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一略義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一略義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佛教的飲食觀)(15):

第一略義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二、

略義

云何應知此中略義?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略義中有其三番。」

前面是「廣辨」,現是「略義」,就是說那一段的要義。云何應知此中的略義?

二、一、

第一略義

謂若所受食,若如是食,當知總名此中略義。

於食知量第一種略義。可分成二部分,就是「若所受食,若如是食」,這就是前面這一大段文的要義。

何者所食?

一、所受食。

什麼叫作所受的食呢?

謂諸段食,即餅、麨、飯、羹臛糜粥,如前廣說。

佛教的「食」有四種: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這裡指段食。

「謂諸段食」就前面說段食,「即」是餅、或者麨、飯、羹臛、糜粥,如前面解釋,這就是「所受食」。

云何而食?

謂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盪,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

二、如是食。

怎麼叫作「如是而食」呢?「謂正思擇食於所食」,應當正確思惟簡擇食於所食:不為倡盪、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穩而住,稱為如是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1):一、由伴無德。二、由師無德。三、由無聽欲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3):七、由多事務。八、由舍加行。九、由他障礙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