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最近,有個朋友為要不要把小孩送出國讀書徵求我的意見,為這事,他猶豫好久了。

如果有條件,送孩子到發達國家學習是件好事,但什麼時候送出去,還真是個問題。有些家長主張讓孩子念中學就出去,這樣不用參加國內高考,對孩子是個很大的解脫;同時,從學語言的角度講,這種童子功外語應該會更地道。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但是,小小年齡出國學習可能帶來另外方面的問題,拋開家庭教育、親情缺失不講,單就語言來說,外語好了,中文不好怎麼辦?——「咱畢竟是中國人吶,孩子如果在國外呆了一些年回來了,鬧個中文水平低的毛病,那也是件很大的事啊!一個中國人連自己的母語都講不好,那算什麼事呢?」這是這位朋友最擔心的事情。

我火上加油地對他說:更慘的是兩邊不靠,不中不西,外國的沒學好,中國的又丟了,所以,年齡太小出去,未必是個最佳選擇。

那麼,年齡大些出去是不是就很好了呢?

前不久在法國,和一個二十歲剛出去的留學生聊天,她也有許多困惑。她在國內大學學了兩年語言和專業,出去後,插班和法國學生一起,語言沒有太大問題,成績也不比法國學生差,她感到困難的是和法國同學溝通。

「法國同學講的東西意思都聽懂了,就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笑得這麼開心,我覺得沒什麼好笑的;還有,問法國同學問題,他們很驚訝,他們會反問,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這麼想?」

她這種困惑是文化差異。如果在國外呆的時間長一些,對語言背後的文化了解得更多,她和法國同學的溝通就要容易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講,年齡小,早點出去可能更有利於融入到外國的文化之中。

什麼時候出去是個兩難的問題。在學習方面,真正能夠學貫中西,精通不同國家語言文化的,少之又少。所以,選擇何時出國,要看個人需要和對未來的設計。

這裡有個知識和文化的分別問題。如果僅僅從學習知識的角度看,在國外完成一個時間段的教育就可以了,年齡大些出去也無妨;如果從融入外國文化的角度看,在國外呆多長時間才算夠,多大年齡出去合適?那就沒有底了。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龍應台寫過一篇文章叫《眼神》,說她有一次在奧地利演講,用德語朗讀自己的作品。結束之後,一個中年的德國婦女對她說:「我一直在看您的眼睛。您說話的時候,我總覺得您的眼神那麼熟悉,就好像我們歐洲人的眼神;您是不是長期在西方住過?」

龍應台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我這個在西方生活了將近二十年的中國人,和一個沒有西方經驗感染的中國人,已經有了明顯不同的走姿、坐態、表達同意和反對的手勢、與人談話時所習慣保持的身體距離、告別時握手或擁抱的剎那決定……這個觀察敏銳的德國婦女覺得對我『熟悉』,不過是因為在那個晚上,我以歐洲人的眼神和身體語言與她做了溝通。」

一個人就是一個文化綜合體,這是較長時間浸潤的結果。出過國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受,中國人只要出去,不管你穿什麼,用什麼;即使你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仍然會被人一眼認出來。兜售商品的小商販會徑直對你打招呼,決不會搞錯。


這是為什麼?這就是通過身體所傳達出來的文化差異。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十年而已》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孫振華先生的藝術評論文集。

以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對社會新聞事件、熱點問題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所進行的解讀;對文化藝術領域的各種問題所發表的個人看法,是一部能夠反映當前中國藝術研究領域新動向的研究新作。

近期熱文鏈接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館藏丨古琴已曲高和寡,大唐製造要飛嗎
文物遺址丨安陽修定寺塔—真正的中國第一華塔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