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的「保持一致」的封面設計
如果說雜誌插畫多好看,看看《紐約客》就知道了。
倫敦的街頭報攤隨處可以看到《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
這本將近四分之一是在講述紐約文化新聞的雜誌原本註定了它的本地性,但這卻遠遠無法阻擋它的魅力風靡全球——近100萬訂閱量中僅有16萬來自紐約。
大都市精英知識分子的定位為其帶來了大量優秀的記著和作家(著名的如E. B. 懷特、伍迪·艾倫和蘇珊·桑塔格),大量的長文報道向美國的中上層知識分子講述著他們應該關注的社會話題。這本1925年創辦的雜誌儘管已經度過了80多年,但今天已然充滿鋒芒具有活力。
《紐約客》現在早已成為美國人社會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成為紐約乃至美國知識分子的一個象徵。
假如你沒閱讀過這本雜誌,
那麼不如看看它的雜誌封面設計吧。
紐約客的設計發展大致非為一下幾期。
1925年2月21日的第一刊封面上,是一個穿戴著早期維多利亞服飾的紳士,正舉著單片眼鏡觀察一隻蝴蝶。Irvin 這麼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迎合受爵士文化影響,思維新潮的精英,諷刺紐約食古不化的上層階級。
同時,也是代表這份雜誌的自嘲。
1925 年 2 月發刊後,雜誌的銷量一度不盡如人意,發行人差點撤出。好在隨後的兩年間,事情出現了轉機。
Rea Irvin 則為整本雜誌搭建了獨特的視覺風格,他本人設計了不少封面,還為紐約客創造了優雅的字體,在遮掉刊名的情況下仍能讓人輕易地辨識出,它們是專屬於《紐約客》的。
他偶爾會化身為有名的政治人物,被美國插畫師 Barry Blitt 替換上了普金的面孔,而那隻展翅的蝴蝶則長出了川普的腦袋;偶爾會成為一名小人物。
比如 2015 年,在美國插畫師 Carter Goodrich 的筆下,他和大多數現代人一樣,握著手機、低下了腦袋,並沒有興趣搭理飛舞在其頭頂的蝴蝶。
甚至可能變成一隻動物,比如 2000 年,在喜歡於創作中加入狗的美國藝術家 William Wegman 設計的封面中,紳士與蝴蝶都擁有了狗的腦袋。
很快,這種平面裝飾性的風格就過時了。
需要更多的細節和表情使得人物變得更像故事中的角色。
當時有名的封面藝術家有 Peter Arno, Wil Cotton,Helen E. Hokinson 和 Mary Petty 。以Peter Arno 設計的 1929 年 12 月 28 日封面為例。
這是早期封面主題——夜店狂歡。
醉鬧嬉戲的人群中坐著一對看上去不太自在的情侶。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紐約客成為了美國出版界的權威聲音。有人指出,紐約客封面注重美感卻少了早期的幽默。
它的主題往往是紐約城或者附近的郊區和農村景象。有時甚至只是一盆植物。風格受 Picasso, Matisse 和 Paul Klee 影響,轉向後印象派,總體來說,封面少了故事性,變得更加平和安寧了。
Charles E. Martin 為 1972 年 1 月 22 日刊設計的封面:
1987 年,Robert Gottlieb 成為了雜誌的第三位編輯。他延續了趣味同時,又加上了超現實主義的意象。
Gürbüz Do?an Ek?io?lu 為 1992 年 1 月 6 日刊設計的封面:
Spiegelman 為 1993 年情人節設計的封面。
一個黑人女人與虔敬派猶太教徒像戀人般擁抱,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轟動:
當時正值媒體報道布魯克林很多黑人與虔敬派猶太教徒之間的矛盾衝突的時期,於是這個封面收到了很多譴責。
Tina Brown 擔任編輯的時候,帶來了 Richard Avedon, Edward Sorel 和 Art Spiegelman 三位藝術家。
Sorel 為 1997 年 6 月 16 日刊設計了這個封面,描繪了中央公園裡一輛馬車,角色們都是朋克打扮。這幅圖象徵著早先那個自我滿足的花花公子已經要面臨新一代的文化變革。
濃厚的政治色彩,紐約客很喜歡政治。
在奧巴馬競選總統過程中和當選之後,一些政治人物在福克斯的右翼電視台上公然說,奧巴馬跟人握手的方式是恐怖分子見面時的兩個人擊拳方式。
所以紐約客把人們馬上會想到的典型的恐怖分子形象的元素,全部用在了奧巴馬夫婦身上,把它作為封面發表出來。
這讓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人都很生氣,他們認為這是在給右翼分子添油加醋,給了他們武器以利攻擊奧巴馬。
但主編和編輯卻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很高興能引發這麼大轟動。
很多的著名的畫家一直在為《紐約客》「效力」。
1970年出生於施瓦本地區魏布林根市(Waiblingen)的克里斯托弗·尼曼(Christoph Niemann)是全球最久負盛名的插畫家之一。
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了11年,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和《紐約時代》(New York Times)繪製過無數的封面。
《紐約客》的設計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借鑒欣賞的地方,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它並沒有墨守成規,也沒有隨波逐流。反而在這個紙質雜誌「即將死亡」的時代更加走進人們的心裡。
GIF
GIF
GIF
GIF
鐵打的紐約流水的雜誌,光鮮亮麗的城市不斷變換,可是《紐約客》仍然以它獨特的氣質深深的吸引著我們。
看看紐約客走過的路,再看看我們走過的路,美國人伴隨著《紐約客》一起成長,這才是《紐約客》的成功之處!
※從羽生結弦小窺陰陽師文化
※不用學會PS,你照樣可以天馬行空
TAG:藝術眼ARTS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