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蘭亭集序》: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

《蘭亭集序》: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

論書法,是繞不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除了書法外,人們是否認真地讀懂了它的內容呢?《蘭亭集序》是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請看《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現代漢語譯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陰曆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是為了從事修禊祭禮。眾多賢才都匯聚在這裡,年長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以令人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意。

這一天,晴明爽朗,春風和暖暢快。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藉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盡情的享受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人們彼此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任何拘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捨愛好各不相同,安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於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而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終歸結於消亡!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麼能不悲痛呢?

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的大事發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卻不能明白於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代的人看現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參加聚會的人,抄錄下他們作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感慨的緣由,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於這次集會的詩文。

文中言簡意賅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描繪了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崇山峻岭、清流激湍、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剛剛對自己所嚮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不知老之將至」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的熱情。

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見到王羲之的真跡了,傳說深愛王羲之書法的唐太宗將真跡帶入了昭陵,留給後世無盡的遺憾。幸好,我們現在還能看見神龍本蘭亭。這是在流傳至今的《蘭亭集序》摹本中最為精美的一本。據說是由唐太宗時期的書法家馮承素臨摹的,它將原作的筆墨表現得最為真切,可以從神龍本蘭亭上看見王羲之書法神清骨秀的藝術風神,無愧於後世各代書家對它的高度評價。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稱病棄官開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今浙江紹興),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於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

王羲之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和名門望族。無論是王羲之的祖上,還是其子孫、都是虔誠的道教信仰者,素來重視對家族成員文化素養的培植。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導是東晉的丞相,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

(紹興蘭亭景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為自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賀歲詩:《元日》

TAG:讀書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