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步App成監考工具 有學生破解軟體改分!

跑步App成監考工具 有學生破解軟體改分!

運動小將:面對手機應用商店裡「輕點評分」欄後的五顆空心五角星,馬琳「真的一顆星都不想給。」這是學校要求使用一款App完成跑步打卡的第二個學期,但「體育課沒缺課、曠課,體測各項成績都達標」的大二學生馬琳,卻因未能在App上打卡滿60公里而被取消了體育成績評定資格,「這鍋背得太慘了,可以說很殘忍。」

據馬琳表示,班裡一半同學都因此需要重修體育,包括但不限於認真跑了40公里但能力有限者,辛苦跑完後發現因定位、配速或網路等各種原因成績沒被記錄,以及對學校這一強制性要求反感而徹底放棄者。

「我800米跑3分鐘、立定跳遠成績2.3米,小學、中學都是校籃球隊成員。」馬琳率先強調自己對體育的喜愛,並表示自己一直有跑步習慣,「附近公園,學校周邊,通常一周兩到三次,每次5公里。」可這對最後顯示在App上的成績並沒幫助,「也許是為了安全,軟體是通過在校園裡設 GPS 坐標監督學生跑步,不僅指定了跑步範圍,還設置了感應點,對配速、步頻也有要求。

馬琳就讀的高校處在南方一個省會城市中心地段,校園面積較小,一到晚上,操場上就擠滿了端著手機跑步的人。「看似在跑步,其實都在低頭找感應點,根本跑不起來。」以往帶著耳機放空心情的跑步狀態因此無法得到滿足,「『我要跑』愣變成『要我跑』,選擇跑步方式的權利都沒了。」馬琳擔心,對她這樣的運動愛好者,學校此舉尚且成了「累贅」,對更多需要鍛煉的同學而言,將因此加深對跑步的厭惡,「完全是對跑步運動的高級黑。」

「定位飄渺,高架、湖中心都有,常被要求重新跑;偶爾還莫名奇妙被判作弊,成績無效……」就讀於浙江一所高校的李淼表示,儘管技術問題也許能有改進,但因其與成績直接掛鉤,影響學分、獎學金等評定,所以周圍同學對用App強制跑步怨聲載道,「鍛煉只有跑步可以嗎?跑步應該看個人喜好,就和吃飯一樣,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東西,規定你必須吃什麼、必須每天吃多少,且不是我主動要求的,誰樂意?」他發現,原來身邊很多同學有空會去操場跑跑走走,但變成任務後,「就很排斥,反而有點打壓了大家運動的興趣。」

令他更加哭笑不得的是,臨近期末,很多同學並未達到「跑滿」60公里的要求,學校推出了新的活動,「將原來每日兩公里上限提升為5公里,且跑滿5公里送兩公里,即當作跑了7公里計入成績。」李淼感到疑惑,「如果是鼓勵學生動起來,大可以適當加分,為何要憑藉一款軟體就給學生打出59分的期末成績?

不過老師的看法和學生不太一樣。

「以加分形式存在,學生就會乖乖跑步嗎?那可未必。」某高校體育教師馬老師介紹,學校原來就要求學生長跑,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由老師或學生在起終點值班人工記錄,現在則是讓學生把手機帶給體育老師統一記錄,「男生兩公里一次、女生1.5公里一次,上限是46次,占期末考試分數的20%。」於是,體育課成了全校一兩百門課中唯一總分110分的課程,「他們一次不跑,只要其他都合格也有80分,不會因此掛科。」

在馬老師看來,自己學校的政策已經相對「開放」,但不少學生仍會拿著App向他投訴成績失效等狀況,他通常回答:「你多跑一次就很吃虧嗎?」學生的「計較」讓他意識到「他們覺得跑步是一種懲罰。」此外,馬老師發現,該App的出現「解放」了監跑老師、讓學生的跑步時間更自由,可「作弊」的手段卻多了不少:同時揣幾個手機代跑、破解軟體改分、一邊騎車一邊搖手機等方法層出不窮,「本來是為他們好,但他們總有辦法對抗你。」

「課外體育鍛煉是我從教30多年感覺最難辦的事情,取消晨跑幾乎是每屆學代會常規議題。」曾有海外留學經歷的馬老師感受過歐美高校體育的「自由」,「很多課程都以俱樂部形式存在。」但國內的高校,體育「強制性」色彩濃厚——面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缺乏運動熱情的現狀,馬老師感到無奈,他以不斷降低的體測標準舉例,男生50米跑,原來滿分6秒2,現在6秒7,「相當於差5米。」而1000米成績更降低了近半分鐘,「降低要求只是為了分數上更好看一些,對增強學生體質並沒起到根本作用。」因此,他認為,強制進行體育鍛煉,對當代的大學生群體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馬老師說,10多年前國內曾有過「取消體育必修課」的呼聲,但國內大學生體育意識嚴重不足讓這種呼籲缺乏基礎,「如果可以不上體育課,根據我的經驗,一半學生會徹底離開體育鍛煉,尤其女生。」在他看來,年輕一代對體育的興趣早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被抹殺,「該培養興趣的時候拚命應試,體育『副科中的副科』形象已經形成,且缺乏體育技能,讓學生主動選擇體育鍛煉的可能性變小。」馬老師坦言,大學是促進學生鍛煉、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最後一個階段,「如果強制性能把現狀改變一點,也未嘗不可。

「強制鍛煉」當然不代表師生必須對立。「大學生體質確實已經很差了,高校體育應當有一定程度強制性,但不是一強制就要失去人文關懷和科學性。」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承認強制「必要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強制性可能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為什麼我們想的總是『達不到你就慘了』,而不是『達到了你很棒』呢?

在毛振明看來,跑步App督促鍛煉是新科技環境下的很好嘗試,但具體用到大學校園,設計者就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個不愛運動的懶學生,思考怎樣的方式可以讓他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而不是去管制和出難題;而學校也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對未經檢驗的新科技方法過分倚重並不妥當,「尤其還著急地和學業掛鉤,從一開始就是強迫和督促思維,缺乏激勵、褒獎色彩。

據記者了解,目前活躍於各大高校的跑步App不少,有些軟體新開始增加「自由跑」以及「夜光跑」,這些改變被毛振明看作引導大學生鍛煉必要的「糖衣」。但他也強調,科技可以改進,可如果外界與學校都還用老思維去使用新方法,「那好事兒就有可能變成壞事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大佬張朝陽-10℃裸跑養生,我們老百姓自己的冬季跑步指南
超寒模式開啟,你還在堅持跑步嗎?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