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溫籍大書法家姜立綱留「歷史之最」 50餘萬字《史記》手抄本在新加坡發現

明代溫籍大書法家姜立綱留「歷史之最」 50餘萬字《史記》手抄本在新加坡發現

溫州網訊 新華社近日發出的一條440多字電訊稿《澳門教授在新加坡發現800年前名貴手工箋紙》里,「藏」著讓中國文化界、學術界振奮的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珍藏一部50萬餘字的《史記》手抄本,為明代溫州籍著名書法家姜立綱均以工整小楷寫成。書法藝術作品字數之多,堪稱「歷史之最」。這部手抄本遷徙軌跡顯示了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一帶一路」向外傳播的軌跡。

姜立綱(1444~1499),原瑞安梅頭鎮東溪村人溪(今屬溫州龍灣海城街道東溪村),為明朝太僕寺少卿。他擅長楷書,其字體度渾厚,清勁方正,世稱台閣體或誥敕體。姜立綱的書法在當時影響很大,凡宮殿碑額、內廷制誥,大多出於他的手筆。據明代《名山藏》記載,日本國門高十三丈,為求匾額,曾遣使來我國,請姜立綱書寫。清《三希堂法貼》收有他的墨跡。

這部珍貴的手抄本《史記》依序線裝,分訂成24冊,墨色品相均保存完好。書根印有書名、冊數和篇目。版框為寬20.1厘米,高34厘米。行款為每半頁8行,每行20字。全書50餘萬字,自始至終一絲不苟,全以工整小楷抄錄而成。

手抄本還附有明朝嘉靖年間文淵閣大學士顧鼎臣的題記序言,全文以典雅的行書介紹了對該手抄本的考證過程:當時為明朝大儒趙貞吉所藏,「相傳為元人所抄,或又謂姜立綱筆。」但經過辨識後,認為該抄本應是姜立綱所書。

溫州學術界人士也普遍認同這一判斷,顧鼎臣本人就是明代大書法家,生活的時代距離姜立綱不遠,他在《序言》中斬釘截鐵般表示:「其為姜書無疑」,該手抄本應非贗品。

澳門大學李憑教授詳細考證了這部手抄本的流傳經歷,它從北京經蘇南、嶺南、澳門輾轉抵達星島,其間歷經趙貞吉、顧鼎臣、何秀峰、蔣振玉等名家之手,最終落戶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成為了「一帶一路」上的一顆閃亮文化明珠。這部手抄本抄寫者和序言作者真偽、流傳考證等多項成果,已被中國歷史學界排名第一的學術期刊《歷史研究》,聘請歷史學、文獻學、造紙術和書法界的多位專家匿名嚴格評審肯定。

李憑教授說,在海上絲綢之路的中途,有一大片璀璨的陸地,既是中西物資交流的中轉站,又是中西文化營養的積澱池,它就是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一向以金融中心和物流巨港聞名於世的新加坡,其實那裡還積澱著許多比鈔票更加珍貴的文物,典藏的中華傳統史籍富甲東南亞。

來源:溫州晚報

通訊員:王文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塊刻有106個字的買地券 成了研究漢字演變的實證
大年初二 溫州水警新年第一救

TAG:溫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