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彈:為林則徐翻案及白茶的藥效
為林則徐翻案
清末,「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在《示諭外商速繳鴉片煙土四條稿》里有言:「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沒命」,還在多次奏本里說夷人「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洋人腿不會彎曲,不喝茶會腹脹而死。這樣的鬼話,以林則徐之識見過人,也會輕信嗎?不得而知。
歷史翻篇,後人以此笑話林則徐的卻大有人在。
林則徐是咱福建先賢傲嬌,我在情感上很不喜人家任性玷污則徐童鞋。
我不是考古論史專業,但不限制從常情常理中愚想歷史。
首先,以林則徐這等官職,軍政繁忙,不太可能所有公文都是他親筆,倒是身邊秘書代筆的可能性更大些。當然,以林公之勤政,除了親自起草重大公文之外,耳提面命行文要旨、審核簽批公文發布,把握大方向、抓住主要矛盾,是比較合乎情理的。
其次,不喝茶會死,不等於猝死,也許可能是少了茶葉,人壽不太長。這樣的論調,很可能還來源於民族大融合歷史里的衍生。
與農耕文明有別的游牧文明,是不太適宜種植農作物的,游牧民族需要茶葉來補充維生素攝入,是生理需求,開展茶畜交易,是正常的經濟行為。川、滇、黔有茶馬古道,絲綢之路茶葉銷往西北再中亞,鄭和下西洋帶著茶葉,都是中華農耕與外番文明共融的見證。恰恰清朝起於東北界於游牧與農耕之地,自己也清楚需要茶葉。林則徐的微信朋友圈、身邊工作人員,拿茶說國是、以茶論外交,有著共同的語言基礎和互認的語境共識,夾雜著一些歷史誤會,也藉助著共同話語,卻為的是行政意見的施行。
其三,圍繞茶葉的貿易戰,大清國先前是絕對優勢。洋人喝茶,是被中國人帶動影響起來的,已經成了各國共需、家家必備的大規模、寬領域的消費現象。向產茶祖地、盛地買茶葉,洋夷紛至沓來、船水馬龍。
偏偏大清國茶農茶人茶商茶官只認銀子,各洋國不惜四處侵略殖民挖銀礦,成本太高。而洋人的西洋鍾,大清國只有皇族貴胄把玩而已。這樣的貿易是不平等的,洋人虧大了。好吧,你的茶葉是我必須,那我的鴉片就要讓你成癮,用鴉片抵茶葉,彌補虧空追求平衡。
則徐同志不願吾國與吾民吃大虧,所以力禁煙、力戰洋。禁時、戰前,有意借用洋人不喝茶會死,洋人腿不會彎,仆倒易搏殺之等說法,鼓士氣、振民心、提國神,給大清皇家打強心針,恐怕是則徐同學良苦用心所在。
白茶的藥效
遭逢「中年」流感,恰旅行時醫藥不便,志堅兄給我一小罐白牡丹,囑我以滾燙開水沖飲。是夜,半信半疑地豪飲三大壺,卻是果然靈驗,白牡丹之茶氣竟似打通經絡一般,穿行五腑、疏臆暢懷。
某次秋遊山野,手臂皮膚過敏,搔癢難忍。同行的達林兄將泡在旅行壺裡的白毫銀針,敷在我的皮膚紅腫處,卻是清涼浸里,頓時緩解,山光水色才得以清心自賞。
瑞芳前輩的茶店,我是常常去的,她是深味白茶功效的老茶人,親制的一款陳皮白茶,把白茶的解毒與陳皮的化痰,奇妙地交匯共益其功效,對我這樣的老煙槍、大煙槍,確實管用。
記憶里深藏的是三十年前的青年流感時,正在同學家中圍枰對弈,半途中競渾身噪熱、頭暈目眩,幾欲投子認負。同學家中藏有老銀針,泡了一大搪瓷杯,只見茶葉針針挺立,絲絲白霧縈繞升騰,恍若「林海雪原」,聞之神清、品之沁脾,喝了大半缸,棋思敏捷,擒獲大龍,翻盤小勝。
五年前,體檢血糖超標,2型糖尿病癥候。醫生開了一打的葯,並囑禁煙禁酒禁大魚肉禁開夜車。借小嶽嶽的表情包、口頭禪,簡直是「我的天——哪」,還讓不讓活了。
我的性情是對身體「不見棺材不落淚」的,稍禁幾天,也就不管不顧了。該吃吃、該喝喝,生活習慣仍是熬夜、工作超負還得加班,葯也懶得服用。
該研究成果獲2011年度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茶,是中國獻給世界的珍寶。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