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容父母,何以包容天下?不順雙親,怎能事事順利?

不容父母,何以包容天下?不順雙親,怎能事事順利?

不容父母,無以容天下

有人對待父母的態度不夠好,並不是主觀上不孝,更可能是因為習慣了父母的包容。

親人的包容讓我們忘記了互相體諒。

如果對領導、同事等外人發脾氣,很有可能損害彼此的關係,因此在溝通中就會有意無意地注意方式方法。

而親人是比外人更穩固的一種關係,我們潛意識裡知道,即使言行出格,他們也不會計較、不會記恨。

很多人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把最壞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親人,正因為親密,所以由著自己性子來。

對於逐漸衰老的父母,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包容,就像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給予我們無限的包容一樣。

我們做人,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包容天下?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善待父母。

烏鴉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

當父母慢慢老去的時候,多些細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千萬不要讓他們變得謹小慎微、唯唯諾諾。

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白髮蒼蒼之際,卻還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揣摸著孩子的情緒再開口說話!

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說話啰嗦,你小的時候,是他們不厭其煩地一句一句教你說話。

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行動遲緩,你小的時候,是他們抱著你,背著你,是他們領著你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觀念落後,你小的時候,是他們手把手地教你認字、寫字。

包容父母,既是一個人的人品的最直觀表現,也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性的。

如果做父母的連包容自己父母的心都沒有,自己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又哪來一顆寬廣的心?

沒有寬廣的心胸,人生處處皆障礙,又哪來的出息?哪來的快樂幸福?將來孩子大了,父母年邁需要孩子的時候,孩子肯定也會跟父母斤斤計較。

《增廣賢文》:「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在過去,有戶人家,三代同堂。

一天,父親對兒子說:「你爺爺年老體弱,光吃飯不能幹活,咱們把他扔到山上自生自滅吧。」

半夜,父子倆用一個籮筐抬著老人到了山上,正準備往山谷里扔的時候,兒子說:「爸爸,我們只要把人扔掉就可以了,何必把這籮筐也丟了呢?」

父親生氣地說:「你這小子懂什麼?連人都不要了,還要這破籮筐幹什麼?」

兒子說:「若把這籮筐也扔了,將來我和我的兒子用什麼把你抬到這裡來呢?」

父親聽了,大吃一驚,如夢初醒,急忙和兒子一起又把老人抬回家中。

很多人對父母的不包容、不耐煩,可能是無心之過,一時疏忽,但是,即便是無心,也會給父母帶來傷害,從而給自己留下遺憾。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和父母相處的時光是如此寶貴,生活中那些對父母的忽視、不包容,將會在心裡留下無法彌補的悔恨。

不順雙親,做事多不順

「孝順」這個詞,「孝」是奉養父母,「順」是順從父母。

比較起來,「孝」還算容易,要達到「順」,就比較困難!

奉養父母,用錢基本可以辦得到;但是不違背父母之意,讓父母開心,卻要花費很大的心思精力,甚至需要一定的技巧。

古人有「色難」的說法,意思是孝敬父母最難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和顏悅色。

孔子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順老人,最難做到的其實就是不「色難」。

西晉時,有一個人叫潘岳,非常孝順。他在外地做官,父親去世後,就把母親接過去侍奉。

他喜歡種植花木,時間長了,他種植的桃李竟然成了林子。

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遊樂。

後來,母親想回歸故里。潘岳立即辭官,上司再三挽留。

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親心意,那算什麼兒子呢?」

為了順母親的意,潘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前程,這讓人讚歎!

曾國藩翻遍史書,發現一個規律:官家子弟,傳不過二代;商家子弟,或可傳個二到三代;耕讀之家,可以傳五到六代;而孝友之家,可以傳八到十代。

孝順父母有大福報,父母是家中的佛,敬拜父母的人,生活往往順風順水;反之,則做事多不順利。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你的人生轉機,藏在你的人品和情懷裡
大寒|節氣終了,走進春天;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殺豬過年!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