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

在心理學的定義里,當個體表現某種行為時,其理由並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為團體里的其他成員都這麼做,這樣的現象就叫做「從眾」。通常是個體在實質或想像上,感受到團體的壓力,因此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或行為,而表現出符合團體價值觀的意見或行為。

赫伯特認為人們發生從眾現象的時候,通常會經歷下面幾個階段:

指只要一個人、事、物不斷在自己的眼前出現,自己就愈有機會喜歡上這個人(或事、物)。簡單來講,就如同做廣告一樣,看的次數多了,印象就深了。

單純曝光效果其實沒有那麼「單純」,其中至少有以下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應用單純曝光效果,我們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花一些時間來背英文單詞、做數學習題,時間不要長,只要養成保持接觸的習慣就好。

其實,學生會對英文或數學感到厭惡,通常都不是來自這兩個科目本身的因素,而是因為考試考不好,可能被比較、被處罰,才會造成孩子心目中的不愉快。若是把這一層因素拿掉,讓英文、數學等科目就只是一個單純的學科,那麼只要持續接觸,一定會開始對它產生興趣。

班杜拉提出社會學習論,意指「學習者在社會情境中,會經由觀察別人行為的表現方式,以及行為的後果(獎勵或處罰),間接學習到是否要表現某一個行為。間接學習的過程稱為模仿,而模仿的對象則稱為楷模」。

除了模仿的觀念之外,班杜拉進一步提出,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中,個體會經歷四個階段:

雖然學習是由模仿而來,但是很顯然地,在同樣的情境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產生相同的觀察學習。那麼,哪些條件會影響觀察學習呢?想要以身教來影響學生的老師或家長們,或許應該注意班杜拉曾經提出的六點原則:

絕大多數的老師也願意以身作則,希望學生從他們身上學到正確的人格特質,但是結果總是令人失望。可能原因如下:

舉例說明:一些演講者一上台可能就會說「最近比較忙,可是主辦單位一直要請我來演講,實在盛情難卻,只好硬著頭皮來獻醜」「其實我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在此只是做一些經驗分享」「前些天有些感冒,所以準備可能不太充分,請大家多多包涵」,就是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進行自我設障,其實是一種心理的防衛機制,保護自己的自尊不至於受傷太多(運氣好還可以為自己贏得多一點的自尊)。諸如此類的現象成為「跛足策略」。

跛足策略的目的都是為了替自己主要的工作表現做掩護。它本身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往往會變得過於依賴,反而限制了成長的動力。要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但若是一直逃避失敗,成功也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意思是內在動機的強度有可能會因為外在動機的加入而遭到破壞。一件他原本就喜歡做的事情可能會因為我們不必要的獎賞,讓他誤會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是為了得到那份獎賞,結果一旦獎賞消失,他也就失去做某一件事情的動機了。

人性傾向懶惰,所以往往選擇曾經用過的方法,或是最簡單的方法,而忽略了這個方法現在還適不適用,或是這個方法已經違反了某些大前提(教育原則)。不幸的是,多數老師也未能逃開這一個人性。我認為老師們在實施獎勵的時候,不必要求一定要得到回報,或者甚至也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懂得感恩,但是至少,一定要讓學生知道這個獎勵絕對不是所謂的「理所當然」。

塞利格曼,也就是當個體認知自己的能力無法解決困難,對目前的 環境變化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發生的事情無法預測時,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延續,個體將會喪失鬥志,進而陷入絕望的心理困境。簡單來講,就是破罐子破摔,泰安話就是「論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心存希望 幸福敲門
結婚後,才開始真正了解母親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