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奇人趣事之一
許由與洗耳河
第一位:上古高士許由
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
故事:許由洗耳
許由品德高尚,才智過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聯盟領袖唐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四處尋訪賢人,發現了許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許由認為自己可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決定不去就任,因而嚴詞拒絕。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再也不願意與世俗社會交往。帝堯派人找到了他,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許由洗耳的這條河就是位於河南省的洗耳河。洗耳河清澈明麗、水質甘洌,全長僅36公里,平均寬度僅130米,流域面積約180平方公里。洗耳河不大,卻是一條承傳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
啟迪:
堯認為許由做天子的話,天下一定會大治。但許由卻認為他做得了良民,做不了高官。許由有無能力掌管天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堅守內心不為外物所改變自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基本的東西需要堅守,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人生有所堅守,才會有所收穫。
東方朔版畫像
第二位:西漢文學家東方朔
東方朔: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因此留下了許多趣聞逸事。
故事:割肉遺妻
東方朔做常侍郎的時候,漢武帝有一次在伏天賞賜肉給侍從。然而負責分肉的太官丞卻遲遲未來。東方朔便獨自拔劍割了肉,並對他的同僚們說:「伏天應當早點回家,請允許我接受天子的賞賜。」隨即把肉包好懷揣著離去。
後來太官丞將此事上奏漢武帝。武帝便問東方朔:「昨天賜肉,你不等詔令下達,就用劍割肉走了,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東方朔脫帽請罪。漢武帝說:「先生站起來自責吧!」東方朔拜了兩拜說:「東方朔呀!東方朔呀!接受賞賜卻不等詔令下達,這是多麼無禮呀!拔劍割肉,多麼豪壯呀!割肉不多,又是多麼廉潔呀!回家送肉給妻子吃,又是多麼仁愛呀!」漢武帝聽罷笑著說:「讓先生自責,沒想到你竟反過來稱讚自己!」於是又賜給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讓他回家送給妻子。
啟迪:
很多人認為東方朔不過是皇帝跟前的弄臣,他讓皇帝高興,皇帝讓他安享榮華。其實不然,東方朔利用其可以接近漢武帝的機會,察言觀色,一有機會便直言進諫。東方朔臨終前還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不幸的是漢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東方朔不被重用,於漢武帝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但對於東方朔而言,他已盡心竭力,人生也算無憾了。
禰衡代表作《鸚鵡賦》
第三位:三國狂士禰衡
禰衡:三國時期人,擅長擊鼓。
故事:擊鼓戲曹
禰衡恃才傲物,和四歲讓梨的孔融非常交好。禰衡二十歲時,孔融已經四十,但兩人還是成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孔融深愛禰衡的才華,多次向曹操舉薦他。曹操想見禰衡,但禰衡一向輕視並厭惡曹操,就自稱有病,不肯前往,並且對曹操還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懷恨,但因為禰衡的才氣和名聲,又不想殺他。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大宴賓客,檢閱鼓史們的鼓曲。鼓史擊鼓時都要脫掉原來的衣服,換上鼓史的專門服裝。輪到禰衡上場,他徑直來到曹操面前。下吏呵斥說:「你這鼓史為何不換衣服?」禰衡說:「好!」禰衡於是脫掉衣服,赤身裸體站在那裡。然後慢慢取過鼓史專門的衣服穿上,擊鼓之後就離開了,臉色一點都沒有改變。曹操「笑」著說:「我想羞辱禰衡,卻被禰衡羞辱。」由於性格過於狂傲,禰衡最終被黃祖所殺,年僅26歲。
啟迪:
禰衡死了,死在了性情粗暴、少謀無算的江夏太守黃祖之手。但世人多以為殺害禰衡的元兇是曹操。揣摩這段歷史,我認為殺死彌衡的既不是黃祖也不是曹操,而是彌衡自己。
禰衡應該是三國歷史上的第一「憤青」,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不如他的,不用他的,待他不真誠的,對他不恭敬的,他不但見一個罵一個,還將人家罵得體無完膚。為此,他不但得罪了很多人,而且還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有才華的人,往往心高氣傲,眼裡揉不得一點沙子,卻不知生在這世上,人人都有生不由己的時候。禰衡不能忍一時之氣,最終招來殺身之禍;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吞掉吳國。鋒芒畢露,只會徒留狂名;韜光養晦,才能一鳴驚人。
竹林七賢圖
第四位:魏晉名士阮籍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博覽群書,喜好老莊,政治上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故事:醉酒避親
司馬昭(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了拉攏阮籍,想和阮籍結為親家。阮籍為了躲避這門親事,每天都拚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連60天,天天如此。奉司馬昭之命前來提親的人根本沒法向他開口,最後,只好回稟司馬昭事情沒有辦成。司馬昭無可奈何地說:「唉,算了,這個醉鬼,由他去吧!」
啟迪:
中國歷史上,以醉酒佯狂來避禍的名士很多,阮籍就是其中之一。對於一個有志向有才學的讀書人而言,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生逢亂世空有報國之心。阮籍本有濟世報國的大志,卻生逢魏晉亂世。那個時代,天下太多變故,名士很少能有保全性命的。阮籍對當政的曹氏失去了信心,又不願與野心勃勃的司馬氏集團合作。於是他只能借酒掩護、借醉逃避,以狂放不羈來潔身自好、保全名節。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要與他聯姻,作兒女親家。他不能直接拒絕,只能醉酒兩月,使司馬昭無法開口。酒,成了阮籍的防禦工具和保護手段。而阮籍也終以健康為代價,保全了自己的名節。
劉伶《酒德頌》
第五位:魏晉名士劉伶
劉伶:魏晉時期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
故事:劉伶醉酒
有一次,劉伶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他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餘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於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大吃大喝,又酩酊大醉了。
啟迪:
中國文化中流淌著兩種液體,一種是眼淚,隨著李煜的「幾多愁」,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去;另一種便是酒。歷史上喜歡喝酒的文人不少,但是因為喝酒而青史留名的,非劉伶莫屬。
劉伶放蕩不羈的一生,透射出的是對個性獨立和精神自由地強烈追求!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無力反抗,唯有酒才能消除那內心的痛苦和無奈的惆悵,唯有飲酒,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才能追求到人生的圓滿。回顧他的一生,也許一千年後另外一位「酒鬼」唐寅的詩可為他作個註解,那就是「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武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寫在母親八十歲生日這一天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典故賞析
TAG:yixiaoyan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