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人哭眼抹淚的《舌尖》卻不能使人落下一滴口水了

讓人哭眼抹淚的《舌尖》卻不能使人落下一滴口水了

時隔4年,《舌尖3》在人們的期盼之中拉開序幕。大年初四,年味十足。對待這樣一道美食大餐,相信很多人看了預告片後,便早早守著電視迎接《舌尖3》的開播。有人就曾打趣到,看舌尖是要配一碗白飯的,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舌尖3》第一集所講的就是跟食物有關的器。鐵鍋、菜刀、瓷器等等。其後主題依次為「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 《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表示,這一季節目從製作之初就確定,「食物、人物和文化,一個都不能少」,希望探索中國人是如何一點點吃成了今天的樣子。我們不禁要問,一集僅為50分鐘的片子能容得下這麼多東西嗎?

然而《舌尖3》自開播以來,怒其不爭的聲音便不絕於耳。《舌尖1》和《舌尖2》豆瓣評分分別為9.3和8.4,《舌尖3》開播以來評分每況愈下,高開低走。豆瓣評分截止今日僅為4.8分,讓人大失所望。對比前兩季,《舌尖3》顯得如此的落寞。《舌尖3》為什麼變成這樣,人們不禁要問。

到網上搜索《舌尖3》,赫然發現導演換成了劉鴻彥。眾所周知,陳曉卿是《舌尖1》和《舌尖2》的總導演。2011年1月1日,央視紀錄片頻道正式上線,頻道總監劉文和副總監陳曉卿一直想「搞點事情」,後者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美食專欄作家,考慮到大多數紀錄片的題材都是人文、歷史類型,陳曉卿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提出了《舌尖上的中國》企劃案。

可是由於事務繁忙,陳曉卿便決定由任長箴全權負責,進行拍攝,這些在關於任長箴的一篇採訪報道中也有所體現。在陳曉卿找到任長箴之時,任便一口答應,也沒有提及酬勞。這是種純粹,純粹的友善以及對於紀錄片的熱愛。在擢升執行總導演之後,她對節目框架進行調整,啟用全新的團隊,拉來了科技苑的主編楊曉清、《人物》的編導張銘歡,以及馬羽潔。這是一個東拼西湊的團隊,卻擁有專註的精神,想要把央視紀錄頻道給做出來,這應該是日後舌尖成功的原因之一。

《舌尖1》和《舌尖2》在講故事上更為優渥,看舌尖並非純粹的觀賞大江南北的美食。這種美食是通過辛勤勞動以及各種技法得來的。我們看起來倍感親切,著名高考學校-毛坦廠中學,還沒到放學時間,家長們便將學校門口圍的水泄不通只盼望將手裡的飯早早給到孩子手裡,餐盒裡總是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而這跟平常我們吃到的一樣卻又不一樣。

我們在《舌尖2》看到哥哥為弟弟籌集學費上山找靈芝、草藥,爬上數十米之高的大樹彩野蜂蜜。而再看《舌尖3》,一份炒醋白菜要花打四門的技巧,不知道這樣炒出來的醋白菜跟在家大火一開,翻炒幾下的醋白菜有什麼不同,當然了技法還是重要的,當白菜段下鍋之時,火花四冒,看的人都會被驚呆了吧。

在知乎上更有網友評論,同樣是豆腐,《舌尖1》里從磨豆子,煮豆漿,點酸水,成型切塊長毛 再到煎毛豆腐,抹辣椒,用筷子夾斷。毛豆腐真算不上美味,頂多算特色小吃,但是食物的細節體現了情感。這樣的故事我愛聽,我想知道想了解毛豆腐作坊,古今的傳承和時代的衝突皆在其中。

在前兩季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食物是由人精心製作而成,裡面包含了豐富的情感。養蜂夫婦的路菜更是蘊含了鄉愁、查干湖裡撈起的肥魚被咕嘟咕嘟的燉在鐵鍋里,大年三十一桌全魚宴是對新年的祝願,期盼來年年年有餘。當留守兒童哭訴著請求媽媽不要離開之時,相信很多人也深有感觸,會兀自的落淚。還有茂榮和聖武每年要出門7個月,挖藕是他們的職業,在冰冷的泥水摸爬滾打換得幾個辛苦錢養家糊口。他們喜歡天氣寒冷,天氣冷買藕吃藕湯的人就多一些,藕的價格就會漲。

在《舌尖3》裡面的文案也足以讓人惱火,一句句都是冰冷的台詞,沒有家長里短的溫暖。劇情沒火,鐵鍋倒是火的一塌糊塗,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還出現了常識錯誤,鱸魚品種都搞錯了、還有自製中藥口紅的、草藥燉豬腳,槽點之多,導演們怕是難逃其責。

《舌尖3》從目前來看已經撲街。

在我看來,最好吃的事物是能讓你心靈慰藉的事物,不是什麼巧奪天工的技法得來的。心之嚮往,再普通的食物都會是珍饈美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絕筆留白 的精彩文章:

TAG:絕筆留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