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嫡長子都沒能繼承皇位,這都只是巧合嗎?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嫡長子都沒能繼承皇位,這都只是巧合嗎?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歷史上有名的雄才大略的帝王,但繼承他們的帝位的確都不是他們的嫡長子,這只是巧合嗎?

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但他政治理念與秦始皇差異很大。史載他為人仁義,反對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因而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便把他派到北方蒙恬的軍隊中作為監軍,讓他協助蒙恬管理軍隊,抵禦匈奴。

後來,秦始皇在出巡中病重,便命人寫遺詔給扶蘇,讓扶蘇回到咸陽主持喪事,繼皇帝位。但秦始皇死後,胡亥、李斯、趙高合謀,篡改了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了給扶蘇的詔書,嚴厲斥責扶蘇和蒙恬的罪過,令他們自殺。

扶蘇接到詔書後,痛哭不已,準備自殺,蒙恬阻止他說:「陛下如今還未立太子,但陛下派我率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又讓你來監督我,這是何等重大的責任!現在只是一個使臣來,就命令我們自殺,怎麼知道這不是什麼陰謀詭計?我請求你再向陛下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

蒙恬的話字字在理,但扶蘇卻認為父親是真正的憎恨自己,他說:「父親要兒子死,還請示什麼呢?」然後便自殺了。胡亥於是繼承帝位。

我們看得很明白,秦始皇把扶蘇安排在軍中,肯定不是厭惡扶蘇這麼簡單。扶蘇在蒙恬軍中的時候,他是監軍,除了蒙恬之外,還有一員虎將——王翦的孫子王離。秦始皇其實是把這支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扶蘇,蒙恬、王離這兩員虎將作為輔佐,其中深意,不言而喻。深不可測的宮廷,隨時可能有陰謀來製造萬一。秦始皇不能預料將來會發生什麼,但很顯然,他給了兒子扶蘇應付萬一的武器,這就是蒙恬的三十萬大軍。

但秦始皇英雄一世,卻沒有料到自己中意的繼承人竟如此懦弱,手握三十萬大軍,面對一個手持假詔書的使者,毫無反抗的意願,直接自我了斷了。

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他的母親是皇后衛子夫,舅舅是名將衛青。劉據七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漢武帝對他寄予厚望,為他安排了眾多德高望重的名士作為他的老師。

但是劉據的性格仁慈寬厚,漢武帝往往嫌他不像自己,而且隨著漢武帝對衛皇后的寵愛日漸減少,衛皇后和太子都覺得不安。漢武帝知道後便對衛青說:「我朝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我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但如果後代也像我這樣做,就等於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並讓衛青轉告給皇后和劉據。

漢武帝晚年經常出遊,每次出遊都把國事交給劉據,等漢武帝回宮以後再把重要的事情稟報,漢武帝沒有不同意的。漢武帝和劉據的執政理念也差距很大,漢武帝喜歡主張嚴厲執法,用的多是嚴苛的酷吏;而劉據卻經常把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情進行平反。皇后勸劉據不要固執己見,要順從漢武帝的意思。漢武帝卻很讚賞劉據的做法。

這些事情可以體現,漢武帝的確是一位英明之主,能容忍太子與自己不同的執政方式,而且能認同太子糾正自己的決定。

但是,到漢武帝年老的時候,卻犯下大錯。寵臣江充誣陷劉據私下用巫蠱詛咒皇帝,由於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劉據見不到父親,無法辯白自己,又懷疑皇帝是否已經去世。便決定起兵自保,殺死了江充。江充的餘黨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造反,漢武帝卻不信,說:「太子只是害怕而已,又恨江充,所以才會這樣。」便派使者去召太子前來,不料使者卻因為害怕,根本沒見到太子,就回去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確實已經造反。漢武帝大怒,派人徵調幾路大軍進攻劉據,以平叛亂,劉據無法抵擋,兵敗逃亡,後自殺。衛皇后隨後也自殺。

兩年後,漢武帝意識到了劉據起兵只是因為害怕而自保,並非造反,便為劉據平反了,並誅殺了所有參與誣陷、進攻太子的大臣。漢武帝又修建了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台,以寄託對兒子的哀思。

李承乾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因為唐太宗曾經經歷過兄弟爭奪皇位,並親自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才搶到皇位。所以唐太宗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重演悲劇。所以唐太宗一即位就冊立李承乾為太子,當時李承乾才八歲。承乾這個名字,也說明唐太宗期望他能繼承自己的事業。

李承乾確實也不錯,他勤奮好學,從善如流,處理政事也很得體。唐高祖病逝,唐太宗居喪期間,下詔太子監國,而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幹得相當出色。後來唐太宗每次出巡,都是由太子留京監國。

但是不幸的是,李承乾患上了足疾,走路瘸了。自此之後,他的性情大變,開始變得叛逆。唐太宗先後挑選了十多位老臣、名臣擔任東宮輔臣,輔佐並教化李承乾,但卻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李承乾越發變本加厲,做出種種自暴自棄之舉,與父親的隔閡越來越深。

就算是承乾胡鬧成了這樣,唐太宗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念頭,甚至煞費苦心地將魏徵任命為太子太師。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不會廢掉承乾這個太子。

但是,唐太宗雖無心易儲,李承乾卻擔心弟弟李泰會搶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於是他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

在這種情況下,唐太宗心疼無奈,把李承乾下獄。李承乾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他失望,為了將愛子栽培成為合格的儲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但李承乾逼宮謀反雖然是彌天大罪,但唐太宗終究還是愛著這個兒子,實在忍不下心來殺了他,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違反德法。最後,唐太宗把這個棘手的問題扔給了大臣們,讓大臣們來判決,沒有一個大臣敢回答。最後,唐太宗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了愛子的一條性命。

爾後,在重新立儲之際,唐太宗深知如果立李泰為太子,那麼以後李承乾和李治都會被他害死;而李治雖然年幼軟弱,卻生性仁厚,如果立李治為太子,那麼李承乾和李泰都可以安然無恙。最後終於立李治為太子。

趙德昭

趙德昭是宋太祖的次子,但宋太祖長子早亡,趙德昭是事實上的嫡長子。但是他的運氣卻比前文中幾位嫡長子要差得遠。宋太祖幾乎成了愛弟狂魔,把本來應該給兒子的愛全給了弟弟趙光義。他封趙光義為晉王,開封府尹,著力培養趙光義的政治勢力,同時,為了確保弟弟的超然地位,宋太祖有意壓制著自己的兒子。

按照以往的慣例,皇子一出閣就應該封王,但趙德昭出閣後,宋太祖認為他年紀還小,只給了個悲摧的貴州防禦使。此後幾年間,趙德昭晉陞的速度也慢得出奇,一直到宋太祖去世的時候,他已經二十五歲了,但連郡王都沒有做到。

宋太祖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繼位人。但身為嫡長子的趙德昭,此時只是興元尹、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趙光義是晉王、開封府尹,二人的政治勢力幾乎不可同日而語,毫無懸念的,趙德昭無緣皇位。

而諷刺的是,趙光義即位後,卻立即封趙德昭為武功郡王,當然,這只是趙光義做的表面文章。三年後,趙德昭被趙光義訓斥,自殺而死。

在四位偉大的帝王中,除宋太祖比較奇葩光坑兒子,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對自己的長子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為把兒子培養成合格的繼承人,為了保證兒子能順利繼承自己的皇位和帝國,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即使兒子不是那麼的討自己喜歡,也還是儘力為兒子安排著所有的事。

秦始皇把扶蘇安排在蒙恬的軍隊中歷練,即使天下有變扶蘇也可以手握重兵,搶登皇位;漢武帝知道劉據的性情與自己不同,卻還是表現出對他讚賞,當劉據起兵自保的時候,漢武帝也認為兒子並非造反,只是害怕自保;李承乾在患腿疾之後,種種悖逆之舉,唐太宗卻始終沒有想過要改立太子,還安排魏徵作為李承乾的太子太傅。在冷酷無情的政治鬥爭中,我們也可以感覺那份拳拳的父愛和舐犢之情。

但是,畢竟是帝王家啊,父親和兒子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像尋常人家一樣交流無礙心意相通。如果扶蘇、劉據、李承乾能真正的明白父親的心意,明白父親對自己寄予的厚望,明白父親為保護自己做出的種種安排,扶蘇肯定不會自殺,劉據不會起兵自保,李承乾也無需逼宮謀反了。當局者迷,令後人扼腕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的他年僅二十四歲就帶兵打仗,並且就此揚名天下,後果怎樣?
極簡後蜀史: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