲食文化講究依時而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它以中國獨特的文化符號詮釋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也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百味人生。

據介紹,《舌尖3》中,「器具」「食養」「融合」是三個新的創作主題方向;同時第三季還富有更多關於歷史文化、人物命運以及食物關係的思考。透過這些中華美食的故事,表達出中國人同食物之間的微妙情感與關係。

近觀食物之美,遠溯文化淵源

從《舌尖1》到《舌尖3》,已經從單純記錄美食,轉為挖掘美食背後更深層的內涵。《舌尖3》近觀食物之美,遠溯中華美食所根植的文化淵源,藉飲食之道深度挖掘更有價值和韻味的中國故事。

?第一集主題「器具」?

漫長歷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食材,烹調出最好的味道,從廚具到餐具,中國人發展出了獨特的工具智慧和審美意識。

這一集的導演駱永紅出生在江西都昌,這個與瓷都景德鎮有著頗多淵源的地方,塑造了他骨子裡對器皿的敏感,以器載味成了這一集的主線。食器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作為信仰、禮儀及日常生活的承載者,高度參與了社會文明的轉變。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註疏》的這句話已經奠定了「吃」這件事在文明中的位置。熱愛飲食並有「蟹仙」之稱的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談及的器物都是普通百姓日常所用。他對日常生活觀察獨到而細微,以實用作為器物立足日常的基礎,提出「凡人制物,務使人人可備,家家可用。」在花色繁多、價格昂貴的進口廚具充斥的現代廚房中,我們似乎正失去傳統中屬於中國廚房的色彩跟日常生命力的探討。這屬於中國人舌尖的文明,正隨著全球貿易的頻繁發生而變得氣質模糊。

將美食與美器融合,《舌尖3》的這種創新,播出後引起了熱議。有「吃貨」感到失望:「介紹了一堆鍋碗瓢盆,可是一道完整的菜都沒有講,這還是美食紀錄片嗎?」也有不少觀眾表示獨具匠心,「一口鐵鍋三萬六千次錘打;一把菜刀浴火方鋒利;泡菜在菜缸里呼吸;陶器在現代中唯美……

《舌尖上的中國3》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食、技藝、淳樸和古老,更是一種獨具匠心,是一場文化的尋根之旅,廚師和匠人們在平凡中的堅持讓我潸然淚下。」網友「茉莉」說。片中的解說詞更是受到了盛讚,比如介紹到陝菜中的「花打四門」技藝,解說中用了「四海八荒、大張大合、氣勢磅礴」等成語,讓網友拍案叫絕:「炒個菜的形容詞,都像看了一場華山論劍!花樣誇不帶重複的。」

一方水土 ,一方人

?第二集主題「香」?

第二集,片名為「香」,以介紹「小吃」為主,節目將大家熟悉的地道小吃搬上銀屏。節目播出前,「舌尖3」總策劃周塬偕分集導演黃鶴、片中人物代克勤和張愛佳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地道小吃背後的故事。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小吃更是多如繁星。每一道小吃背後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獨特的風土人情,如何在一集50分鐘內淋漓盡致地呈現「小吃」的故事,主創團隊可謂做足了功夫。

分集導演黃鶴帶著他的團隊在短短的8個月時間內去了20個城市,接觸了136個人物,調研及拍攝了120種小吃,精挑細選才將雲南的稀豆粉,四川麻辣燙、涼糕,河南的胡辣湯,天津的煎餅果子,泉州的石花膏、麵線糊,以及陝西的水盆羊肉展現在大家眼前。

生活在別處,最難忘的滋味永遠在家鄉。「舌尖3」第二集通過小吃,帶我們追溯兒時記憶中的味道,講述食物背後的風土人情,展現當地的民俗文化。

總策劃周塬介紹,「小吃」這一集想要表達的,就是每個地域的文化特性。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帶來了多樣獨特的小吃品類,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親和、最能體現當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小吃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成為別緻的地方民俗符號,體現著當地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

該集導演黃鶴認為,中國人一直懂得自然的饋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亘古不變。希望「舌尖3」能表達中國的地大物博和中國人的智慧。節目中出現的小吃,不過是眾多小吃故事裡面的一個縮影罷了;每個人對於小吃的感受或許不盡相同,但小吃對於黃鶴而言,應該是包含了兒時的記憶,對故鄉的思念,對味道的堅守,對技藝的傳承,還有順應時代的活力。

人物和食物互為背景

據介紹,《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鐘,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其中「器具」「食養」「融合」是三個新的創作主題方向;同時第三季還富有更多關於歷史文化、人物命運以及食物關係的思考。

一如既往,《舌尖3》會講很多美食的故事。透過這些中華美食的故事,主創團隊希望表達的依然是中國人同食物之間的微妙情感與關係。第三季中出現的食物包括西安水盆羊肉、辣椒、煎餅果子等。

《舌尖3》8集介紹

第一集主題「器具」

漫長歷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食材,烹調出最好的味道,從廚具到餐具,中國人發展出了獨特的工具智慧和審美意識。

第二集主題「小吃」

小吃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成為別緻的地方民俗符號,體現著當地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

第三集主題「宴席」

中國人習慣把人生喜怒哀樂、婚喪嫁娶、應酬交際導向飲食活動。人們通過宴會,不僅獲得飲食藝術的享受,而且可增進親和,達成和諧。

第四集主題「食養」

中國人以飲食養生來保健,發展出獨特的植物學、醫學、營養學體系,創造出賦予自然哲思的養生佳肴。

第五集主題「廚人」

中國人通過食物,感知和把握周遭的世界。這一集突出飲食里人的因素,著重展示人與食物的關係。

第六集主題「點心」

大量的中式糕點,像一面鏡子,折射著時代變遷和人情禮儀。

第七集主題「節氣」

中國人持續以節氣飲食安頓身心健康,順天應時,在大地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生生不息。

第八集主題「融合」

聚焦中國人口遷移,探討其如何影響著當今國人的飲食習慣。

《舌尖3》帶著滿屏的香氣

終於重磅回歸

你期待嗎?

編輯 | 文峰

製作 | 茶痴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苗圃創客中心 的精彩文章:

工匠邂逅時尚,文創迎來風口

TAG:苗圃創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