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定要移民嗎?

一定要移民嗎?

目前,百度指數和微博的微指數系統,均已經不顯示「移民」這個詞的搜索趨勢結果了,就連在知乎上搜索「移民」,都沒有結果顯示。

但這終究是個當代中國繞不開的話題,既然國內的數據看不了,我們不妨看看國際視角的數據。去年7月,國際移民組織和蓋洛普發布了《2010-2015年全球移民意願》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打算用腳投票的人數排在全球第六位,僅次於奈及利亞、印度、民主剛果、蘇丹、孟加拉國——

有人說,這只是移民意願,不代表實際情況。那麼2017年聯合國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移民報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每年平均外流移民人口排行,將是這樣的情況——

不難發現,和中國同列移民大國的,多是那些在人均GDP排行榜上落後中國幾十上百位的國家,甚至是處於戰爭等特殊境遇下的國度。即便考慮到人口基數,中國在這一系列數據中的表現依然非常突出。這就不得不讓人承認一個事實: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中國人的移民意願與行為,在全球都位於前列。

移嗎?

這是件非常個性化的事情,每個人面臨的境遇與內心期望也完全不同,不可能有拿來直接可照搬的結論。不過一些共通的考慮因素,是可以作為公約數放在一起討論的。

比如,不移民的主要原因大概可以分為四類:人際關係、生活習慣、身份認同、職業發展。而移民的主要原因也可以分為四類:教育醫療、自然環境、理念認同、安全感。

這其中排除掉個性化的項目不討論之外(很容易落入口水窠臼),共性化的項目主要就是職業發展、教育醫療、自然環境這三項了。

而各國的環境指數、教育醫療等公共品的表現,都是可以檢索到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 自行比較各國在這些方面的不同,在此也不贅述。

最關鍵的共性移民決策因素,還是職業發展。這也符合調查數據,根據某諮詢公司針對在美華人進行的《海外華人歸國意願調查報告》顯示,驅使受訪者做出歸國決定的第三和第四大因素,分別是「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和「歸國就業更有優勢」。而受訪者不願在海外定居的第二大因素,就是「國外經濟仍處於恢復期、工作機會較少」。

所謂「出國更愛國」和眼下國內流行嘲笑早年移民如今買不起國內一套房的言行,均和中國當前的經濟表現有極大關聯。

在這一點上做出判斷也並不難。

1.你是對世俗成功擁有極度渴望的人,還是希望過安穩日子的人?

2.你在國內是否持續性獲取法律模糊乃至過界地帶的資產性收益?

3.你的收入水準或生活品質,是否建立在大量使用/僱傭其他人力的基礎上?

4.你是否認為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是中國領先全球的創新項目?

5.周圍沒人的時候,你遛狗牽不牽繩?在電梯里抽不抽煙?

或許還可以有更多問題,但想明白這五個問題,基本上就能做出合適的選擇了。

猶豫不決怎麼辦

這部分內容主要寫給有意願但還在猶豫的人,那些打定主意移或不移的可以不用看了。

猶豫者,不妨多走走看看,做做橫向比較,這都無可厚非。畢竟是大決策,謹慎些沒錯。但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這個決策拖太久。

在過去十年中,僅在美國EB-5、澳大利亞「顯赫投資者」、加拿大債券投資、英國Tier 1和紐西蘭這五類移民項目上,中國人就至少花掉了217億美元。在其它浩如煙海的移民項目中,到底從國內轉移出了多少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已經是不可考的數字。

作為強外匯管制國,前年下半年起,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幅下降。這一異動不僅導致了王、吳等富豪的命運曲折,也促使當局頒布愈發嚴厲的外匯管制措施,加大力度管控資金外流。在這些措施中,監管部門不止一次重申,要嚴控境外消費和投資。

外匯儲備是這個外向型經濟體的金融命脈,不容有失。而人民幣走勢則更是紅線任務,絕不允許形成任何不利的市場預期。

目前以紐西蘭為代表的許多移民目的地,都在增加投資項目的額度,且中國的移民人數還在不斷增長,這些與「命脈和紅線」在宏觀層面是完全抵觸的變動。如果真到了「螞蟻搬家」都搬不出去的那天,就太晚了。

就像去年的某支愛國宣傳視頻中,一位嘉賓說的那樣——

鑒於他說的可能是真的,我也沒什麼可評價的,只能偷懶援引幾句話,結束本文。

「人人有權離開任何國家,包括其本國在內,並有權返回他的國家。」

「人人有權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

「任何人的國籍不得任意剝奪,亦不得否認其改變國籍的權利。」

——摘自《聯合國人權宣言》第十三、十四、十五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小米、華為聯手谷歌,AR 還沒涼
金立:沒有 OV 的命,得了 OV 的「病」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