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必朝花夕拾

何必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下或撿起。我以為,無論傍晚時候摘下或撿起的,都不是早晨盛開的鮮花了,故而大可不必。你想啊,早晨盛開的鮮花,經過一整天的日晒風吹,有時可能還會有雨淋,當你摘下時,那花會是一個什麼樣子?至少已經不復早晨盛開的風采。如果說撿起,那就一定是落花了。花已落,即將零落成泥碾作塵,你還要去撿它做甚?

當然,這個詞語一定有它的比喻義,與之同義的一個詞語應該叫「舊事重提」,大致是指人在暮年階段去回憶自己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魯迅先生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就取的這個名字,取的也是這個意思。

我不否認回憶會給人帶來榮譽感、成就感、幸福感,但也清醒地認識到其實回憶也會給人帶來挫敗感、無力感甚至恥辱感,當然這要取決於回憶的內容了。無論回憶給人帶來何種感覺,細細想來其實回憶都是一種毫無意義的事情。

老年人看世界,喜歡縱向看,故而老年人總是覺得今不如昔,時常哀嘆世風日下;年輕人喜歡橫向看,卻常常看出差距,看到不足,進而引出自卑來,引出無可奈何來。當然,激進的青年或許也會通過橫向看世界而知恥而後勇,進而去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努力改造周圍的世界。這個不在我的話題之內,就不贅敘了。

當一個人時常沉浸於回憶時,旁人就會給出評價:你老了。是啊,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人老了,無能了,但骨子裡還是有許多的不甘的,故而只有借回憶給自己提提氣、抖抖神,而此後的效果便寥寥了。

俗語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好漢不提當年勇。為什麼?提也沒用!

廉頗大家都知道,「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當年的廉頗,是何等的威武,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與廉頗的存在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然了解的歷史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重要角色是藺相如。當時的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而且「將相和」,秦國是一定心生畏懼的,以至於後來秦國採取了下三濫的手段,實施反間計,把廉頗逼到逃亡國外的境地。

後來的趙國,屢戰屢敗之下,昏庸的趙王又想到了廉頗,當掐指一算,此時的廉頗已經「老矣」,於是趙王試探性地派出使者去看望廉頗。精通信息戰的秦國探聽到了消息,買通了趙的使者,廉頗的命運可想而知了。

然而廉頗似乎覺得自己還行,當著使者的面,一頓吃了不少的飯,又頂盔冠甲,提刀上馬,表示自己尚可為趙出征。廉頗為什麼要這麼做?(實際上他這麼做多少有點自取其辱,徒留笑柄)我猜,他大概覺得自己過去很行,沉浸在對過去自己很行的回憶中,已經老邁的他覺得自己現在也一定行。我們知道,後來的結局是使者以一句「廉頗雖老,尚能飯,然頃刻三遺矢(屎)矣」否定了廉頗,趙王也不再起廉頗的念想了。但廉頗缺少自知之明,沉浸在回憶之中,報國熱情可嘉,被棄用的下場卻給後人留下許多的感嘆。

沉浸在回憶中的人,還極容易犯一個錯誤——居功自傲。

帝王們為什麼偏好殺功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功臣們沉浸在自己的過去的汗馬功勞里,難免言行會觸怒那個過去曾經通過生死共過患難的「王」。其實中國歷史有好多的帝王都是起身於民間的。劉邦之前賣過草鞋、當過亭長、耍過臭無賴;趙匡胤之前不過是軍中的一介武夫;朱元璋除了長得難看,還討過飯,當過和尚。這些人如何起家的他們自己最清楚,他們能以如此卑賤之身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自然格外提防著身邊的人了。

「皇帝輪流做,今朝到我家。」「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誰不想當皇帝啊?我猜,大家中絕大多數是沖著當皇帝的福利去的,而極少有人是沖著當皇帝的責任去的。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當上皇帝的只有一個,而且還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帝王們疑心重,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皇帝們要防著天下人,更要防著身邊的人,尤其是身邊有能耐的人。「伴君如伴虎」,總結還是精闢的。基於這樣一種情況,那些在皇帝身邊的功臣們自然就危機重重了。功高蓋主的,首先要除去,皇帝心裡核計:你名氣比我都大,你讓我怎麼混?算了,還是殺了吧!那些不蓋主的也好不哪去,尤其再居功自傲,沉浸在回憶中不能自拔,悲慘的命運即將上演。「鳥獸盡,良弓藏。」「卸磨殺驢。」看似違背常情的現象背後,其實是有著內在的邏輯的。

終於明白了呂后為什麼要殺用兵如神的韓信、彭越,終於明白了趙匡胤為什麼要「杯酒釋兵權」,終於明白了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戰功赫赫的徐達、藍玉,終於明白了康熙帝為什麼要擒鰲拜、平三藩。帝王的厚黑心理是一個原因,功臣們沉浸於回憶中,居功自傲則為主因。

同樣的,那些離散的朋友,那些飄散的情感,其實也大可不必嘗試著去「拾」了。

魯迅的《故鄉》中,少年時候的「我」跟同樣少年時候的閏土相處得何其融洽,然而,等到人到中年再見面時,閏土口中唯唯諾諾蹦出的「老爺」,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他和閏土之間存在的眼睛看不見然而又真實地矗立在那裡的「可悲的厚障壁」了。

是啊,我們的人生經歷中,不同的階段也許我們都有過很好的玩伴、很好的朋友,然而,當我們與他們離散了以後,茫茫人海,重逢的概率幾乎為零,即便偶遇了又怎樣?現在的你,已不復當年的你;現在的他(她),已不復當年的他(她)。曾經的美好的感覺,也許你記得,可是他(她)也許早已忘卻;也許他(她)記得,你早已忘卻。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的地域風俗,不同的地域心理,不同的世界觀方法論,其實,我們彼此之間,已與路人甲、路人乙並無二致。

珍惜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期過了,折花顯得沒有意義。花謝了,就更不應該去驚擾花的美夢了,就讓落花隨風飄去,就讓落花隨水流去,畢竟,「花自飄零水自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也都是一種很美好的境界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得那是夏季 的精彩文章:

TAG:記得那是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