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出遊、看電影、搶紅包,「新年俗」里看變遷

外出遊、看電影、搶紅包,「新年俗」里看變遷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外出遊

今年第一個新年俗那就是:旅途中的春節。過去,春運是返鄉團圓的代名詞。如今,春運旅途越來越多元化,目的地不僅僅是家鄉。以前是「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是「父母在,一起游」。

據記者了解,今年春運前二十天,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計發送旅客13.83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85%;而在春節七天假期間,全國交通累計發送旅客4.19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7%。也就是說,節前趕路的人在減少,而過節期間出門的人在增加。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今年春節全國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遊收入4750億元。廣東、四川、湖南、江蘇等省份接待遊客人數居前十位。

中國旅行社協會對外發布,休閑體驗游在春節出遊品類中頗受歡迎。居民出遊意願調查也顯示,度假休閑、觀光旅遊是居民春節出遊主要動機。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執著於「在家守歲」,轉而選擇異地團聚、走出家門旅遊過年的另一種團圓方式。

搶紅包

從2014年開始,電子紅包風靡全國,盯著手機刷紅包、手機拜年、發表情包祝福語成為一種流行在眾多手機網民間的「新年俗」。微信官方數據顯示,2月15號除夕當天,選擇微信紅包傳遞新年祝福的用戶數量達到6.88億,同比增長15%。有專家表示,電子紅包由於基於一種「熟人」關係,與中國傳統人際文化契合,體現了人際網路的重構。今年與前幾年不同的是,除了守在手機屏前刷紅包、集五福之外,用各種app答題闖關得紅包也在這個春節期間興起。

看電影

與此同時,春節全家去影院看電影,也已成為「新年俗」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狗年春節,多項票房紀錄被打破。大年初一至初五國內票房累計超過45億元,遠超去年同期,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紀錄。

在年貨選購上也有了新變化。食品和衣服不再是年貨的主角,無人機、智能馬桶蓋等「新型大件」正在成為「爆款」。來自農村淘寶的數據顯示,四五線城市和鄉縣對智能家居商品的熱捧,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平衡車、智能家電等等銷量大。在農民的購物車裡,不僅有流行的智能音箱、無人機等等「新玩具」,還有個性化的刀削麵機器人、智能床、智能馬桶等偏門科技產品。

過年方式不斷刷新也折射出國人傳統過年理念的更新。華夏時報網指出,移動互聯時代科技改變生活呈現新氣息:消除著城鄉差距,促進著消費升級,推動著鄉村振興。

世界從中國「新年俗」的氛圍,看到了中國民眾生活品質、品位與自信的全面提升。網友普遍認為,所謂「年味淡了」實際上是日子好了,年味里不變的是愛與親情。正如有評論說的,過「年」的儀式感,正在轉向春「節」的休閑感。

記者編輯:劉瑜穎

責任編輯:舒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農中國 的精彩文章:

吃年夜飯「超時」需加價,您買賬嗎?
安徽、湖北創造條件,讓農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TAG:三農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